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民族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一生中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用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话来说,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唯一的一位”。罗曼·罗兰也曾毫不吝啬地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文艺创作要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要用对照衬托的方法把自然界、社会生活中一切事物和人的特征性表现出来的原则。不仅如此,雨果还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各种“主义运动”具有鲜明分野意义的不同之处在于,浪漫主义运动并不直接指向政治,使其富有政治意味。“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名词是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被首先提出来的。但是这场浪漫主义运动很快席卷了欧洲,到19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运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达到顶峰,硕果累累。在英格兰,出现了大诗人华兹华斯、雪莱、济慈、拜伦等文学巨匠。“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十辑里,就收录了拜伦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作品《唐璜》。浪漫主义运动在19世纪继续在欧洲蔓延,德国成为了最重要的另外一个浪漫主义运动桥头堡。在那里出现了文学大师歌德。“最经典英语文库”在第五辑里收录了他的著名长篇诗作《浮士德》经典英译版。
而法国的文学界就出现了驰名世界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最经典英语文库”以收集经典为己任,自然不可能放过收录维克多·雨果作品的机会。早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五辑里就已经收录了维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的经典英译本。在第十辑、第十一辑、第十二辑和第十三辑里,将维克多·雨果的另一世界名著《悲惨世界》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和第四卷收录进来。您现在读到的是《悲惨世界》第五卷,也是最后一卷。
小说情节大致如下:
在法国,有一个神父被人称作米里埃先生。他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对穷人的宗教布道方面,有很多次,他为了帮助穷人,几乎倾囊。他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奢侈品,除了一套比较昂贵的银制品。有一个罪犯被关进监狱19年之后释放了出来,这个罪犯的名字叫冉阿让。当初他被关进监狱的主要原因是他偷了一条面包,并且在监狱里试图越狱逃跑。被释放以后,他来到了一个叫迪尼的城镇,要在一个小酒店里住下来。不过根据这个城镇的法律规定,他必须出示自己有效的身份证件才行。由于他有过前科,小酒店拒绝了他。虽说他有能力支付账单,但是城镇里的其他人都把自家的门关了起来。只有米里埃先生向他敞开了大门。
对于米里埃先生的这份友善举动,冉阿让不知道如何回应是好。活到了这把年纪,就从来没有被人真诚对待过。可惜的是,出狱后的他囊中羞涩,于是还是忍不住把神父的那套银具偷了后逃跑了。米里埃先生并没有因此报警。不过冉阿让还是遭到了逮捕。警察将冉阿让带回到了米里埃先生面前。神父没有向警察实话实说,隐瞒了自己的银具被冉阿让偷走的事实。就等于说,神父撒谎了。不过他善意提醒冉阿让,那套银具价格不菲,现在只希望冉阿让从此以后好好地生活下去。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冉阿让不要在犯罪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神父的这番话,触碰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冉阿让开始天人交战。就在这头脑一片混乱之际,冉阿让还是偷了一个男孩儿口袋里面的几个钢镚儿。
终于,冉阿让决定从此以后洗心革面,开辟一条崭新的生活道路。他来到了近海的蒙特里。这次他将真实的身份隐藏了起来。他把银具卖掉,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开了一家工厂。后来他成为了这个地方的市长。而就在这时,一个名叫方汀的女孩也来到了同一座城市。她的到来最终引发了一场惊涛骇浪。
冉阿让的真实身份遭到曝光,一直通缉他的警官贾维出现了,冉阿让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