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1年“回忆版”金题

一、试题(本题35分)

材料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摘自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摘自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坚持和发展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新发展。(摘自《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你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理解,谈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需要重点抓好的“十一个坚持”。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的;

3.总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答案精讲

答案: (为了保证论述的完整性,字数略多,考生实际答题时可以适当简略)

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如材料所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十一个坚持”作为核心要义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阐释、部署,都是涉及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是科学理论创新的典范,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事业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伟力需要在实践中彰显,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如材料二所述,“十一个坚持”涉及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深化和推进。

三、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需要在以下方面全面推进和实施: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之魂,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保障人民根本权益。(3)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第二,在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在工作布局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法治建设各环节相辅相成,共同发力。

第四,在重点任务上:(1)坚持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2)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3)坚持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重要环节;(4)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五,在法治保障上:(1)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2)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四、“十一个坚持”体现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保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动力,必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释放出巨大的保障力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难度:

考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命题与解题思路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是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法治命题的根本性思想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回答时代之问,彰显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辟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建设法治中国”到“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领导人民解决了法治领域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例如,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国家监察机构,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全民普法,深化依法治军,推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纠正一批冤错案件,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奋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在这一实践和思想背景之下,本题针对“十一个坚持”进行宏观考查,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十一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十一个坚持”既反映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理论之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要求。本题以“十一个坚持”作为考点,重点考查考生宏观把握和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能力,以及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贯通的能力。

在命题类型上,本题属于理论分析阐述题,考查内容几乎覆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部知识点,尽管考查要点对考生来说是熟悉的,但本题的提问方式给考生带来一些挑战,需要考生准确把握本题的考查意图。在命题形式上,本题采取的仍是传统的材料分析题的命题方式。在内容上,由于问题设定比较特殊,让考生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的角度谈“十一个坚持”,相当于结合“十一个坚持”考“十一个坚持”。这种设问方式对考生理解问题并展现逻辑关系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考生应当按照“ 三步四阶法 ”的解题答题方法,破解题目的逻辑关系,充分展示题目考查的各个要点。在解题阶段,遵循“ 认真阅读材料,准确解读内容;完整理解问题,把握逻辑关系;列出结构层次,展开逻辑分析 ”的方式,正确解题,即材料限定了答题方向,问题则指引了答题要点,框定了答题结构和层次。在答题阶段,遵循 “一阶开题,开宗明义;二阶升级,主题进阶;三阶立意,画龙点睛;四阶收官,补强升华 ”,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充分展示答案的格局和层次,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具体来说,在解题阶段,考生应当严格遵循“ 三步法 ”,分三步解题。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准确解读内容 。材料一引自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基础性工程必须有科学完备的理论指导,指向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材料二引自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既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一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也展示出“十一个坚持”的实践内涵,即在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谋篇布局。材料三引自《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体现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指导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性,也指向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地位。

第二步:完整理解问题,把握逻辑关系 。本题的限定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问题则是谈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需要重点抓好的‘十一个坚持’”的理解。熟悉知识点的考生应当能够判断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即是“十一个坚持”。因此本题似乎是考查结合“十一个坚持”谈“十一个坚持”。但本题的意图并非如此简单。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本题的深意在于考查考生对“十一个坚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义这两个层次的理解。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即是问“十一个坚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理论定位和意义,而如何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则是考查“十一个坚持”的实践要求和内涵。展现出这两个层次之后,考生便可轻松把握这个问题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列出结构层次,展开逻辑分析 。在理顺题目考查的要点之后,考生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答案的结构层次。问题围绕“十一个坚持”而设定,考生则需要从不同方面对“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进行作答。需要回答的问题结构和层次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在理论上应该如何定位?“十一个坚持”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哪些重大意义?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这“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有何作用?

在答题阶段,考生应当严格遵循“ 四阶法 ”,破解问题的内在逻辑,充分展现答案的不同逻辑层次,写出一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要点丰富的答卷。具体如下。

第一阶:开题,开宗明义 。本阶需要围绕题目的限定条件而展开。题目要求考生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的角度进行作答。显然考生需要对这个限定进行限缩,否则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部内容都可以作为核心要义的内容。既然问题考查的是如何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所以在开题阶段并不需要陈述“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内容,而是展现出“十一个坚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理论定位即可,即习近平法治思想所提出的核心要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

第二阶:升级,主题进阶 。本题的考查要点是“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实践内涵,而限定是“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定位。所以考生需要在第二阶之中进行主题升级和进阶,论述从“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定位如何转向“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实践内涵。由于理论定位与实践内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空间,所以考生在这一阶之中可以灵活发挥,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来填补这一空间,从而使得答案在逻辑上更为完整,让阅卷人耳目一新。

第三阶:立意,画龙点睛 。本阶是答题的核心内容,也是主要考点所在。由于前面两阶已经对“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定位和重大意义作出了论述,在本阶中考生可以重点论述“十一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从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作答。由于本题考查的内容较为宏观,而“十一个坚持”的内容比较庞杂,所以考生在本阶中应该简练清晰地呈现出“十一个坚持”的内容,而不宜过多展开,否则篇幅过大,会导致结构失衡。

第四阶:收官,补强升华 。本题只有一问,围绕“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内容进行考查。但题目明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所以考生在第四阶中应当进行补强论述,体现出“十一个坚持”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长期实践意义,以及在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通过对“十一个坚持”的实践意义进行总结,可以将论述内容升华,将答卷完美收官。

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首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整体定位,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其次,在此基础上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十一个坚持”,通过这十一个坚持的丰富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为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第二部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行阐述,论述“十一个坚持”的丰富内容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因此应当在实践中重点抓住这“十一个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也是坚持“十一个坚持”的重大意义,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是科学理论创新的典范,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事业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在对“十一个坚持”的重大意义作出论述以后,自然就可以将论述方向转向“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实践内容。在本阶中,考生应简要总结这些具体内容的要点,即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

第三部分的内容围绕“十一个坚持”的具体内容而展开。本题从宏观上考查“十一个坚持”,则考生应当将“十一个坚持”的理论要点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具体如下。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之魂,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保障人民根本权益。(3)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第二,在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在工作布局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法治建设各环节共同发力,相辅相成。

第四,在重点任务上:(1)坚持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2)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3)坚持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重要环节;(4)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五,在法治保障上:(1)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2)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第四部分进行补强升华,考生应论述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实践意义。考生可以围绕“十一个坚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法治保障作用略微展开,强调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应展现“十一个坚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所释放出的巨大保障力量。从这两个方面展示“十一个坚持”的实践意义之后,再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展望,提出要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CLhu3NYx5SFh55DejYo8phQvFo4Bw2oovXz3/ls1tavSkbLyM0oiaSGs0WGO3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