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Is This Book for You?
一本了解20世纪英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书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十四辑之《自由之路》导读

李肖肖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批评家、政治活动家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罗素却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和平主义者。罗素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20世纪初,罗素领导了英国的一场针对意识形态主义的反抗运动。他被认为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也是他的同道人。人们普遍认为他是20世纪最主要的逻辑学家之一。他与人合作写了一本名为《数学原则》的书,试图为数学创立出一个逻辑基础。这本书成为经典逻辑作品。他还写了很多其他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数学逻辑、语言学、艺术、认知哲学、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对语言哲学以及形而上学都产生了影响。

罗素还是一个著名的反战活动人士、反帝国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罗素极力主张和平主义,为此他还身陷囹圄。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素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对抗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的战争是一种必需。再后来,罗素坚决反对美国入侵越南,也毫无疑问对削减核武器持坚决肯定态度,并且愿意成为削减核武器的代言人。1950年罗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里写道:之所以获奖是因为我们“对其富于变化的重要的诸多著作的认可,这些著作里他高扬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旗帜”。所谓“思想自由”的著作中就包括了这本《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内容大致涉猎以下内容:和平主义、战争、核武器、妇女的选举权、性别以及种族等社会重大问题。

在讨论和平主义、战争以及核武器这一章节里,罗素首先开宗明义,宣称自己最初是一个自由帝国主义思想捍卫者,但是很快就转变成为反对帝国主义者,也是一个和平倡导者。他反对一切与文明相冲突的战争,他认为这样的战争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他又在1915年写了一篇题为《论战争道德伦理》的文章,为殖民战争辩护。他觉得,这种殖民者全面征服被殖民者的战争是完全正义的,假设发起战争者的社会文明程度远高于被殖民者,因为只有这样被殖民者脚下的土地才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与开发。

罗素强烈谴责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英国政府限制他在英国境内的旅行自由,剑桥三一学院也停止认可他的研究员身份。最后于1918年,他被以干预英国外交政策的罪名判处入狱。6个月后他被放了出来,但仍然受到监视,直到战争结束。

1943年,罗素对战争的立场发生了些许改变。他认为战争本身就是邪恶的魔鬼。但是在某些极端场合下,例如当阿道夫·希特勒威胁要独霸整个欧洲的时候,那么这个魔鬼至少比希特勒要好一些。不过总体上罗素还是支持绥靖主义政策的。但进入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燃遍整个地球,把人间生生变成了地狱,罗素不得不承认,为了保护民主制度,必须打败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和平回到了人间。但局部战争仍然不断,比如越战。罗素就坚决反对美国在越南的战争行为。他撰文给《纽约时报》,批驳美国。1966年,他完成了《在越南的战争罪恶》一书的初稿。像二战后美国组织在纽伦堡对德国纳粹战犯进行大审判一样,罗素联合法国大思想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一起组织了一个他称作是国际战争罪犯审判所的组织,或简称罗素审判所。

关于妇女选举权问题,罗素也有诸多的观点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罗素年轻的时候就是自由党的成员,当时他就极力主张妇女应该有选举权,1910年他撰写了一个小册子,封皮上赫然写着“反妇女选举权产生了诸多焦虑”,为妇女获得选举权大声疾呼。

总之,《自由之路》是罗素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了解20世纪英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书籍,值得一读。 Hu0orAZvA9HQKsDZkWjT6Tvmut0fOz34taD70i17Ju1wMfvj8pZ1pyDwCJ51lN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