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8年“回忆版”金题

一、试题(本题38分)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二: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自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问题: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学习,谈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3.总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二、答案精讲

答案:

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全面依法治国。从工作和学习经历来看,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总结为“十一个坚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和道路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材料所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探索之后所形成的宝贵经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前进方向,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坚持和发展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新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是重要引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应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难度:

考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命题与解题思路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确认、促进和保障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法治强国之路,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法治发展之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以保障人民权益为根本目的的法治幸福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法善治之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之路。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完善形成的,也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完整、理论厚重、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阐释、部署,都是涉及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道路方向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本质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法治领域的理论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上的思想武器、科学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同我们党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密不可分。坚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从而也就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

本题是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改革的第一年进行命制的,体现出法考的命题倾向和关注点。在形式上,该题仍坚持法考传统,采取材料分析题的命题方式。在内容上,本题着重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及其理论指向 。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三个“坚持”的核心内容。对于考生来说,这个题目属于难度适中、考查要点容易把握的题目,但考生仍然需要将之放置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整体脉络之中加以分析论述,展现考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能力。

考生应当按照“ 三步四阶法 ”的解题答题方法,破解题目的逻辑关系,充分展示题目考查的各个要点。在解题阶段,遵循“ 认真阅读材料,准确解读内容;完整理解问题,把握逻辑关系;列出结构层次,展开逻辑分析 ”的方式,正确解题,提炼材料要点,挖掘考点。在答题阶段,遵循“ 一阶开题,开宗明义;二阶升级,主题进阶;三阶立意,画龙点睛;四阶收官,补强升华 ”。

具体来说,在解题阶段,考生应当严格遵循“ 三步法 ”,分三步解题。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准确解读内容 。材料一引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独特性,是一条面向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特色道路,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材料二引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段讲话突出了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必须发挥党的统领全局的作用。材料三引自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对原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后的表述。这段内容体现出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由此体现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必然性。

第二步:完整理解问题,把握逻辑关系 。本题的限定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学习”,问题则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本题的设定对考生比较友好,虽然每个考生的实际工作和学习情况千差万别,这个限定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因此考生可以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定位和重大意义进行作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本题问题也比较明确,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三个“坚持”。可见,本题的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因此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考生应当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其他核心内容对该逻辑关系进行充实,以免答案过于单薄。

第三步:列出结构层次,展开逻辑分析 。在理顺题目考查的要点之后,考生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答案的结构层次。问题围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则考生应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内容进行作答,并从其他角度加以充实。需要回答的问题结构和层次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定位和重大意义是什么?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在答题阶段,考生应当严格遵循“ 四阶法 ”,破解问题的内在逻辑,充分展现答案的不同逻辑层次,写出一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要点丰富的答卷。具体如下。

第一阶:开题,开宗明义 。本阶需要围绕题目的限定条件而展开。题目的限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定位和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作答,只要呈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中的根本理论地位便可。

第二阶:升级,主题进阶 。本题的考查要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考生在本阶中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理论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将论述的方向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成主题进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坚持之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处于重要位置,也包含着一些具体的要求,由此将论述重点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具体内容。

第三阶:立意,画龙点睛 。本阶是答题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和具体内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容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主要涉及三块内容,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考生应在本阶中针对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丰富内涵。

第四阶:收官,补强升华 。本题有一问,主体内容可以在第三阶中论述完成,但第四阶仍然可以进行补强论证,更强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意义及其与其他“坚持”之间的关系。考生可灵活地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作答,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法治对国家治理的保障作用之间的关系,对答案进行升华。

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需要考生结合工作和学习经历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地位和重要意义:考生应突出两点。第一,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第二,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强调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二部分进行升级,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着“十一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其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二是提出其核心要义包含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和具体内涵进行作答。由于这部分内容层次分明,要点明确,考生可以针对三个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展示每一个要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如下: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坚持和发展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新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是重要引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第四部分是补强升华部分,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考生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方面进行作答,并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行展望,提出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ho7pDbMz+nGH84GGB3zXow2XIBWjb7eH2kt0QTN6Enu6qQHyFEAXGfv624RJBs5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