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仁,字子孝,沛国交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曹操的堂弟,也是曹魏政权的核心将领之一,有曹魏政权的铁腰之美誉,此人沉稳坚毅,擅长于防守,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曹仁便敏锐的察觉当前的局势,凭借着自己擅长武力,并且十分能笼络人心的优势下,曹仁暗中结识集结了上千名的子弟与人民,共同组成了私人武装势力,准备一起联手对抗黄巾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仁也逐渐积累了不少的军事经验和军事力量,之后,随着曹操在陈留起兵讨伐董卓,曹仁闻声后立刻率领自己的部下前往投奔,也是在那个时候,曹仁成为了曹操最早的部下,而之所以选择投靠曹操,一方面是介于宗室亲族的情谊,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曹操能力的认可,而曹操在创立初期,一直到之后的成功统一北方势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过程中,曹仁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起初在讨伐董卓时,曹操兵力相对薄弱,而曹仁率先率领士兵多次为其冲锋陷阵,在稳定了军心的同时,也让曹操有了更充足的准备时间,之后,曹操在进攻徐州时,曹仁同样单独领着一支部队,主要负责攻打徐州周边的各个县城,展现了其独立作战的能力,在面对吕布趁机想要占领兖州的想法时,曹仁直接参与平定了兖州的叛乱,在与吕布部下张辽进行交锋的途中,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也为曹操重新夺回兖州奠定了基础。
而曹仁最大的特点是在有勇有谋的同时还沉稳。其中最著名的一战就是“樊城守关羽”。当时,关羽带着其大军开始攻打曹魏的樊城,守樊城的人正是将领曹仁,不幸的是正好赶上了一个大雨天,河水猛涨,直接把城外的曹军援军全部淹没,之后,援军的将领于禁便无奈投降,庞德也因此被杀,此时的樊城彻底成了一片孤城,城里一共加起来才仅仅几千士兵,与此同时,城墙已经被大水泡的快要面临崩塌,再加上关羽的部下们还在持续地射箭,箭都射到了曹仁的办公场地,此时的士兵们都被吓得一慌,有人甚至和曹仁建议道,与其这样,不如别守了,赶紧逃跑吧,毕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此时的曹仁非但没有跑,还思考了整件事情的严重性,曹仁知道,倘若樊城一丢,那么关羽就能直接打到中原,之后面临的麻烦只会更大,为了稳住人心,曹仁便杀了白马和将士们立下誓言,称自己与城共存亡,谁也不准后退。倘若谁要是敢临阵脱逃,格杀勿论,之后,自己便带头上了城墙守城,而对于逃兵,直接斩杀,从而来了一招“杀鸡儆猴”,之后更是没有人敢反抗,人心渐渐被稳住,最后全部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而对于一些漏雨的地方,曹仁就命人及时补上,哪里漏补哪里,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努力克服,几天下来,对于关羽的进攻,曹仁一直在坚持防守,直到徐晃带兵前来营救,里应外合才将关羽逼退,而通过曹仁坚持不懈地守城,樊城最后才被保住,虽说这仅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却能看出曹仁的能力,是一个可以分清孰轻孰重的人,同时也表现出其敢勇敢谋,越是绝境越能稳住人心,更体现了其坚韧不拔、遇事沉着而稳重的精神,也直接奠定了曹仁之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