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女,28岁,已婚。
病人发现左乳肿物进行性增大半年余。病人自述于2014年4月,无意中发现左乳有一肿物,初始肿物约一荔枝大小,无伴疼痛,未经诊治,未引起重视。随着时间推移,左乳肿物进行性增大,蔓延至整个左侧乳房,约足球大小。肿物表面溃烂呈菜花状,并有脓性、血性液体不断外渗,散发出特殊的恶臭味。为了不让家人及周围的人发现,病人自制了一条2米多长的胸带,紧紧缠绕住自己的胸部,每天都要往身上喷洒特殊的香水来掩盖自身左乳发出的恶臭味,甚至向爱人隐瞒她左侧乳房的病情。由于左乳肿物逐渐增大,病人身体逐渐消瘦,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于2014年11月6日避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医院乳腺外科找到笔者为其看病。
图3-1 患者就诊时的照片
左前胸壁肿物大小约35cm×35cm×30cm,左侧乳房被肿物占据,表面呈菜花状,活动度差,部分已被坏死组织覆盖,肿物质松脆、易出血,有脓血性渗液,散发特殊的臭味,左侧乳头及乳晕无法辨认;右侧乳房未触及肿物;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病人因左前胸壁巨大肿瘤住院治疗。
血常规结果:Hb为32g/L;WBC为10.25×10 9 /L;RBC为1.99×10 12 /L。
入院诊断:初步诊断为左乳腺癌;左胸壁巨大肿物性质待查;左胸壁软组织感染;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病人入院后,及时给予其营养支持、输血,纠正贫血、输蛋白,纠正病人的低蛋白血症,使病人的全身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然后在左前胸壁肿瘤部位取少许病变组织送病理科做活检,病理诊新结果为左乳肿瘤,以分叶状交界肿瘤可能性最大。胸、腹部CT、彩超等检查结果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灶。
病人患有非常罕见的左前胸壁巨大肿瘤,肿瘤占据了左前胸壁大部分区域及左乳房全部区域。肿瘤取活检病理诊断为左侧乳腺叶状肿瘤;没有远处转移灶;病人前胸巨大肿物占据了左侧乳房及部分胸壁软组织,手术切除这样巨大的肿瘤风险相当大,创面大,出血多。手术切除前胸壁巨大肿瘤后造成的局部巨大缺损区怎样修复?术后巨大伤口难以愈合,若裂开应怎么处理?病人身体对这样大手术的创伤的承受能力怎样?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治疗的态度及信心如何?针对上述一系列的问题,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制订出手术切除巨大肿瘤、用自体组织修复胸壁缺损的治疗方案。
经反复多次与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对手术目的、方法、风险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告知,病人及其家属签字“同意手术”后,为病人做好了各项术前准备,基本纠正了贫血、低蛋白血症。
(1)病人于2014年11月12日,在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下,仰卧于手术台上。
(2)胸壁消毒、铺无菌巾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肿瘤巨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左前胸壁,而且肿瘤表面坏死组织合并感染、出血、渗液,若用常规消毒方法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因此消毒方法是:先采用大量双氧水反复消毒巨大肿瘤及坏死渗血、流脓的部位,然后再用大量碘伏消毒胸腹部、上肢皮肤及肿瘤。将肿瘤表面用无菌、透明塑料膜包盖,将肿瘤及感染部位与正常皮肤完全隔离后再铺无菌隔离巾。
(3)手术切口选择与常规手术不同:首先在肿瘤旁开约1.5cm的正常皮肤切口(因为肿瘤巨大、形状不规则,肿瘤基底部形状也不规则),切口围绕肿瘤基底部周围一周逐步切开,边切边用超声刀止血,然后逐步从肿瘤周围的正常皮下各层组织中解剖、分离、切开、止血,再逐步将巨大的肿瘤从根基部连同所属部分胸大肌整块切除,之后清扫左腋窝淋巴结,最后进行创面彻底止血。
(4)手术修复左前胸壁巨大缺损区的方法:充分游离、松解前胸壁皮肤切口下四周的正常组织,向上游离至左锁骨;向下游离至中上腹壁;向内侧游离至胸骨;向外后游离至右背部,充分利用这些被游离、松解的组织瓣填补、修复左前胸壁的巨大缺损区,同时切开周围的皮肤瓣用钢丝减张缝合,最后,在已修复的左前胸壁巨大缺损区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缝合后的状况见图3-3)。
图3-2 手术进行中的照片
图3-3 病人术后伤口情况照片
(5)术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出现。
(6)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乳肿物)中间型(交界性)叶状肿瘤。送检组织中度异形,间质中等丰富,分布疏密不均,核分裂象平均(6~9个/10 HPF),包膜未见浸润,导管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Uimentinc(++)、SMA(+)、Desmin(-)、P53(-)、CK5/6(腺上皮+)、Ki-67(疏松区约4%+,致密区约10%+)。
(7)术后随访八年,病人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1)本病例患非常罕见的巨型左乳叶状肿瘤。
(2)手术前必须先明确病理诊断。
(3)手术治疗的主要难点是:肿瘤巨大,手术切除风险高;修复手术切除巨大肿瘤后造成的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区非常困难;充分利用病人自体组织瓣修复前胸壁巨大的缺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