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精准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好方法

健康,每个人都梦寐以求。

将疾病拒之门外而拥有健康,这是人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据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了永葆健康,派三千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的法门。人类为了永葆健康,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在探索人体健康密码的过程中,西方诞生了专注于局部病的临床医学——西医;东方诞生了专注于人的整体的医学——中医。东西方为了人类健康,以各自不同的科学文化进行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68年,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人民膳食的医学观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肯定后,相继有20多个国家颁布了本国的膳食指南。中国在1989年颁布了第一个膳食指南,之后在1997年、2007年、2016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订。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推广地中海膳食模式。1996年美国颁布《食物指南金字塔》。但是,这些膳食指南与模式都是普遍性法则,只是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的膳食普遍性法则进行了规范。针对个体的精准性饮食法则,一直是人们,尤其是健康工作者探寻的目标。

科学家们在登上月球之后,发现最难解的奥秘还是人类自己。1868年瑞士杜宾大学细胞实验室的科学家米歇尔发现了核酸,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就在核酸中。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细胞里都含有DNA。它是遗传基因的本体,支配着生命从诞生到死亡,是生命这个宇宙的第一性物质。人体来源于受精卵,人体除了外伤,所患上的所有疾病都是细胞疾病,都与基因表达相关。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出的认识基础。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由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率先提出,1990年正式启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6亿美元、历时13年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对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进行精确测序。这一计划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1999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注册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9月,国际协作组接受了申请,并为中国划定了所承担的工作区域——位于人类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构建DNA序列图,即分析人类基因组DNA分子的基本成分——碱基的排列顺序,并绘制序列图。中国所负责区域的测序任务由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共同承担,测定了3.84亿个碱基,所有指标均达到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对“完成图”的要求。这一“生命之书”覆盖了人类基因组的99.99%。

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6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完成。中国高质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所承担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宣告结束,标志着人类获得了第一套完整的DNA碱基序列。从此,医学也进入了精准医疗时代。人类开始认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并从基因中寻找通过饮食营养管理健康的方法。

人类基因组计划查明了人类基因组全部约10万个基因,并将其定位在24个染色体上(一个染色体由一个DNA组成),之后破译人类基因的全部遗传密码。人类基因图谱绘制完成后,蛋白质组学、营养基因组学等生命科学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人类基因图谱绘制完成后,人们得知疾病是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可从基因层面探究病因,并通过改变食物营养因素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改变基因对健康或疾病的影响方式。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约有200个基因会发生突变,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塑造更优良的基因。基因不决定命运,但是生活饮食习惯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健康。营养基因组学研究证明,人体中正常基因分为不同基因型,即基因多态性。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个:①遗传的基因缺陷;②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基因的后天突变。生命稳定变化的多态性主要体现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

人体营养吸收利用是由人体一系列的组成物质完成的,这一系列组成物质反映在基因水平上,就是人体基因的遗传缺陷、疾病易感性、基因多态性。这一系列组成物质反映在饮食水平上,也就是营养吸收代谢能力。

人体基因表达影响着营养吸收代谢能力,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又影响着营养数与量的吸收代谢;反之,营养数与量的吸收代谢又会影响人体的基因表达。这种相互作用的循环往复关系,决定着人体一系列组成物质的基础。当营养数与量有利于基因表达的要求时,就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和健康;当营养数与量不利于基因表达的要求时,则不利于疾病的防治和健康。精准营养就是让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开展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通过解读自身营养吸收代谢的密码,使自身饮食营养符合自身基因多态性,从营养的源头切断疾病的饮食病因,从而真正做到精准营养、预防疾病、保证健康。

人体内组成成分的功能差异通过基因表达实现饮食营养对基因表达的满足。当饮食营养不满足基因表达时,人们即使在营养元素充足的情况下,也难以获得平衡的营养,甚至会出现营养缺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只有通过基因解码,解读个体基因信息的差异,根据基因的差异调整饮食结构、调节营养元素的组成,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消除病根,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一)社区(单位)营养调研项目

1.研究项目

(1)维生素: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维生素B 5 、吡哆酸VB6PA5、甲基四氢叶酸5-MTHF; ②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 2 、25-羟基维生素D 3 、25-羟基维生素D, D 2 +D 3 、维生素E、维生素K 1

(2)蛋白质: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3)氨/能量代谢:天冬酰胺、天冬氨酸、瓜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鸟氨酸。

(4)神经内分泌代谢中的必需氨基酸衍生物:丝氨酸、酪氨酸。

(5)其他代谢物:丙氨酸、脯氨酸。

(6)微量元素:锌、锰、镁、铜、铁、硒、铬、钴、锶、碘。

(7)重金属元素:铅、汞、镉、砷、铊。

(二)人群营养改善项目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现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针对社区人群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水平进行抽样检测,全面分析和评价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同时开展膳食调查,构建社区膳食营养数据库,据此制订精准的营养干预改善方案;通过营养智能系统对社区膳食营养监测大数据进行分析,制订精准配餐方案,在营养咨询、营养教育、社区营养师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从而优化膳食结构;同时,根据营养检测大数据制定社区精准辅食营养素补充剂,改善社区人群营养不良的状况,提高其营养健康素养,从源头上提高该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

近年来,国家为了提升人们的膳食健康水平,在加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倡导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药食同源、移医于食。但是,饮食营养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丰富的食物摄入会影响到人体的基因表达,造成人体消化代谢紊乱;二是营养补充剂、代餐等食物仍然还没有办法满足人体个体基因型的要求;三是许多营养性疾病还缺少利用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干预管理的措施。

总而言之,基因遗传缺陷、基因疾病易感,以及正常基因都可以影响人体对食物的反应。基因多态性状况越差、时间越长,越会造成人体代谢功能紊乱。人体代谢系统功能不健全时,常表现为一种或多种体内代谢物的紊乱。糖代谢紊乱会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紊乱会引起高脂血症,尿酸代谢紊乱会引起痛风等,电解质代谢紊乱会引起高钾、低钾血症等。只有结合人体基因多态性,摄入的营养才能被精准吸收和代谢,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才能被充分利用,满足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需求,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与健康。因此,要从饮食营养供给的源头防治疾病、保证健康。 b6zUIfocY15FfumUtCShohQpXusSjI4bDwRJ6T24fokLI3Bs044FpfVSXLxgV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