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理解精神分析的智慧,首先必须承认:精神分析制作且考虑了关于语言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一哲学问题,如同拉康的新词——
言在
所表示的。根据其
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
的理论,他从根本上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假设。的确,通过语言的问题,人们史无前例地(除了在宗教中)看到了,从人类经验到思想经验的一个延伸,并涵盖了无意识的经验。事实上,一个分析者必须认识到,作为
主体
,他不仅被其无意识的思想所控制,还被超出其意识的自我之外的无意识结构所限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将提出在
语言和无意识之间的同外延
。我们需要意识到,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语言如同一个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语言有一个最小的属性,就是将结构的这些元素联结起来,这些
元素
名为
能指
。
但在精神分析结构理论中,定义语言的方式与语言学定义语言的方式已被深入地区分开来。 [1] 因为只有通过结构的概念,我们才能抛开语言的所有特性,以便理解能指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揭示了一个双重的模式: 隐喻 模式和 换喻 模式。正是这个理论使我们可以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假设重新表述为一种 结构理论 ,以力求展开其所有推论。
精神分析理论旨在解释无意识过程发生的原因以及产生方式。这正是为何精神分析不是通过简单描述来进行的,而是通过一个归纳,即从主体性的呈现出发而有的一个归纳。这个呈现,弗洛伊德将其命名为 精神现象学 [2] ,指的是“自我”进行的 自观察 。在分析者的联想中,这种自观察更类似于一个 分析 而非描述。事实上,这里所涉及的是思想和话语的经验,它联系于精神分析家的知晓,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科学经验。这样一种 经验 将 精神分析家的知晓 和 分析者的真相 联结在一起,以其自身的方式,成为一种 理论的实践 。诚然,精神分析不像物理、医学或与药物使用相关的药理科学那样提供评价标准,因为精神分析的经验内容同时定位在理论中和主体的内部经验中。
弗洛伊德很早就指出:精神分析的理论假设不是任意的。首先,这些假设从
原因
和
必要性
上回应了解释主体现象的需要。因此,他将对症状原因的研究与对结构化无意识的那些
地点
的研究结合起来。1898—1900年,弗洛伊德称其为
精神器官
,并强调这些概念只在解释了充满着冲动力量的
无意识冲突
时才有价值。他将对无意识冲突的生成及变化的研究命名为
动力论
,而在今天这种冲突被重新表述为在融合的乱伦幻想的
惯性
和欲望间对主体的切分。我们还应该记住,对
冲动基本概念
的参照使弗洛伊德能够在与冲动的不同命运相连的能量变化理论的形式下,以量的术语去研究结构。
我将发展弗洛伊德所谓的(结构所固有的)
能量
,阐明它为何必须用结构的构成性空间维度的变化、运动学和潜在性的术语来理解
,而不再用“起源”和“质块”
的概念。随后我将展示这些主体变化
的出现,在语言的作用下,是如何激活身体表面
[3]
的性感带的。
精神分析的理论不断地被重新表述,从对其研究对象(即无意识)的形式化限定的理解开始。那么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是过时的?什么是当前的?”
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视为
无意识的科学
便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坚持弗洛伊德在1938年《精神分析纲要》中的这一命名;其次,要提出精神分析的对象是一个
结构
,弗洛伊德和拉康通过他们的研究工作不断地阐述这个结构。但只有通过
无意识结构的莫比乌斯假设和波罗米假设
(R、S、I)(1971—1981),这个研究才能用“对象的形式化限定”这一特征来表述。
所以,正是随着对这一科学的对象,即无意识,以及其结构、运作规律的深入研究,这一理论才得以发展。这样一个发展使精神分析家有可能去传授精神分析。事实上,在重新开始传授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之时,这个传授就决定了什么是过时无效的或是当前的。
精神分析的教学原则依赖于每个 精神分析家-研究者 所建立的关联,当他将理论的外部元素与涉及乱伦客体的知晓的内部元素关联起来时。最特殊和最私密之间所建立的联系,即每个人的那些S1与那些S2之间的这样一个联系,使理论得以发展并确保了理论的 稳定性 和 完备性 。我用S1的概念指示那些被体验到的和被压抑的享乐的早期痕迹,我将这些痕迹称作字母(lettre)。这些关联着S2的S1,即指示着关联于语言的词的那些无意识的知晓。这就是为什么 加一-主体 的概念只能涉及指向每个主体内部的一个操作。从这个角度来看, “加一”不是别的,就是再进一步 、教学的一个潜在来源,与其他相近又不同。作为一个在联想网络中流通的名词,作为对精神分析家的培养予以担保的假设的名词,仅此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不是关于保障的社会学问题,而是精神分析所提出的:科学的可靠性问题。若是将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研究作为权威来引用,那么我们就将他们的著作变成了一种宗教。
所以,精神分析理论所
涉及的不是传递的问题,而是教学的问题
。
要把精神分析的理论作为对无意识形式化限定的理解这一知识去传授;对精神分析家而言,要把它作为能允许呈现部分真理这样的知识去传授,能允许每个分析家去批评幼儿性欲理论,因为这些幼儿理论在不断重现。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避免将学到的理论要素作为遵从的教条来重复传递。
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中,医学知识的参照如同一个保障,这源于人们不理解在医学之外精神分析怎样才能成为一门科学。相对于弗洛伊德,拉康所带来的革新已经将精神分析 科学性 和其问题点放置在 语言与拓扑学的同外延的联系中 。只有这个同外延允许产生连接在精神分析的这些新对象之上的理论表达,我们将这些新对象称为 主体的拓扑学对象 。正是这样一个建立在对无意识结构的参照之上的精神分析的传授才能够实现。只有这一有效的发展,才能在精神分析的传授中勾勒出 当前的 东西和 过时的 东西之间的界限。
[1] 参考Lacan, « Problèmes cruciaux de la psychanalyse », 1964-1965, Autres écrits , Paris, Seuil, 2001。
[2] 参考Freud, Abrégé de psychanalyse , (1938), Paris, PUF, 1978, chap. IV。
[3] 我们的 感受 位于源自身体的、以冲动形式向我们展示的东西之中,是拉康在客体(a)——欲望的主体性变化的原因客体——这一概念中所表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