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粤北龙船歌的分布

粤北端午节唱龙船歌活动充满着浓厚的粤北客家礼仪文化气息,有着粤北独特的魅力。南雄市的《南雄龙船歌》和浈江区的《犁市划龙舟习俗》是与粤北龙船歌相关的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粤北龙船歌的代表。粤北龙船歌的水路龙船歌与旱地龙船歌的分布如下。

一、水路龙船歌的分布

粤北地区端午期间的水路龙船歌和划龙船的程序内容相结合,而划龙船的各个环节又和江河密切相关,水路龙船歌主要分布于沿江村落。粤北韶关主要有“三江”,分别为浈江、武江与北江。其中,浈江源起于江西省信丰县的石溪湾,流经广东省的南雄、始兴、曲江及浈江等县区;武江源起于湖南省临武县的三峰岭,流经广东省的乐昌、乳源、武江及浈江等县区;北江由武江与浈江在韶关市的沙洲尾一带汇流而成。粤北地区水路龙船歌的分布和粤北流域相关,因此,涉及水路龙船歌的村落大都沿江分布。

(一)浈江流域水路龙船歌的分布

每到端午期间,浈江的水西村、水南村、溪塘村、勋口村、河村、修仁村及水口镇、古市镇、马市镇等村落龙船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此外,南雄市境内于水西汇入浈江的凌江的沿岸村落,如荔径村、兴塘村等,也有唱龙船歌的传统习俗。每个村落都要划龙船,通常从农历四月初八龙船下水仪式开始,之后隔三岔五小划,端午当天大划,是划龙船活动的高潮,最后,还要举行龙船上岸仪式。在此期间,每当划龙船时,村民群众齐聚河边,唱起龙船歌,为划手助威,在饭后闲余,村民常聚河边及禾坪空地,唱起龙船歌为村民祈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旧时,南雄的龙船规模较大,划龙船时气氛热烈,龙船上除了水手划桨、鼓手击锣以及艄公掌舵之外,船头还有一丑角指挥,独具特色。庄礼味在《南雄龙船歌》中描绘如下:

龙船长21米,宽二米,分十八座舱,三十六个青壮年分坐两边划,统一黄色衣服,胸前印有“勇”字,背后为“练”字。船头有一丑角指挥,身穿七品官服,花翎顶戴,左手拿一柳枝,右手拿一把烂扇,随着鼓点跳跃舞动,意为寻“屈原尸”的样子。有一划船者,用足划水以帮助龙船飞行。中间有一人打鼓和一人打锣,船尾有艄公掌舵。群众在岸边投粽子祭屈原。

近年来,大部分村落的龙船歌都失传了,仅剩水南村的龙船歌仍有传唱。水南村位于凌江汇入浈江处附近,是浈江流域水路龙船歌传承较好的村落,现为广东省级文化遗产项目《南雄龙船歌》水路龙船歌的传承基地。据代表性村民刘志英介绍,水南龙船歌在端午期间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演唱,龙船歌声伴随着划龙船的整个过程,主要由村民在河岸边观看划龙船时以及划手们在划船时演唱。

(二)武江流域水路龙船歌的分布

武江流域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青铜器时代,楚人就开辟了‘武江峡’” ,自古以来,武江是岭南与岭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龙船歌主要分布在武江流域的“乐昌市、杨溪乡、桂头镇、沙尾村、厢廊村、下园村、黄塘村、水口村、沙园村、横江坝” 等地的沿岸村落,此外,武江上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也有演唱龙船歌的习俗。武江流域的水路龙船歌以《犁市划龙舟》为代表。犁市 下辖的沙尾、沙园、下园、黄塘、厢廊等沿河村落,至今还有端午节划龙船、唱龙船歌的传统习俗。

端午期间,以上村落按照一定的传统程序,都要在武江上举行隆重的划龙船与唱龙船歌活动。武江沿岸村落龙船的颜色有所不同,共有“青、红、黑、黄、花”这5种颜色,如“乐昌市、杨溪乡、桂头镇、沙尾村、厢廊村、水口村及横江坝是青龙” ,黄塘村为黑龙,下园村为黄龙,水上人家为花龙,沙园村为红龙。每一条村落的“龙”都有自己固定的亲戚,在端午期间,还要举行走亲戚活动,在此过程中,村民走亲访友,唱起龙船歌,以歌代言,互诉情意,互相祝福。

武江流域的龙船歌采用一曲多唱,从乐昌市沿江至曲江区,旋律大致相同。武江流域的龙船歌和浈江流域水南村的龙船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龙船下水、采青、龙舟竞渡、龙船起水等诸多程序中同样要唱龙船歌,但是,又有所区别,武江流域还在龙船走亲戚、吃龙船饭时演唱,互祝亲友家庭幸福、吉祥安康。

此外,北江流域也有端午节划龙船与唱龙船歌的习俗,龙船歌和武江流域的相同,近年来,当地划龙船习俗还有传承,遗憾的是唱龙船歌活动已消失。

二、旱地龙船歌的分布

粤北地区的旱地龙船歌主要分布在南雄市的珠玑镇。旱地龙船歌由龙船歌队扛着茅船、旱龙船游街时演唱,主要分布于南雄市无法划龙船的山区村落。在旧时,南雄县区以及珠玑镇的各个村落都有游茅船、旱龙船及唱龙船歌的传统习俗。近年来,仅剩珠玑镇的珠玑巷村、洋湖村还有传承。 3wP4aibT23ew0uffhabDjmnwa6NM7YAhgHPXbMSOReBKXtPay5/aXflkE0nQt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