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饮食的基因密码”——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按照这个密码指导饮食,可以纠正因饮食不当造成的营养失衡,可以调节饮食习惯以符合自己身体的精准要求。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可以通过基因表达检测出人体对饮食营养的精准需求。
2020年4月,笔者在广州精科医学检验所进行第一次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报告编码为JKZP19S018098。
(1)吸收代谢能力强的营养物质有5项:钙、锌、碘、碳水化合物、乳酸;
(2)吸收代谢能力一般的营养物质有9项:维生素A、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脂类;
(3)吸收代谢能力弱的营养物质有2项:铁、乳糖。
2022年4月21日,笔者在广州精科医学检验所进行第二次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报告编码为JKZP19S0183466。
(1)吸收代谢能力强的营养物质有5项:钙、锌、碘、碳水化合物、乳酸;
(2)吸收代谢能力一般的营养物质有9项:维生素A、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脂类;
(3)吸收代谢能力弱的营养物质有2项:铁、乳糖。
该报告提示11项营养吸收代谢不均,通过检测发现主要是rs7501331和rs12934922两个位点突变,降低了BCMO1蛋白的活性,导致植物来源的维生素A缺乏;8q24.11位点突变,破坏了SLC30A8编码蛋白(ZnT8)的正常功能,降低了ZnT8蛋白酶活性,从而降低身体对锌的吸收能力;rs731236位点突变,降低了钙元素的吸收促进作用,影响胃肠中钙离子的吸收,从而增加人体患骨质疏松、心脏或神经疾病的风险。
1.综合分析
三年两检的检测结果显示其吸收代谢能力呈稳定状态,两次都检测了21个基因16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能力,检测结果都是同样的5个强项、9个一般项、2个弱项。
建议1:关注自身是否有以上11种营养素缺乏的表现。若有相关症状,可适当增加所缺营养素的摄取,预防由于营养缺乏而产生相关疾病。
2.弱项目分析
由于乳糖代谢能力的遗传性,中国人群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症,因此针对该项的分析可暂时搁置。
建议2:避免空腹喝牛奶和短时间内喝大量牛奶,若经常出现腹泻情况,可通过增加乳酸菌饮料的饮用量来调理肠道菌群,促进乳糖代谢。
建议3:身体对铁的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弱,因此最重要的是防止铁元素的缺乏。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低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的元素。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低,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抗病、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微量元素吸收过量或不足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引发疾病。
缺乏铁这一微量元素,第一会影响造血功能。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继而引发缺铁性贫血;铁元素缺乏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代谢。缺铁会导致锌、钴、镁、铅的代谢障碍。第二会影响血红蛋白的运输功能,血红蛋白的功能主要是输送氧气到各个组织器官的细胞,并把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第三会影响酶的合成功能,铁元素是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系统中一些酶及电子传递的载体,也是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会影响调节免疫功能,铁蛋白有调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在人体感染时参与营养免疫。铁蛋白同时也是白血病相关的一种抑制物。第五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铁蛋白具有调节肠道铁元素吸收的功能,供人们呼吸氧气,为人们提供能量,帮助人们消化食物,使人体获得营养。第六会影响能量功能,铁直接参与能量的释放,人体内的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之中,含有亚铁血红素,也与氧结合,是肌肉中的“氧库”。人运动时肌红蛋白中的氧会释放出来,随时为肌肉活动提供氧气。第七会影响线粒体功能,人体的心、肝、肾具有高度生理活动能力和生化功能,这些器官的细胞线粒体内储存的铁元素特别多,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因此,如果铁元素代谢弱,首先要防止铁元素缺乏。人缺铁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进而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和新陈代谢的紊乱。
建议4:铁元素缺乏也很容易导致补铁过量。铁过量会导致中毒、肝硬化、糖尿病以及皮肤褐色色素沉着、心力衰竭等情况发生。研究表明,铁过量危害很大,主要有:①铁过量会引发器官损伤,肝的铁过量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瘤;②铁过量会催化自由基的生成,促进脂蛋白的脂质和蛋白质部分的过氧化反应、形成LDL不稳定等,参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③铁过量会诱导过氧化反应的增强,导致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直接损伤DNA,诱发基因突变,其与肝、结肠、直肠、肺、食管、膀胱等多种器官肿瘤的产生有关。因此,建议日常饮食中适当食用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在出现铁元素缺乏的临床症状时,每日铁元素的摄入量可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的推荐摄入量。
3.强项营养分析建议
笔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钙、锌、碘3种微量元素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强,但要防超量。
建议5:钙、锌、碘3种微量元素要防超量。营养组学认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是竞争性吸收的元素。钙、锌吸收多,铁就会少。比如有些小孩因为个头矮小,家长拼命给小孩补钙,结果造成小孩铁、锌的缺乏。建议注意控制钙、锌、铁摄入的不利因素,防止出现因竞争性吸收造成体内的微量元素不均衡。强项一般都容易出现摄入超量,超量对身体不利。每日钙、锌、碘元素的摄入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的摄入量。
建议6:碘元素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强。碘元素摄入最重要的是防超量。如果摄入的碘过量,会导致人体出现高碘型的甲亢以及免疫甲状腺病和乳头状甲状腺癌。从基因营养角度分析,亚洲人不必刻意补充碘元素。
营养学认为人体空腹食入含碘食物时,碘会85%被吸收;肠胃有食物后,对碘元素的吸收程度会大幅度降低,最低可至15%左右。有甲亢病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碘的摄入量。建议在空腹时尽量少食用碘含量高的食物,以免碘元素摄入过量。
建议7:碳水化合物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强。针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最重要的是防超量。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有:①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②储存和提供热能;③维持大脑功能必需的能源;④调节脂肪代谢;⑤提供膳食纤维;⑥节约蛋白质;⑦抗生酮作用。
碳水化合物饮食建议一:千万不要怕吃碳水化合物。营养组学研究认为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代谢有两个重要步骤:小肠中的消化和细菌帮助下的结肠发酵。这一认识改变了我们过去几十年对膳食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作用的理解,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提供少量能量,最重要的是其发酵产物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价值。
碳水化合物饮食建议二:千万不要吃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膳食中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其会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人体内,使人过于肥胖从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高,势必导致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减少,这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后果。热量的过多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使人体产生各种慢性疾病。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会使人体血糖和胰岛素含量激增,从而引起肥胖,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
碳水化合物饮食建议三:千万不要不吃碳水化合物,营养组学研究认为脂肪、蛋白质只有在碳水化合物的燃烧过程中才能更加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利用。碳水化合物摄入能量占总能量的62.7%~68.3%较为合理。
4.一般项目营养分析建议
建议8:笔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脂类共9项的吸收能力一般。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维生素C、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这9项营养的摄入量。9项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可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的摄入量。
建议9: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脂溶性维生素4项全部为一般项,水溶性维生素一般项只有4项。维生素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维生素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是一类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解物质,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适当地摄入维生素,不但能够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还能够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的蠕动,调节肠胃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等。当缺乏维生素时,机体便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建议要注意饮食中维生素的摄入,以免造成维生素类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既要注意适当加大植物类维生素营养物质的摄入,又要注意通过动物类食物摄入脂溶性维生素营养物质。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与水果中,而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虾或食用油中。
脂溶性维生素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和K,脂溶性维生素A在肝脏中最为多见,它可以维持视力正常,促进骨骼生长,增强人体抵抗力和繁殖能力。这类维生素在体内大量贮存,主要贮存在肝脏中。维生素A,主要是指视黄醇;维生素D,特别是维生素D 3 ,有助于钙的吸收;维生素E又被称为生育酚、抗不孕维生素,它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维生素K又被称为抗出血维生素,对新生儿凝血有较好的作用。
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一般项9项营养素的摄入,每日9项营养素的摄入量可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的摄入量。
建议10:人体比较容易缺乏的元素是钙和铁,其次是碘、锌、硒。人体内铁、铜、锌总量的减少,会影响免疫机制,降低抗病能力,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建议尽量从食物,尤其是从在土壤中生长的相关植物中摄入均衡的微量元素,以保持体内微量元素的均衡。
建议11: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作用:①协助普通元素的输送,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把氧带到全身每一个细胞中,主要是依靠铁元素;②微量元素为酶的活性不可缺少的因子,有些是酶的激活剂,如锌离子能激活肠磷酸酶及肝、肾过氧化氢酶,为胰岛素合成所必需;③参与激素的作用;④一些微量元素能影响核酸代谢,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除了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外,还需要一定量的铁、锌、铜等。其中铁、锌最为重要。铁的摄入量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轻度缺铁的儿童,注意力会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其学习。缺锌会影响儿童的骨骼生长和性发育,表现为食欲减退、味觉不灵敏,身高体重都低于正常的儿童。因此,儿童的饮食一定要多样化,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建议要针对自身缺乏情况,及时补充微量营养素,特别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二代测序检测技术表明,人体遗传密码(DNA)不会改变,但基因多态性(表达)会改变;膳食因素和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密切。基因决定了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也决定了人体健康需要饮食营养供给的程度。
营养是指人体从外界获取需要的、能够维持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物质。科学研究证实营养与健康的关系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营养充足是健康的基础;②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关键;③营养精准是健康的密码。营养的吸收摄入提倡种属远、品种多的原则,要求人体每天摄入不少于50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健康状态,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以及含量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摄取多种食物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充足均衡的营养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要:①促进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②增强抵抗力;③提高劳动能力,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④延长寿命;⑤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营养精准是指基因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但是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受后天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营养摄入受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影响有规可循。通过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将饮食营养与自身基因密码相结合,从而确保饮食营养的精准性,对防止“病从口入”、实现“吃出健康”,以及促进已患疾病的康复,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各种营养素、细胞、组织和器官组合而成的。人一生要靠吃掉约60吨的食物从而为人体的60兆亿至75兆亿个细胞补充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通过一日三餐进行供给,越符合人体基因的多态性(表达),人体就越健康;反之,则越多病。
因此“营养吸收代谢能力基因检测”是一项基因层面的食养技术,同时也是从饮食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的本质源头把握健康的现代分子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