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师,字子元,河内温县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随着司马懿夺权之后因病离世,司马师接替了司马懿的位置,开始掌管政权,但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皇帝还是曹芳,只不过是徒有虚名,没有任何的实权,朝廷的大权全部在司马师的手中,这司马师比老爹司马懿更能忍,比弟弟司马昭更要狠。
随着司马懿离世,曹芳想要借此机会,联合众大臣撤掉司马师的位置,自己重新统揽大权,不料却被司马师发现,之后便直接下令将曹芳废掉,反而新扶持了一个更加年幼的皇帝曹髦,在之前,无论是曹操,还是司马懿,两人都没动皇帝,如今到了司马师时期,直接将皇帝废了,可见司马师比两人更狠,再加上曹髦年少什么也不懂,大权自然就落到了司马师的手中,如此看来,曹髦也是一个空壳皇帝、有名无实,而对于官员的任命,全由司马师说了算,司马师要下令杀谁,皇帝都不敢阻拦,只有顺从,甚至有些地方不服司马家,司马师就直接带兵平凡叛乱,根本不用和皇帝请示,在司马师继任之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手段比其父亲司马懿更加狠毒,但比起弟弟司马昭却是更加沉稳。
司马师上任的第一步,首先就是将权力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司马懿刚刚去世的时候,不论是朝廷还是军中,都有不少曹家的残余势力蓄势待发、蠢蠢欲动,司马师当然心知肚明,于是一上任,就把禁军、京城的防务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为的就是防止这些人趁机夺权,同样,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来亲自管理部分的军队,确保军权不会落在别人手中,同时,对于怀疑或者不服从自己的大臣,直接施行“快刀斩乱麻”,要么直接废除其官职,要么就流放,渐渐地,朝廷上的其他残余势力逐渐被一一清扫干净,朝廷上基本没有人再敢公开反对,在地方上同样手段狠毒,当时一些地方上的有实力的官员,比如镇东将军文钦、扬州的刺史毋丘俭,都因为看不惯司马家的专权统治,于是便打着“勤王讨逆”的旗号带兵发动叛乱,司马师得知此事后,直接亲自带兵出征,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平定了叛乱,还杀害了文钦的儿子,顺便杀鸡儆猴,而另一些地方上还想要报复司马家的官员,见到如此情形,便纷纷打起了退堂鼓,长此以往,司马家对全国的控制力度逐渐加强。
要说司马师最厉害的,还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在这一点上,司马师与司马昭截然不同,司马昭心里想的什么,明面上就是如何做的,但司马师并非如此,反而是坚持推崇“皇帝至上”的口号,在推举曹髦当皇帝之时,包括之后处理一些朝廷政务的时候,司马师都是让大臣们先请示皇帝的旨意,虽说最后的决定权在于自己,但是这种表面功夫却做到了一举两得,即稳住了当前的局势,又让自己的权力瞬间变得合法合理,司马师的一系列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权力,并且扫清一些篡位的障碍,在短时间内的确是权力得到稳固,但长期下去,直接为西晋统治埋下了更加深层次的隐患,司马师的大肆废帝、平叛以及大规模的杀戮,直接让一些士大夫的阶层对司马家产生恐惧,而司马家也渐渐以“以暴力治天下”而出名,丧失了很多的民心,直接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王朝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