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书前言中提到的问题——“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掌握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只有这样,我们对行业的研究才能事半功倍。而行业研究的方法论也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
首先,大学里的商学院都会教。课本上呈现的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等,一抓一大把。
其次,网上也有大量的在线课程——免费的慕课(MOOC),或者不少券商给自己的客户提供的付费课程。这些课程,有的是教你套用模板撰写研究报告的,有的则是把商学院的东西又重复了一遍。你按照这些框架,完全可以梳理出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等,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结论。比如,假设你分析了某个新兴行业,知道它的市场规模是300亿元,增速是20%。然后呢?这代表什么意思呢?把基础资讯拼凑成一份报告,用它来应付不太懂的老板可能可以,但是遇到像我这么头脑清楚的老板,这种报告百分之百会被打回去。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框架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
商学院课本上的知识跟产业界的实际应用之间,其实是存在一条鸿沟的。过往,我们研究所有一些背景很好的优秀实习生(985/211高校毕业生或者具有美国常春藤盟校背景,并在不少券商的研究部门实习过),他们在分析行业时,却还是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生搬硬套学过的模型,不得要领。
第二个问题是,课本或在线课程提供的大多数框架,你学到的 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零散的几个概念模型 。不同的模型之间并没有建立起联系。换句话说, 知识点之间是“割裂”的 。
这两个问题正是本部分想要帮助大家解决的问题——我会跟大家分享 一个贴近实际、系统的行研分析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