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长久以来,戏曲深受人民的热爱,听戏也一直是人民主流的娱乐方式。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声色各异的流行文化强势闯进大众的视野,大众的娱乐方式更趋向多元化,戏曲发展走向式微。除了面临流行文化强势抢夺受众注意力、自身在公共平台极少曝光的媒介环境以外,戏曲还由于“曲高和寡”的印象与高门槛属性容易拒年轻人于千里之外;再加上不合时宜的经营制度,戏曲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各类剧院面临着“生死大考”。

近年来,戏曲文化乘着政策与互联网技术的东风重获新生,许多年轻人也开始了解并喜欢上戏曲。一方面,国家稳步推出戏曲文化保护政策,相当数量的剧院和教育机构都得到了资金或者其他资源的支持,戏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长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也为戏曲重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发展使戏曲走出传统剧院舞台,在长短视频平台绽放异彩。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为戏曲从业者与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戏曲艺术魅力的机会,让戏曲从舞台飞进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多元创作、算法推荐和共情传播等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戏曲的传播效率。一方面,戏曲爱好者可以更加便捷而精准地找到网络“知音”;另一方面,年轻化的戏曲传播方式更容易感染年轻人,实现戏曲文化的“破壁”。由此看来,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戏曲的生命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如何让戏曲文化走向年轻化与普遍化,最终形成良性的戏曲文化发展闭环,是当下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以戏曲为主题的研究中,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戏曲内容创作、戏曲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等主题,从传播学视角来考察戏曲的互联网发展的较少。在现有的调研报告中,其关注点多集中在戏曲人才培养、剧种普查等方面,缺乏戏曲在互联网传播尤其是舆情方面的全面考察。此外,已有的戏曲调查报告多夹杂在其他主题报告中,所占篇幅较短,内容也相对比较零散和繁杂。总的来说,国内还缺乏全方位考察中国戏曲文化在互联网平台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当今的互联网几乎触及所有人,如何利用互联网放大戏曲文化的传承传播效果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作者于2022年成立中华戏曲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并于当年开展了以中华戏曲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现状为主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采用大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华戏曲的互联网发展现状,钩沉了影响戏曲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戏曲文化线上线下传承传播方面的创新发展路径。希望本报告能够为戏曲行业政策制定者、从业者、戏曲爱好者等人士提供参考。首先,希望本报告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在戏曲文化保护、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文化出海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其次,希望本报告为相关企业在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方面提供依据。再次,希望本报告可以为戏曲传播者在视频制作和投放方面提供参考,提高戏曲传播者与受众的沟通效率,增强传播效果。最后,还希望本报告可以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更好地研究戏曲,讲好中国故事。

课题组的初衷是整合已有的戏曲研究碎片,最终为读者呈现出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全貌。然而,受限于研究时长较短、精准数据获取困难和经费不足等现实问题,课题组难以穷尽戏曲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地呈现相关结果。因此,课题组希望未来能够每年选定一个具体的主题来出版戏曲报告,持续性且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戏曲文化传播。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机构和个人一起来传播戏曲文化,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最后,特别鸣谢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审批成立中华戏曲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感谢广州道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梨园行戏曲App和快手官方为课题组提供了第一手数据,使本报告可以为读者展现出当下中国戏曲用户的画像;感谢拓尔思网察大数据提供了舆情大数据分析工具,用于分析戏曲在特定时段内的舆情状况;感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市场调查研究小组参与问卷的编制、数据的采集以及事后的部分访谈;也感谢在深度访谈环节中接受采访的戏曲从业者与资深戏曲爱好者。

中华戏曲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
2023年12月 F1XvDKVv8dFC1AnKyjGYKL2SX9/wF+j/Oxvd1UJeLMU7wCoo72Eo6T/2s7CpLZ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