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曹丕:稳住人心就是稳住政权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魏国的缔造者者,是为“魏文帝”,其是曹操的次子,因为曹操的长子曹昂早年为救曹操而被杀,所以曹丕成为曹操掌权之后,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曹丕不仅在政治上很出名,在文学上也深受大众所喜爱,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三曹”,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早年,父亲曹操打仗期间,曹丕就一直跟随其左右,对于父亲的作战、计谋、策略等方面也早已有所耳闻,而曹操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们,打仗并非是硬攻,更多的是智取,在教育方面,更多的是讲究计谋和谋略,还教育要懂得知人善任,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任用贤能,思路才会多,方法才会多,而胜算的机率才会变大,因此,从小就受到熏陶的曹丕,在父亲的教导下,虽然年纪很小,但却是积累了不少的作战经验,与此同时,在文学创作方面,曹丕依旧没有落下,先后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曹操的病逝,曹丕顺利继位,并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曹丕学父亲曹操的样子,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既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也间接稳住了国家的根基,首先就是在政治方面,曹丕下令将自家的兄弟们,分别分到不同的地方称王,并且手中不能有实权,为的就是防止其在地方上扎根,之后互相内战、引起混乱、最终夺权,一旦手中没有兵权,那么引起混乱的可能性会缩小很多,其次就是将权力时刻握在自己的手中,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中书省”,主要挑一些自己比较信任的人来管理,主要存放一些机密性的文件,因此一定是十分信任的人,并且还将之前尚书省的权力削弱一部分,这样做可以避免大臣间接分权,另外,对于一些丞相的权力,也是需要压制一下的,因为这关乎到国家大事的决定权在谁的手中,为了防止个地方夺权,曹丕必须从全面的角度来考虑,不能出现任何一丝纰漏,一定要将大权稳稳地抓在自己手中。

曹丕深知,自己一个人的权力,始终是不够的,但为了能够自己掌权,还不会受到任何的威胁,曹丕决定拉拢一些有势力的人,而这些有势力的人,就通过选拔官员来找,曹丕下令搞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官员的任命主要依靠于“中正官”的打分情况来判定,而打分的高低看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家庭背景,一些有势力的家族子弟评分会很高,因为背景足够强,自然这些势力家族,也就会更加支持曹丕,曹丕的政权也更加稳定,为了让人们觉得这个政策很可靠,曹丕还命人编写了一本著作《皇览》,类似于现如今的百科全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彰显曹魏的文化,曹丕还将之前比较严格的酷刑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后相对更加宽容、人性化一点,百姓也都能接受,另外还继续推行了曹操时期的“屯田”,让百姓种地、修水利,立志让百姓的生活得到安定,因为只要稳住了人心,社会就不会乱套,毕竟社会的安定靠的一大部分就是百姓们的支持。

曹丕实施的这一系列政策,为的就是在稳固政权的同时,更在意的是稳住人心,为之后魏国政权的根基,打下了非常结实的基础,曹丕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因病逝世于洛阳的寝宫,属于英年早逝,临终前将皇权传给与文昭皇后甄氏所生之子曹叡,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 wxfE30yWs01llt8N3YwWVcWS9Bx7+sy1GQwmIPMOGb1BzJdErDJRhqiwkX8HS/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