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元济与教育改革

以往张元济的教育努力主要集中在英才教育。通艺学堂是为了迎合经典学者、文官和他们子弟的需要。南洋公学有初等和中等教育,但张元济的特殊兴趣是为年长的学生和为儒家学者所办的“特班”。这也许是出于他较懂得自己所在阶层的需要和短处,也因为只是独力工作,容易应付较小的、专门的学堂。

20世纪初张元济在教育方面的兴趣扩大到草根阶层的基础教育。在他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完整的初等学校教科书 ,他因此成为国内初等学校教育的权威。与此同时,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建立全国性现代教育, 张元济与政府合作,在1905年建议成立浙江教育学会。这些省教育学会旨在帮助中央政府推动现代教育。张元济的浙江教育学会旨在“帮助省的教育管理工作”, 其职责有三:学习(学生的需要)、编辑(新教科书和参考书)和调查研究(省内新学校体系的情况)。学会正式成立于1907年,张元济被选为第一任主席。同时类似的教育学会在各省纷纷建立,所有这些义务组织都由热心的地方士绅所领导。邻省江苏的教育学会由杰出的学者和实业家张謇(1853―1926)主持建立。江西教育学会由1898年湖南著名的改革家陈三立(1852―1937)领导。安徽、湖南、福建、广东、直隶、河南和山西也建立了同样的组织。到1908年为止,见诸记录的教育学会已有506个,学会成员共计37188人。 这些教育学会是有威信和影响力的,他们的提议不会完全被清政府所忽视。总之,当政府在毫无经验和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方针的情况下开始建立现代教育,必然十分欢迎甚至积极寻求这些来自教育学会的杰出学者的建议。所有这些学者,主要在19世纪90年代晚期,都多少有一些自己在各省促进现代教育的经验。他们都碰到过一些实际问题,因而比清政府有更多实际的知识。例如,在张元济的旧手稿中,有十封致学部的信,讨论许多主题,如外国传教士要求建立医科学校和学院时政府应采取的措施,官办乡村学校的学费,等等。

总之,政府一贯尊重这些地方教育家的建议。

同时清政府国库极度空虚,因而也得依靠地方士绅对新教育体系的财政支持。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士绅在教育现代化方面的合作很顺利。1911年,学部大臣建议在京召开一个“中央教育会”, 目的是汇集全国优秀教育家的意见。每省派出两名代表,教育部也派出自己的代表。教育会的作用是作为学部的顾问,张元济是副会长,张謇是会长。 教育会开了十八次会议,通过十二个决议,有记录表明学部采纳了教育会的许多建议,其中有些是非常激进的,包括中国文字的简化和采用拉丁字母拼音, 如果能继续发挥作用,中国教育会将给中国教育行政机构和文化政策带来更高的内聚力和中心方向。这也给政府提供了一个与士绅阶层合作的基点,可以给国家带来实质性的进步。然而,由于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导致清朝覆没,中国教育会夭折了。教育改革与所有政府倡导的改革一样,在革命动荡的日子停止实行。及至和平时,国家忙于建立新的政治体系。

清朝在教育领域所实施的现代化尽管是零散和不均衡的,但成就却很可观。在教育方面,政府得到士绅阶层自发的支持和合作,在其他现代化政策方面,清政府就没有赢得如此多的支持。 ps8Ygn/cuN89/ZChFeDxtlRw71CgmOy3i7alXRSMgXJGWSUDZ3WNDR63LcI0kC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