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2年“回忆版”金题

一、试题(本题35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领导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依法纠正冤错案件,严厉惩治执法司法腐败,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权威。(摘自2021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当前,法治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原因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摘自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执法司法权力专业性强、自由裁量度大、受干扰诱惑多,权力的多重属性表现尤为明显。(摘自钟政声《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要规范用权》)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重大成就和意义。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直接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达完整、准确;

3.总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答案精讲

答案: (为了保证论述的完整性,字数略多,考生实际答题时可以适当简略)

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十一个坚持”上,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法治领域改革的思想旗帜。

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当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材料所示,应当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公正司法这一重要环节的制度落实。

三、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制裁和惩罚。材料中所体现的司法体制改革、规范用权等措施是彰显公正司法的有力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公正司法为追求,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具体如下:

1.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上,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2.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3.在价值追求上,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改进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4.在监督和保障机制上,优化司法监督体制,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为司法公正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四、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重大成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实践伟力的具体体现,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大的制度和现实意义。这一成就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司法权力行使、合理约束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通过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改革和法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难度:

考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公正司法;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改革和法治

命题与解题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创造性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图景、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引领法治建设战略实现历史性转变、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法治工作质效取得历史性突破、法治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司法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真正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司法管理体制和规范高效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司法的权利救济、定分止争、制约公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基本功能。

司法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司法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司法管理体制是对如何管理司法活动及相关事务的体制设计,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对司法权配置、运行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性安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1月至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67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70余个与司法改革相关的文件,其中涉及法院领域的重要改革方案39个,为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进一步深化人民法院各项改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从七个方面规定了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主要任务。201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从十个方面规定了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基本建成,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本题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宏大背景之下,针对司法体制改革这一具体但又具有关键作用的法治建设环节进行回顾式考查。在材料选取、问题设计和考点分布等各个方面,本题与以往的宏观式考查大相径庭,给考生的解题和答题带来极大的挑战。本题的命制传达出关于法考命题的强烈信号,即 命题从宏观转向微观,从考查知识点记忆转向考查知识点分析综合 。这也意味着如果考生不能充分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逻辑,并且熟悉各个考点之间的有机关联,就无力应对这种命题趋势。

本题采取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内容上则具体考查考生对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成就及其背后的公正司法内涵的理解。本题材料隐含的考点较为一致和明确,但命题形式灵活,问题设计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答案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应当凭借牢固的基础知识,借助“三步四阶法”提升解题和还原考点的能力,灵活应对多变的命题形态,出奇制胜。

考生在作答该题时,应当遵循“ 三步四阶法 ”的解题答题方法,按步骤解题,全方位答题。在解题阶段,考生应“ 认真阅读材料,准确解读内容;完整理解问题,把握逻辑关系;列出结构框架,区分逻辑层次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按照“ 四阶法 ”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遵循“ 一阶开题,开宗明义;二阶升级,主题进阶;三阶立意,画龙点睛;四阶收官,补强升华 ”。

具体来说,在解题阶段,考生应当严格遵循“ 三步法 ”,分三步解题。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准确解读内容 。材料一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特别是对党带领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进行了高度概括,材料所引内容体现的是党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表明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公正司法的制度体现,也是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灵魂地位的彰显。材料二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文。该文强调,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纵深进程中,应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高度。在司法体制问题上,则需要直面当前仍然存在的深层问题,比如法治实施体系不够高效、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从而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材料三摘自《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要规范用权》一文。该文强调了司法权力应当受到约束,通过规制自由裁量来规范司法权力运行。这一要求是重构司法权力配置的具体体现,表明司法权力受约束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民利益和权益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完整理解问题,把握逻辑关系 。题干中的问题是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角度来理解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本题的限定条件,但内涵十分宽泛,考生需要进行限缩,选择要点进行作答。这个题目强调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只有在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成就,而且这些成就恰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的体现。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成就这个问题对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通常的考题是问考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的理解,而这个题目是问考生在司法体制改革上实现了哪些成就。考生需要在逻辑上转化,就能从容应对这个问法,即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转化到具体的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就成了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因此考生只需要把公正司法的内涵转化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就即可。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的角度作答,也可以从司法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的角度作答。

第三步:列出结构框架,区分逻辑层次 。从上一步的问题分析来看,本题的逻辑层次并不复杂。考生需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的视角下分析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重大成就,但这一问题需要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相融合。其逻辑层次应体现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大意义,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应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公正司法。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是这些核心要义的体现和落实。因此,考生可以通过下列问题搭建逻辑层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公正司法有何要求?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如何体现公正司法?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成就有哪些?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意义是什么?

在答题阶段,考生应熟练使用“ 四阶法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充分展示答题的逻辑关系和层次,以四段内容全面剖析所考考点,层层进阶,逻辑闭环,完成一份结构立体、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的出色答卷。

具体而言,“四阶法”展现为四段内容,以下述方式展开。

第一阶:开题,开宗明义 。重点展示题目的限定条件,主要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考生可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整体定位,结合本题所考查的司法体制改革重点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遵循和思想旗帜意义。

第二阶:升级,主题进阶 。本题的考查要点是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在这一阶中,考生需要论证升级,直面问题,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公正司法与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陈述,按照逻辑要求展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逻辑关联,实现自然过渡,并将论述重点转向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

第三阶:立意,画龙点睛 。本阶是答题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核心要点的全貌。本题的主要考点是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考生需要认真审题,这个问题并不是考查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公正司法提出什么要求,而是以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为实践形态的公正司法取得了哪些成就。因此考生需要答的是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实际所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司法的核心要义为这一成就确立了理论框架,材料所展示的内容则为考生总结这些成就确立了落脚点。考生应综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涉及司法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公正司法、法治专门队伍等核心要义,针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就进行正面论述。

第四阶:收官,补强升华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核心考点,第二问可以作为补强论证内容。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取得了巨大成就,自然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能够产生重要的意义。第二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由于开题第一阶已经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所以这一阶应当落实在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这一具体制度改革的意义之上,考生可从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等方面进行灵活作答。

答案解析:

第一阶的内容首先需要展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定位和时代意义。其次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考生可以将重大意义的四个方面都在答案中列明,但由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性更强,所以可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遵循和思想旗帜意义进行重点强调,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法治领域改革的思想旗帜。

第二阶进行升级,由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转向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一方面,需要强调应当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另一方面,这些核心要义必然要求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

第三阶是本题的核心内容,重点突出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重大成就。考生在论述时应当转化视角,结合材料中的要点,陈述司法体制改革实际取得的成就,从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工作机制、价值追求、监督和保障机制等四个角度进行灵活作答:

1.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上,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2.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3.在价值追求上,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改进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4.在监督和保障机制上,优化司法监督体制,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为司法公正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第四阶是补强升华的内容,应对改革重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的重大成就的意义进行论述。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应限定在司法视角下的制度和现实意义。考生应当从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信力、法治和改革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作答,突出司法体制改革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等方面的意义。 L3cQVlS/upeQmg9GDvzGQ5bE+OyTOC3W0eA1LkGyGWBZil3b3lgLJI3OsH1oGz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