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D在项目立项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市场部门提供的用于描述商业目标和价值的报告。产品在投入研发之前,高层管理者根据BRD进行决策和评估。BRD的内容涉及市场分析、销售策略等。BRD一般比较短小精练,没有产品细节,是项目立项之前的第一份文稿。
SSD产品的BRD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BRD需要描述清楚SSD的目标市场是什么。SSD的目标市场类型通常包括如下几个。
● 零售市场 :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的SSD。
● OEM市场 :使用在联想、HP、小米等品牌整机上的SSD。
● 数据中心 :使用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数据中心的SSD。
● 工业市场 :使用在工业环境下(高温、低温、高湿、振动和电磁干扰等)的SSD。
● 新市场 :使用在AI(Artif 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AIGC(Artif 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SSD。
BRD需要描述在目标市场中有哪些SSD竞品,以及竞品的优势、特点、市场份额、售价、售后政策、性能、功耗、跑分、关键技术指标、成本情况等。将要立项开发的SSD产品需要针对这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竞争力分析。虽然此时没有正式立项,但测试部门已经可以根据市场部要求购买一部分竞品进行测试。竞品测试内容包括性能、功耗、跑分、时延和可靠性等关键特性,测试后提供对比测试报告。当然,一些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市场感知力的公司,可以不做竞品分析,而是结合对市场和客户的理解,自主定义具有创新性、领先性和竞争力的新品。这样的公司有机会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市场、产品、研发、测试几个主要部门得到分析报告后,一起讨论制定将要立项的SSD产品的竞争力价值点。竞争力价值点可以是具有创新性的新功能,领先的性能、功耗,更好的售后服务条件等。竞争力价值点是测试部门在后续测试过程中侧重验证的点,它关系到SSD的竞争力是否真正可实现。
项目投资成本中会包括测试投入,比如因测试平台、专用测试仪器、测试实验室场地、测试人力、商业测试工具、委外测试、样品盘等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一些测试设备价格很高,比如PCIe Gen5示波器就需要几百万元人民币。所以对于测试的投入也要纳入ROI分析中。
SSD测试需要投入多少资源,也取决于项目的开展模式,常见的开展模式有以下几种。
项目主体可以直接采用SSD主控厂商提供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即交钥匙模式(TurnKey模式)。在该模式下,项目导入速度快,从立项到量产用时短。主控厂家交付的解决方案中包括固件开卡包、印刷电路板组装(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开卡工具、调试工具等一整套设计文件和工具链(Toolchain)。项目完成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TurnKey方案的成熟程度。在该模式下,项目主体一般不做白盒测试,只需要覆盖黑盒测试。项目主体可以通过导入测试来验证方案的质量。例如,消费级SSD导入测试的平台规模一般为50~100台,测试人员数量一般为5~10个。
项目主体选用一款SSD主控,并基于该主控自研固件,这样可以定制化地开发一些自定义的功能特性。PCBA可以使用主控厂家提供的标准设计(公板),也可以自研,选哪种模式由项目主体根据需要决定。开发所用的工具链一般采用主控厂家给出的。主控厂家也会提供该方案固件开发所需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甚至直接提供固件参考设计。固件参考设计的质量取决于主控厂家的实力,部分固件参考设计可以达到DVT甚至小批量量产水平。项目主体基于主控厂家提供的资料和工具,组织研发力量设计自研方案,开发新特性,满足自身的定制化需求。项目主体的测试团队负责进行方案验证。在该模式下,项目主体是方案最终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固件自研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项目主体自有技术团队的培养和锻炼,有利于量产后的运行和维护;缺点是开发周期长,且由于主控是外购的,开发过程中不得不需要主控厂家的技术支持。固件自研模式对测试资源的需求也较大,以一个消费级SSD项目固件的自研为例,一般需要200台以上测试平台,测试人员需要30个以上,兼容性测试需要覆盖尽可能多的PC品牌和型号,白盒和黑盒测试都要做。
主控和固件如果都采用自研方式,需要项目主体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测试资源。平台、人力、项目时长等资源消耗均大于前两种模式。在该模式下,由于项目持续的时间长,投入大,所以风险较高。采用该模式开展项目的好处是,项目主体对SSD的关键所在,即主控和固件,完全自主可控。一些原厂采用这种模式,比如NAND原厂三星、主控原厂Phison等。在该模式下,测试团队需要覆盖芯片解决方案和产品解决方案两大类测试,测试资源需求接近翻倍,以消费级SSD为例,至少需要400台以上测试平台,以及50个以上测试人员。
成本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根据分析结果对SSD进行成本规划,比如NAND选型、PCB板层数和主控选型等。
在对的时间点推出正确的产品可以让销售工作事半功倍。以消费类SSD产品为例,可以在618、双11、双12、八九月份新生入学前等时间窗口上市,从而抓住销售的最佳档期。对于OEM SSD而言,需要了解主要的整机厂家的新机型推出时间,在关键器件选型阶段就积极推动自己的SSD产品通过其导入测试,成功进入该型号整机的SSD供应链,后续再通过良好的服务和充足的供货能力,拓展量产阶段的供应占比。作为测试部门,确保在时间窗口前完成量产版本的测试验证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识别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困难点,比如对一些当前不具备的测试条件,就需要提前规划委外测试或者推动内部自研测试设备,以期在进入相应的测试阶段时能够及时支持测试。
测试当然也要花钱,因此科学的测试预算也十分必要。SSD的测试预算包括需要多少测试人力,需要什么类型的平台及数量,当前新型号平台需要补充采购多少,是否需要采购一些测试设备等,这些需求都需要提前识别出来,通过预算的形式提交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做好资金规划。
BRD评审通过后,项目正式进入立项筹备阶段。此时将正式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最开始由产品部门人员参与,负责筹备立项工作。立项工作的内容包括组织相关的技术部门、市场部门、生产部门准备一系列立项材料,包括立项报告、MRD、PRD等。材料准备完备后,组织召开正式的立项会议,对立项材料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正式立项成功。
下面介绍下立项的重要材料之一——M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