一、越野跑
越野跑(Trail Running)通常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特征:①在山区进行;②有爬升起伏。
国际越野跑协会(International Trail Running Association,简称ITRA)成立于2013年,按照它的定义:在各类越野跑比赛中,铺装路面和柏油路面的长度不应超过路线总长度的20%。2015年,世界田径协会将越野跑认可为田径项目。
二、山地跑
山地跑(Mountain Running),英文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跑山”,更强调原生态的山地环境与陡升陡降的地形。山地跑也有国际组织——世界山地跑步协会(World Mountain Running Association,简称WMRA),该协会负责运营世界范围内的山地跑和越野跑锦标赛。
三、丘陵跑步
丘陵跑步(Fell Running),源于英国,地形主要为荒原丘陵,地貌主要为松软的草地或黏土,植被多杂草、少灌木。与其他越野跑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现成的路径,大部分路面无路径可循,也没有路标,选手需要自行规划路线并用最短时间到达终点。
四、快速轻装穿越
快速轻装穿越(Fastpacking),是越野跑和徒步露营的结合。与越野跑相比,快速轻装穿越需要自行携带露营装备;和徒步相比,它的速度更快,一日可行进40~50公里。
快速轻装穿越可以说是一项以越野跑为基础的新玩法,这与露营装备的不断轻量化及越野跑的受欢迎程度日益提升密不可分。快速轻装穿越和越野跑比赛的最大的区别就是需携带更多生存装备,可能需要连续多日露营,距离更长、耗时更久。
100公里、100英里等越野跑比赛,虽然一般也需要在外过夜,但由于组委会提供了各种保障(CP点),因此参赛者无须携带过多数量的安全物品。
五、已知最快时间
上述的各种越野跑皆为按照运动形式划分,而已知最快时间(Fastest Known Time,简称FKT)则是按照时间概念衍生出的赛事类型,可以简单理解为赛道纪录、路线用时纪录。对路线是否为山径、是否有海拔变化、距离长短等并无硬性要求。
FKT传奇人物、FKT官网联合创始人巴兹·布雷尔(Buzz Burrell)曾解释对一条路线可否作为FKT路线的判断标准:“这条路线要足够有吸引力,使大家愿意去尝试体验。”因此,一条只记录了你个人时间纪录的路线是难以被称作“FKT路线”的。
有很多FKT路线距离很长,甚至要耗时一天或一天以上,由此衍生出了三种FKT的方式:
(1)无补给(Unsupported)
跑者自出发时便携带所有补给。中途不能通过购买或借助他人帮助获得补给,但中途利用自然补给,如山泉水、野果等是被允许的。
(2)自行补给(Self-supported)
可以在路旁的超市购买水、食物,但不允许亲友或团队在途中某处帮忙送水、食物,或帮忙提供休息处。
(3)有补给(Supported)
由亲友或团队提供帮助进行各种补给。
六、天空跑
天空跑(Sky Running),最大特征是路线爬升大,按照国际天空跑协会(International Skyrunning Federation,简称ISF)定义,天空跑的路线标准为:海拔爬升超过2000米,路线全长中至少有5%的路段坡度需大于30%,攀登难度不超过2级(依据国际攀登协会官方标准)。
天空跑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按照最初的精神内核,天空跑代表着在最短时间内沿最合理的路径到达任何一座峰顶,类似于如今快速攀登的概念。当时将这种跑步方式称为天空跑是真正具有跑向天空的含义。
如今随着国际天空跑协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国内曾经有不少赛事都曾获得过天空跑的资格认证,如江南之巅、亚丁、大连、天目七尖、大屿山等。简单来说,如果一项赛事被认证为“天空跑”,那就意味着该赛事难度较高,比较“虐”,需要参赛者具备一定的竞技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