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存储的本质是跨越时间传递信息,而跨越时间需要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存储介质。在华夏大地,贺兰山岩画跨越万年,向我们传递了先人狩猎征战的具象信息。竹简和帛书记录了老子、孔子的思想,跨越2000多年时间,为我们保存了中华文化的奠基性文献。汉代蔡伦的造纸术,则是一项改变世界历史的发明,纸张用于记录人类历史和世界万千气象,一直是承载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存储介质。人类进入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主流存储介质主要分为磁、光、电三类。以保存电荷为原理的闪存历经40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下主流的存储介质,全方位渗透至我们的生活。

1967年,施敏和姜大元博士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浮栅晶体管,奠定了闪存的物理基础。1984年,舛冈富士雄在日本东芝公司发明了实用的闪存存储器,这是闪存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此后的40年,经过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闪存颗粒的存储容量提升了百万倍以上,但容量提升是以牺牲存储性能、耐久性、保存时间为代价的。以闪存为介质的固态盘(SSD),凭借其在性能、体积方面的优势,迅速在手机、笔记本计算机、车载产品等终端设备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在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高性能存储领域抢占了越来越多的机械硬盘的市场。

在机械硬盘时代,我国错过了发展的良好机遇,面临着机械硬盘全部靠进口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存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影响了我国的信息安全。值得庆幸的是,在固态盘上,我国已较全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在闪存介质、主控芯片和固件等方面,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应该看到,相比于国际存储大厂,我们在各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数据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导致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固态盘的出现给予了我们新的机遇,在主流存储技术的新赛道上,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攻克研发、生产、测试等方面的难题,探索出好的存储评测方法,使我国存储产业形成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要发展固态盘技术,就需要培养更多懂固态盘技术的专业人才。《深入浅出SSD》是一本很好的讲解固态盘基本原理的书籍,对普及固态盘技术做了很好的铺垫。固态盘在研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面临性能、耐久性、数据保存时间、安全等问题,这些均离不开测试这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尚缺乏专门论述固态盘测试技术的书籍,从事固态盘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是根据自己或企业积累的经验来进行测试工作的,而这种各企业和个人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很少流通,行业缺乏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使用介绍,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固态盘技术的快速迭代。

本书为继《深入浅出SSD》后,聚焦SSD相关技术的又一部力作,作者都是长期从事固态盘开发和测试技术研究的资深人士,他们对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专业读者全方位呈现了固态盘测试技术的精髓。作为一名在高校长期进行存储技术研究和专业教学、与固态盘企业有长期合作经验的教师,我认为本书对从事固态盘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也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衷心希望本书在促进我国固态盘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吴非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学院
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bURMnifQ9vAIfpx6449bjzCOISTNLcx1+3VmI/SJpncMN7m1NrDSkWtVz4kWD1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