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2020年10月12日《北京晚报》第17版刊登文章《成龙电影票房为何接连失利?》。文中写道:“ 截至昨天,《急先锋》上映11 天,仅取得 2. 41 亿元的票房。这个数字相对《我和我的家乡》的 21. 5 亿元的票房, 不忍卒读 !”这段文字中的“不忍卒读”使用有误。
“不忍卒读”的意思是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感人。这个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场合,一般都是指人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文中“不忍卒读”的使用对象是“《急先锋》”(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是一部电影)“2. 41 亿元的票房”,这不是文章之类供人阅读的物品,只是一个数字,只要看上一眼就完成了相关信息的整体接收过程,因此“不忍卒读”是不能成立的。
可以把“不忍卒读”改为“不忍直视”之类的话语。文中说的是“2. 41亿元”这个数字太小,使用这个词语是合适的。
(二)
2021年1月1日《文汇报》第5版刊登报道《〈细胞研究〉启示录:自信之路(上)》。文中写道:“ 美国《细胞》杂志是全球公认的顶尖期刊,影响因子超过30,来稿中世界一流水平的比比皆是。而影响因子 2. 161 的《细胞研究》所收到的稿件,莫说科学水平天悬地隔,就连英文写作也 不忍卒读 。”这段文字中的“不忍卒读”使用有误。
对一个阅读对象使用“不忍卒读”,一般是说这个阅读对象(新闻报道、小说、剧本、故事等都可以)的内容很感动人,这对阅读对象是一种肯定。在这段文字中,“不忍卒读”的使用对象是“《细胞研究》所收到的稿件”,但作者说的是它“英文写作”的“水平”低劣,让人读不下去,作者对“《细胞研究》所收到的稿件”这个使用对象并无肯定的意思,因此,“不忍卒读”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不忍卒读”改为“不堪卒读”。“不堪卒读”与“不忍卒读”一字之差,表示的意思却截然相反,前者表示阅读对象质量低下,让人难以读下去,是对使用对象的否定性评价,适合于这段文字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