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年前,冬红说想写一本关于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的书,当时以为是开玩笑,不承想,他却真的写了出来。
客家山歌剧是我国民族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它深深地植根在客语地区,充分运用了优秀的民歌——客家山歌作为剧种的唱腔音乐素材。浩瀚丰富的客家山歌为客家山歌剧提供了不竭的音乐源泉。
记得刚参加工作第二年(1989年)的某一天傍晚,我来到梅城华侨影剧院,本想看场电影,正巧赶上客家山歌剧《漂流的新娘花》首演,怀着好奇之心,便进入剧院。在大幕开启之前,一曲山歌宛如天籁破空而来,令人惊叹,时隔多日,尚余音绕梁。那甜美的语言(客家话)、委婉秀美的旋律,让我深深爱上了客家山歌、爱上了客家山歌剧,三十多年过去了,从未厌倦……
从20世纪末以来,《山稔果》《等郎妹》《山魂》《桃花雨》《红婚纱》《客家福》《客魂·家风》等客家山歌剧连续获得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广东艺术节等赛事的大奖,中国戏曲界出现了业内所说的客家山歌剧现象,山歌剧的唱腔与音乐有重大贡献。客家山歌剧的音乐唱腔是剧种的标志和生存的根本,研究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是剧种发展的需要。滕冬红、滕琳的《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正是客家山歌剧剧种发展的必要元素,也是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研究的重要成果。
滕冬红作为客家山歌剧第三代专业作曲家,正是基于对客家山歌剧的热爱,放弃了十年前转制的机会,放弃了安逸,不顾利益、不顾风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守在客家山歌剧里,不问收获,只顾耕耘,执着追求,这种情怀不由得令人心生敬佩。
滕冬红、滕琳的《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既是对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的总结与研究,也是梅州市音乐界对当地民间音乐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客家山歌剧之幸,也是梅州音乐之幸,实属可贵。
值本书出版之际,遵嘱,是以为序。
李君(梅州市音乐家协会会长)
2022年6月于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