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谚云:“语言是法律精神的体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1年仿真题)
A.若语言相通,则法律必然相通
B.若语言有歧义,则法律无效力
C.若语言可被翻译,则法律可被移植
D.若语言表达规范,则规范就是法律
2.法谚云:“一切规则皆有例外,例外也明示规则。”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1年仿真题)
A.“规则有漏洞,原则无歧义”
B.“规则乃原则之例外”
C.“规则乃共通原则,原则系特别规则”
D.“规则具化原则,原则证成规则”
3.甲入职乙公司,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乙公司不为甲缴纳工伤保险。后甲反悔起诉到法院,要求乙公司为其购买工伤保险。乙公司以劳动合同事先有约定,甲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为由抗辩。法院认为,虽然甲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1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甲与乙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的相关约定属于无效条款,最终认定乙公司败诉。结合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21年仿真题)
A.《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1款属于陈述句
B.《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1款的规定体现了法律家长主义原则
C.原则是规则的前提和基础,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应属无效,法院应当判决公司胜诉
D.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属于绝对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3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带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对于该条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1年仿真题)
A.这条表达的是委任性规则
B.这条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这条表达的是命令性规则
D.这条没有表达法律后果
5.2020年12月,甲开车载好友乙同乘出游,行驶中因不明来源的石子击穿挡风玻璃致乙重伤。2021年1月,乙诉至法院要求甲赔偿。调解过程中,法官告知双方当事人,根据《民法典》第1217条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甲的行为构成出于情谊的“好意同乘”行为。经沟通,乙同意减轻甲的责任,最终双方以调解结案。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1年仿真题)
A.甲属于道德责任,法院无权裁判
B.甲的责任被减轻,属于协议免责
C.法官以《民法典》为依据调解,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D.本案适用《民法典》,体现了时间效力中的“有利追溯”
6.甲在乙保险公司为其电动车购买了保险。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应当赔偿火灾导致的电动车损失。后甲的电动车因自燃损坏,甲向乙保险公司索赔,乙保险公司拒绝赔付。甲向法院起诉。庭审过程中,甲和乙保险公司就电动车自燃是否属于火灾产生了争议。甲认为火灾就是因火燃烧造成的灾害,自燃当然属于火灾。乙保险公司认为自燃不属于火灾。法官审理过程中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自燃属于火灾范围内,保险合同对火灾概念进行界定时虽未明确排除自燃情形,但是,保险合同对自燃情形作了单独约定,因此保险合同规定的火灾并不包括自燃在内,遂判决甲败诉。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21年仿真题)
A.甲对火灾进行了文义解释
B.法官对火灾进行了比较解释
C.法官对火灾进行了体系解释
D.本案体现了法律解释方法的冲突适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