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体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字发展阶段里产生出来的书法形态特征与体势。
书体由甲骨文发展演变到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至今不变。
甲骨文是汉字中最古的书体,距今四千年。
[甲骨文] 南风之蒸(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约在公元前26至前22世纪,五帝之一的舜,弹五弦琴而歌,所用之书体为甲骨文。
大篆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已经使用。
[金文]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芦苇也。《诗经》距今两千五百余年。
大篆含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竹简、籀文等书体。
篆书分大、小两篆。
小篆是两千三百年前的秦朝使用的文字。
[铁线小篆]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乌彬,势与天通。
书录秦朝小篆《三秦记民谣》。
隶书是两千三百年前汉朝大盛的书体。
[隶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鸿鹄歌》,汉高祖刘邦诗)
西汉和东汉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在隶书定型化的同时,草、行、楷三种书体也应运而生,而且,书法开始由实用艺术上升为独立艺术。
草书,出现在两千一百年前东汉的书体。
[草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草书以书写简省连带、部首符号化为特点。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大草(狂草)等风格形式。
楷书,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已出现的书体。
[楷书]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一首。
行书,出现于一千七百年前东汉的书体。
[行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行书是楷法和草法有机结合的新书体。
书录之诗摘自《诗经》乐府《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