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政治学和政治电视剧的交汇点,从尼克松时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剧集《华盛顿:幕后故事》切入,揭示精英的权力斗争如何塑造了我们对政治的想象。你将发现,政治不仅仅是法律和规则的竞技场,更是权力与阴谋的深层运作。
美国总统候选人、参议员理查德·蒙克顿(Richard Monckton)从他的黑色轿车中走出来,怒目而视。他本该与面前的选民们打个招呼,但他却无动于衷。他耸着肩膀,眯起眼睛,眼神晦暗。随着记者和摄影师突然涌入现场,蒙克顿变得活跃起来了。他脸上绽放出了笑容。他一头扎进人群,又是击掌,又是碰臂。“好的!好的!好的!”人们群情激昂,闪光灯频闪。“很高兴见到你们!太好了!”在办公楼入口处,他向人群挥手致意。“太好了!”
一进入大楼,他的手臂马上就放了下来。他又耸起了肩,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他被困在华盛顿特区的权力争斗之中。即将下台的总统企图从蒙克顿手中窃走选举的胜利。中央情报局局长正在受到总统的勒索,联邦调查局也参与其中。这是一场远离公众视野的“深层国家”
阴谋。
蒙克顿是1977年一部电视短剧《华盛顿:幕后故事》(
Washington Behind Closed Doors
)中的虚构主角,该剧的创作灵感源于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总统执政生涯。故事改编自尼克松的幕僚约翰·埃利希曼(John Ehlrichman)
所著的《团队》(
The Company
)一书,埃利希曼想用写一部小说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在华盛顿的工作经历。电视剧中的细节都是虚构的,但更深层次的真相——政治精英们的心狠手辣、明争暗斗和贪赃枉法——却是真实存在的。该剧反映的是,人们对导致越战和“水门事件”的政治阶层产生了新的文化幻灭。通过如今无处不在的电视媒介,《华盛顿:幕后故事》展现并强化了人们对美国政府新的焦虑。
这部电视剧对美国政治作出了一种不祥的解读,就在电视台高管们对其亮起绿灯的同时,政治学家也在尝试阐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再认为要理解政治就必须认真分析宪法。自由主义共识统治着一个理性帝国——这个在中世纪充满希望的信条越来越缺乏说服力。相反,政治学家现在认为,人们必须依据政治家本来的样子对其作出判断,而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子:自私的政客能够避重就轻,为所欲为。 [1] 关于政府的新的理论认为,这是一场内部博弈,而不是一个透明且道德的公共场域。
这本书讨论的是我们想象中的政治,而这种想象受到了电视节目和政治学知识的影响。本书认为,政治剧和政治学评判创造它们的历史和文化时代,同时也反映并塑造其所处年代和国家之中的信仰和焦虑。两者之间也有联系。它们是描绘我们政治图景的阐释结构。
从我的学生们早期参与这项研究所做的复杂工作来看,他们显然已经知道电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我的一些学术圈的同事可能会认为这些电视剧无非一种娱乐形式。 [2] 那么,明智的做法似乎是应该先讲讲这本书的缘起及其论证的范围和局限性。
《想象中的政治》认为,政治学理论和政治电视剧都是对政府工作的阐释。正如以下章节所讲述的那样,这两种阐释——一个讲求科学客观性,一个就只是讲述故事——都是将政治想象为利己主义的精英们对权力的追求和利用。
这种将政治视为精英为追求权力进行博弈的想象对剧作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很有用。对编剧来说,它为讲述故事提供了可能性。引人入胜的故事首先要有一个想做什么却苦求不得的角色。
精英内部对权力的追求满足了故事戏剧性的要求。政治可以成就好的电视节目。对于政治学家来说,这种对政治的想象与一些关键人物无关,他们认为这些被利己利益驱动的理性行为者的行为方式是可预测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对政治的变化和初期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
简而言之,本书认为,判断这些想象是否有价值,必须根据它们是否有助于理解政治世界及其让我们感觉与政府亲疏的程度。这些想象试图通过说明或戏说的方式阐释政治现象,让我们关注某些事物,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本不为人所知的活动领域。它们对政府作出了可信,甚至是最可信的解读。但作为一种阐释方式,它们在反映其所研究的现象时并非完全不受主观价值观的影响,也不能取代其他的解释方法。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作为一名政治学家,我应该看这么多电视剧吗?《想象中的政治》拓展了我在此前所著《超脱的政治》( Otherworldly Politics )中所作的论述。我研究了推理小说的类型,还探讨了科幻小说中对人类行为的想象与国际关系学者理论说明之间的联系。我发现两者都涉及一个关键问题:想象一个如此这般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认为对美国的分析和比较政治研究同样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想象,这些作品也因此与政治剧本有相通之处。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要不要继续这项工作的问题上有过犹豫。也许写一本关于政治剧本的书就足够了,我应该回到现实。但特朗普出现了。2016年夏天,我在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Fairfield,Connecticut)一个闷热难当的大厅里见到了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因电视节目而出名,那种以怪诞方式融合了电影写实和虚假自发性的真人秀节目尤其帮了他大忙。
我仔细观察着这个男人,看他从商界跃上电视荧屏,又跳到政治领域,像在上演一出主角在不同节目中来回串场的跨界电视剧。我观察了他的竞选过程,他完全不按总统候选人常理出牌,其行为彻底与政治学家的预料相左。他没有意识形态支持,不对层出不穷的丑闻作出解释、道歉,对摇摆选民缺乏具有群体针对性的吸引力,也没有在媒体上用付费电视广告狂轰滥炸。研究政治问题的记者、社会科学家、顾问和战略家都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特朗普这个人。共和党领导人以及后来的民主党人也都不知道该如何阻止他。
犹记得,当特朗普提到被媒体和政治精英及大学学者忽视和操纵的普通的美国人时,我周围那些戴着“让美国再次伟大”棒球帽、身着“让希拉里进监狱”衬衫的人们全神贯注、屏气凝神。
正如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要探讨的那样,数十年来,我们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将政治描绘成了一场由利己主义精英搞的内部游戏。特朗普与这一主流政治概念背道而驰,并且他还赢得了大选。
因此,读《想象中的政治》就是读这样一个故事:经过电视节目和学术理论多次迭代阐释,政府的意义结构如何被构建起来,而后又如何崩塌,这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书中各章对政治形象加以解读,这些政治形象源自《白宫风云》《丑闻》和《是,大臣》等电视剧以及野心理论(ambition theory)、中间选民理论(median voter theory)、单边总统制(unilateral presidency)等政治学理论,读者阅读这本书就如同探讨当代政治。
本书也可以被视为一本关于方法论的著作:探讨剧本的严肃性及其对社会科学理论的相应作用。政治剧和政治学评判并影响创造它们的历史和文化时代。它们反映并塑造其所处年代和国家之中的信仰和焦虑。两者也相互影响。它们讲述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行动、目标和能力。
这一观点的局限性表现在:我不知道特朗普(以及他所代表的思想和运动)对政治意义的破坏是暂时的还是永久性的。进一步说,我当然不反对使用科学方法或美国主流政治学理论中的理性选择假设进行研究。我不认为这些假设是病态和可悲的——一些批评家常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上述两种研究方法。 [3] 我的观点是,这些假设恰好能派上用场。如果我不尊崇以下章节中提到的政治学经典理论,我根本就不会提及它们;事实上,大多数研究政治和流行文化的学者直接就忽略了主流理论,而不是像我在这里所做的那样,努力将其融入研究之中。我不认为政治学的科学理性研究方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它可能比任何其他解释都更“正确”。我的观点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科学理性方法是一种解释,而不是一个科学真理。正确与否涉及更深层次的议题,即解释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这些意义能带来什么结果。
最后,我试图平衡本书的可读性和复杂性。专家会认为本书没有深入探讨前沿理论,而圈外人则会觉得明明可以更直接地说明一些东西但却非要用术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看法,但我希望不要太多。我致力于准确地引入学术概念和思想,同时尽量少用学术术语,还要将书写得完整。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遍布各个领域,从大学本科生,到教授,再到象牙塔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许我野心爆棚太贪心了,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启示。
本章还要完成两项必要的任务。首先,我们必须思考为什么说电视节目可以被拿来仔细研究。然后,我们还必须想一想将政治学理论定义为富有想象力的解释是否合理。如果这两项任务能够完成,那么我们就为本书其余部分奠定了基础:在电视剧中的政治想象和社会科学理论之间建立联系。
[1] 阐释美国政治发展变化的优秀政治学文献包括:Terrence Ball,“An Ambivalent Alliance”and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John S.Dryzek,“Revolutions without Enemies,”John Gunnell, Imagining the American Polity ,and David M.Ricci, The Tragedy of Political Science 。
[2]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研究政治和流行文化的成果层出不穷,其中与本书观点相同且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Barry Buzan,“America in Space”;Renee Cramer, Pregnant with the Stars ;Jeffrey R.Dudas, Raised Right ;J.Furman Daniel III and Paul Musgrave,“Synthetic Experiences”;Lilly J.Goren and Linda Beail, Mad Men and Politics ;Jonathan Grayson,Matt Davies,and Simon Philpott,“Pop Goes IR”;Iver B.Neumann and Daniel H.Nexon,“Harry Potter”;Trevor Parry-Giles and Shawn J.Parry-Giles, The Prime Time Presidency ;Liesbet Van Zoonen, Entertaining the Citizen ;Jutta Weldes,“Going Cultural: Star Trek,State Action,and Popular Culture”。
[3] Ricci, Tragedy; Donald Green and Ian Shapiro, Pathologies of Rational Choi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