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Is This Book for You?
大不列颠的英雄史诗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十五辑之《贝尔武夫》导读

姜楠

每个民族都需要英雄。英雄不光是本族人民的行为楷模,也是民族价值观的集合,古老文化的保存,正是在先民口口相传这些英雄赞歌的过程中实现的。

《贝尔武夫》便是英伦三岛人民的英雄史诗。

《贝尔武夫》大约作于公元8世纪,即古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作者不详。奇怪的是,这部英格兰英雄史诗的人物、地点都与英国毫不相干——本诗主人公贝尔武夫是瑞典王子,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丹麦和瑞典。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丹麦国王的宫殿屡遭妖怪袭击,此妖怪以人肉为食,残害无辜。经年如此,消息终传给了瑞典王子贝尔武夫知道。贝尔武夫遂决定帮助丹麦国王,率众到访,并在国王设宴款待当晚与妖怪格斗,断其臂,妖怪逃回洞穴后重伤而亡。次日晚,妖怪之母前来为子复仇,亦被贝尔武夫所杀。第二部分描叙贝尔武夫返回瑞典,被拥立为王,统治五十载。最后贝尔武夫垂暮之年,力斗喷火巨龙,身受重伤而死。史诗以贝尔武夫的葬礼结束。

《贝尔武夫》前后历经六十余年,横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全方位展示了贝尔武夫这一英雄形象。但这部三千行的史诗并不全为贝尔武夫一人服务,不吹捧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同时饱含热情地歌颂了贝尔武夫的战友,以及他们经过战斗洗礼的品行。

在原诗开篇,丹麦的困境传到贝尔武夫那里,贝尔武夫并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主动关心,并表达出了感同身受的痛苦,这恐怕就是欧洲有文可考的最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吧。英雄和奸雄、枭雄的区别恐怕就在于此,对世人怀有大爱,与各族休戚与共。

等到贝尔武夫一行抵达丹麦,诗中描绘了丹麦国王与士兵同吃同住、抵御妖怪。《贝尔武夫》是否特意歌颂这位丹麦国王的此种行为,暂无研究表明,但诗中自然流露出的君民同甘共苦、互相扶持,与后世“一将功成万古枯”相比,教人欣慰。

无论哪国哪代,忠诚向来都是值得歌颂的宝贵品质。俗话说,与寻常人交,同富贵易、同患难难,与君主交,同患难易、同富贵难,此中人性明暗、帝王心术,每每读来总是令人默然。如此这般,在《贝尔武夫》中从未得见。贝尔武夫的臣子对他始终信心满满,不离不弃——贝尔武夫做王子之时,踏上生死不明的襄助他国之路,这些人和他一样义无反顾;贝尔武夫到了丹麦,有人担心他实力不济,这些人适时力挺;贝尔武夫一战成名,声望大涨,被拥立为王,也未曾背弃这些臣子。贝尔武夫和臣子之间的信念已达到默契的程度。从来英雄不该孤独,这一点放之四海皆准。

说到英雄,人们首先反应的品质不外乎英勇。贝尔武夫的勇气不消说,但他的智慧也不应为人忽视。当贝尔武夫一行人到达丹麦地界,并未事先打过外交照会。外国人成群突然造访,丹麦人会作何反应?甫一靠岸,贝尔武夫就带头向边防守卫解释他们的身份及此行目的,在他们见到丹麦国王之后,他也不卑不亢地描述自己的过往战绩、阐明自己的作战计划,以安其心,第一时间争取到了战友的支持。向来莽夫常见,英雄难得。贝尔武夫不光有外交智慧,也颇具将帅之才。

该诗是现存古英语文学中最古老的作品,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故而行文与现代英语迥异,后人也许破译其中出入方能理解。英语是表音文字,读音若佚失,则意义不可考,然而在留声机发明之前,文字的音义不能完整保存,这也是很多古文明遗憾消失的原因。因此古英语的翻译难度极大,而《贝尔武夫》作为古英语的代表诗歌,翻译是必经工序,故而本书选取了后世的两版译文,第一版以文译诗,偏重故事性,虽牺牲了原诗的韵律美,却完整保留了史诗的宏大结构,利于读者理解。第二版以诗译诗,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读者,可以管中窥豹,体会古英语诗歌的韵律美。 MnYAS8G5RDnHrAy723CCZWayOOYI+yjvSlcsbbsOFytxfcwTmI6szIqHlMEGln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