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转千回
bǎizhuǎn-qiānhuí

2020年12月23日《文汇报》第2版刊登报道《黄浦发力消灭非旧改地块7000余手拎马桶》。文中写道:“‘ 每只手拎马桶的背后,都有一个 百转千 的故事’,这是只有蜗居在老城厢的上海市民才咀嚼过的愁苦。 ”句中的“百转千回”使用有误。

“百转千回”指回旋反复,如“舞台上的梁山伯祝英台在《十八相送》一场中百转千回,难舍难分”。又形容事情或事业的进程曲折,如“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百转千回,但还是在不断前行”。前一个意思的“百转千回”,其行为主体一般应是人;后一个意思的“百转千回”,通常用来形容事情或事业进展中所出现的各种艰难曲折,其使用主体是规模相对较大的事件和事业。同时,这两个意思的“百转千回”,都要求使用主体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态,二是正面形象,作者对其应该具有一定的感情寄托。

句中“百转千回”的指向对象是“手拎马桶”,但“手拎马桶”是一种物品,它不具有动态,同时句中的行为主体“蜗居在老城厢的上海市民”对它有“愁苦”,从引语所出文章的标题可看出,它是需要“发力消灭”的对象(文中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不具有正面性,通常来说,“蜗居在老城厢的上海市民”不会对它寄予感情。因此,“百转千回”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百转千回”改为“让人心酸”之类的话语。“手拎马桶”既是要“发力消灭”的对象,那么它的存在就是让人不愉快的,使用“让人心酸”这样的话语是合适的。 qNJyRXmJ2rXuHlEn4HqEdj202FW6Z4gRvYcAXY4xyiiuAZ9AWADAI4OhrC4xtK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