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零星提及邸报

传教士的相关书信并没有对中国的邸报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其中确实有零星提到邸报的片断。这表明传教士们将邸报作为官方新闻的消息来源,例如任命官员担任新的职务。 [3]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任命钦天监新的天文生,毕竟耶稣会士自己曾就任职于钦天监。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在他写给身处广州的中华副省会长何大化(Antonio de Gouveia)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这些任命。他告诉何大化“他将会在邸报中看到这些任命”。 几年后,南怀仁在写给身在广州的会长方济各(Francesco Saverio Filippucci)的信中提到,“他在报上看到了新任广东按察使的名字”。 [4] 关于任命或晋升的消息有时候也与传教士本人有关。例如,我们在南怀仁的《辞衔问答》(1678年,该书是在流放结束后出版的)中发现了以下的短句,句中提到邸报:

康熙十七年十月初八日,本监门人来谒云:今日午右,阅邸报,内列先生辞衔一疏。 [5]

还有另一个例子——也是邸报让传教士们得知,上述因杨光先抨击汤若望而起的历案于1668年因礼部要求得到复核。从聂仲迁(Adrien Grelon)的报告来看,广州的传教士了解该案结果的渠道正是邸报,而非通过与其他传教士的交流:

(……)这是我们从宫里收到的不幸消息,不是通过我们神父的通信(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任何书信了),而是通过邸报。

最后,传教士们依靠邸报不只是为了了解与他们自身相关的消息。例如,恩理格在写给殷铎泽的信中引用了邸报作为出处来描述一件事:由玛讷撒尔达聂(Manuel de Saldanha)带领的葡萄牙使团(于1670年6月30日抵达北京)向宫里呈送了一封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六世(1643—1683,1656—1683年在位)的信函,中国皇帝对此做了回复。 [6]

诸如官员任命、六部决定、皇帝上谕等话题都属于邸报中的常规内容。 上面提到的例子取自不同耶稣会士的书信,这说明书信作者不仅能接触到邸报中的信息,而且对其足够熟悉,可以主动地与彼此分享邸报中的内容。 /fuNFVJPLaIIMuvfiMWofwelvvFwZ1mzslNwRvtNO423UmajfiVrC7S7VeHMu3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