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曹操在统治时期最机智的一项谋略,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皇帝,并且借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实在是高明得很,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导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便趁机闯入京城,想要借机夺权,还挟持了皇帝刘协,此后,刘协便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看似还稳坐皇帝的龙椅,但其实手里一点权力也没有,整天就是任人摆布,听从发号施令,而朝廷也逐渐在董卓的带领下,变得越来越混乱,甚至还把繁华了将近数百年的都城洛阳焚烧了,转头将都城迁到了长安,奈何名义上都是皇帝在操控,大臣们对此也无可奈何,随着董卓死后,其心腹李傕、郭汜两人相互扶持,一起管理朝廷,但随着各地的诸侯势力逐渐被平定,两人也是闹起了内讧,都想要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皇宫里整天都在打仗。
渐渐地,刘协在众人的操控下忍无可忍,眼看两人还是一直斗争,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那就是回洛阳,只要回去,王朝一定能够重新建立起来,于是便和众大臣商议,众大臣见此情况,认为照这样下去,堙灭也是迟早的事情,不如同刘协一起回去,重建大汉王朝,在得到统一意见之后,众人开始行动,踏上了洛阳的返程路,经过千辛万苦,众人在一年之后终于回到了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已经再也没有当年的繁华,肉眼可见的只是一堆废墟和黄土,看到这一幕,刘协很是震惊,正当自己感叹不知所措之时,曹操赶来了,并声称自己是来救济皇帝的,可是刘协怎会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只感叹自己的无奈,刚从一个虎口逃出来,就又进了另一个虎口,但奈何自己没有权力,只能妥协。
就这样,刘协与曹操一同返回了许昌,而曹操的这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是堪称完美,明面上打着“尊奉皇帝”的旗号行事,实则是在借用皇帝的名义,为自己某独揽大权之便,更是借此机会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首先就是人员的任命方面,对于自己的部下比如荀彧、郭嘉等这些心腹级别的人物,曹操依次借着皇帝的名义,封其为朝廷的高官,同时,对于反对自己的大臣,就以违背天子命令的理由而将其清除,确保朝廷上下完全听命于自己,在讨伐袁术和吕布之时,曹操便借着刘协的名义发布诏书,并称此行为为正义之举,从而一步步消除军阀统治,维护天下和平,以此来更加深入的打击对手,之后在农业生产方面,曹操便借着刘协的名义,开始实行了“屯田制”,既恢复了农业方面的生产,又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
但要说曹操最有能力的一点,那就是懂得知人善任,自从曹操掌握大权后,便借着刘协的名义收揽了各地的人才,并将这些人才为自己所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通过借着皇帝的名义,任何事情做起来都显得合理合法,最重要的是各地方的势力,都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而选择妥协,而曹操的势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使得曹操的统治越来越完全,逐渐成为了北方最强的统治势力,同时也为之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随之被广为流传,更加彰显了曹操的聪明才智,以及知人善任的业务能力,这一系列的举动也成为了曹操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