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荀彧的侄子,三国时期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命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荀攸是曹操最看重的谋士,并且以“沉稳多智”“妙计迭出”而出名,被后人称为是三国时期顶级的谋士代表人物,甚至与张良、陈平等历史名臣相提并论,作战中功劳颇多,十分会谋划,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贡献最大,“计斩文丑”就是荀攸奇谋中最经典的一幕,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当时曹操的兵力远远不足于袁绍的兵力,在数量上实力悬乎,袁绍的部队将领文丑带了五六千的骑兵,而此时的曹操身边仅仅只有不到六百的骑兵,局势面临危机,这时荀攸便向曹操献计,称可以以粮草为诱饵,以此来打乱敌军的阵型,曹操听完之后觉得可行,于是便故意将运输粮草的车队暴露在路边,并且让士兵们装作慌乱逃窜的样子,此时文丑的骑兵见此状况,就争先恐后地抢夺粮食,曹操抓住机会下令反击,不仅斩杀了文丑,还俘虏了大量的士兵。只能说这一招实在是妙,不仅抓住了敌人贪小便宜的弱点,还能进行有力的回击,打击袁军的士气的同时还扭转了局势。
除此之外,荀攸“妙计百出”的特点,更是直接让曹操统一了北方势力,荀攸的才能不仅仅在于能够随机应变,更在于对全局的战略把控,考虑事情很全面,当初曹操在攻打吕布的时候,一连将近几天的时间下来,一直攻不下,于是便有了想要撤军的想法,而此时的荀攸称,吕布性子比较急,打仗不讲究方法,只会猛攻,趁着吕布输了几仗,不如再加大把火力,直接猛攻,一定能拿下,曹操依据荀攸的建议,直接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击,最后成功将吕布活捉,也顺利平定了徐州,之后,东边地区逐渐稳定,曹操和袁绍也在继续进行官渡之战,此时袁绍一边的许攸临时倒戈,要给曹操出主意,攻击袁绍部队的粮草,此时听完许攸的建议之后,众人都认为不可信,毕竟许攸是袁绍部队的,所说的话是真是假不一定,而只有荀攸坚定地认为,应该听许攸的建议,于是曹操死马当活马医,直接下令一把火烧了乌巢的粮草,官渡之战就此翻盘,最终用智取的方法以少胜多,这一仗下来,曹操对荀攸更加信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询问荀攸的意见。
随着袁绍死后,两个儿子展开了内斗,此时的曹操想直接派兵攻打,将其拿下,但荀攸却称倘若现在打,那么两人就会联手来对付曹操,那会耗费大量的兵力,不如先等两人内斗起来,再趁机攻打,一定必胜,曹操听劝,之后果然不出所料,趁着两人内斗的间隙派兵攻打,直接打了两人一个措手不及,最后轻松平定了河北地区,逐渐统一了北方大部分的势力,荀攸虽然才能高、很有智慧,但此人从来不张扬,而是默默做事,为人十分低调,出了力也不会邀功,总是默默无闻,导致曹操对任何人猜忌,都不会对荀攸有所怀疑,在重用贤能的同时也用人不疑,关键时刻也总能听得进去荀攸的建议,两人心照不宣、默契配合,曹操也给足了荀攸信任,荀攸则尽心竭力,为曹操顺利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