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晃,字公明,河东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早年追随过杨奉,之后归降于曹操,成为了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乃是匹敌关云长的曹魏名将。
徐晃出生于普通家庭,在河东郡担任过小吏,后来因朝廷混乱、社会动荡,从而弃文从武,加入了地方的武装部队,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叛乱之后,徐晃便投奔了河东的军阀杨奉,因其作战勇猛,最后被升官为骑都尉,在杨奉最初护送刘协东归洛阳之时,徐晃就有很大的先见之明,于是在这期间,徐晃多次劝杨奉,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后,杨奉与曹操发生冲突,随着杨奉大败,而徐晃认为曹操是能成大事的人,便顺势投降于曹操,此后便一直在为曹魏效力,一生鞠躬尽瘁,在刚刚投降曹操时,起初的徐晃并未赢得曹操的信任,但徐晃硬是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军事能力自我证明,让曹操对其逐渐信任。
首先就是攻坚的能力,在参与讨伐吕布战争时,徐晃直接率军攻破了吕布手下三个重要的据点,这充分展现了徐晃强大的攻占能力,随后随跟曹操一同在官渡抗击袁绍的时候,同曹操一起偷袭袁绍的粮仓乌巢,使得袁军大败,而徐晃也因此斩杀了袁绍的部将淳于琼,最后被封为功臣,经过这一事件之后,徐晃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越来越大,而曹操也论功行赏,直接将徐晃封为都亭侯,但说起徐晃,最著名的事件还是“解围樊城,治军如周亚夫”。
当年面临关羽对樊城的猛烈进攻,曹仁一直硬撑,曹操得知此事后,便派徐晃去带兵前去支援。当时的关羽刚刚打赢前几仗,气势正高涨,而徐晃手下多是新兵,战斗力不足,考虑到这一方面,徐晃并没有正面与其硬拼,而是想出了一个计策,先令士兵攻打关羽的薄弱据点,以此来吸引对方分散兵力,之后突然转移目标,直接攻击关羽的主阵营,直接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期间最值得人们称赞的是,在没有开战之前,徐晃就下令称,士兵们不准乱抢百姓的东西,并且只要战争开始,只许往前进,不许往后退,而这一命令一出,士兵们也顿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一丝的松懈,而徐晃凭着自己严谨的态度,顺利击败了关羽的军队,既支援了曹仁部队,还保住了樊城。
得知樊城守住,曹操心中很是欣慰,便亲自率领部队前去慰问。而见到徐晃的军营如此整齐,士兵们井然有序,一点都不混乱,直接赞叹到徐晃的能力,称赞其治军的本事高到可以与西汉的周亚夫相媲美,曹操队徐晃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徐晃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视的,而这件事情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是因为正是由于徐晃的及时支援,导致樊城的结局被扭转,也帮曹魏稳住了南方的防线,其次,更说明了徐晃的治军严谨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导致战争最后取得胜利,虽然徐晃出生平凡,但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再加上绝对的忠诚,成为了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也因其治军严明,使得整个部队井然有序,作风方面优良,最重要的是,徐晃既不贪功,也不求名利,只是一味默默奉献,并且善用奇招。
可以说,徐晃是三国时期能力与品格并存的名将,虽然没有十分耀眼的成就,也没有威震江东的传奇,但其稳重可靠、纪律严明,是三国名将中“最实用”的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