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语言服务研究论》能作为“语言服务与语言生活丛书”的其中一种出版,首先要感谢国家语委在广州大学建立起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我和我的同事们为什么要组织编写这套丛书,我在丛书的总序中大体上已经说清楚了。关于本书的相关情况,我另以自序方式简述如下。
本书共收录我近年来与语言服务研究有关的文章 39篇,其中大部分在各种期刊、集刊或著作里发表或收录过,这次趁编辑整理的机会将这些文字重新进行了分编梳理。
第一编为“语言服务研究综论”,6篇文章,主要反映我对语言服务的学科门类、基本属性、基本类型与研究框架的一些思考。就我个人而言,系统思考语言服务问题是在 2005年上海世博会语言环境建设国际论坛上,后来也写成论文发表了出来。2012年在《语言文字应用》上刊出的《语言服务的五个概念系统》可以反映我对语言服务研究系统的一种思考。
第二编为“国家视角下的语言服务”,8篇文章,主要反映我对国家现代化进程及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与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相关的问题进行的观察与思考。这一组文章大部分在不同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首发,国家语委十几年来团结语言学者观察中国语言生活、研究中国语言生活、建设中国语言生活,我在这支队伍中收获良多。后来我们还在国家语委和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下研制出版了《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这是国内首部如此发布的报告,由我执笔的文章也一并收录进这一部分。
第三编为“领域视角下的语言服务”,16篇文章。语言服务重在实践,很多领域都存在语言服务的现象。20世纪 90年代初,我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南下工作,李宇明师兄跟我说,到广州去,那里商品经济发达,可以注意广告语言的研究,这大概是我观察领域语言服务的起点。后来的观察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修辞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及相关大学的学报上,其中有几篇文章是我和刘惠琼共同调查完成的。这一编还涉及教育教学、语言产业和语言职业、语言扶贫等领域的语言服务研究。近几年,语言扶贫研究是国内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反映出我国语言学工作者的一种家国情怀,同行们的研究也让我大开眼界。
第四编为“区域视角下的语言服务”,9篇文章。这一编的区域主要涉及粤港澳大湾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关于广州的有几篇从标题上看似乎与语言服务的关系不大,但从内容上看倒是部分涉及语言服务的问题,敝帚自珍,就一并整理编辑进来了。
四编之后还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当代中国领域语言学研究”,这是李宇明主编的《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第十六章。《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是一本学术质量很高的著作,现在是很多高校语言学专业师生的案头必备之书,我能受邀位列其中贡献文字委实有惶恐之感。领域语言学涉及的领域繁多,这里介绍的包括法律语言学、刑侦语言学、地名学、广告语言学、新闻语言学、语言经济学。这一部分是我和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教授等共同完成的,有所贡献的相关人员我在附注里面做了说明。附录二是“《语言服务引论》目录”。《语言服务引论》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完成的一本专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当初在推敲这本引论章节目录时纠结取舍的情形。后来《语言服务引论》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大抵算是语言服务研究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家的鼓励与认可。不过从语言服务实践与语言服务研究的发展来看,或者我们到了要考虑写一本《语言服务新论》的时候了。
近年来,语言服务逐渐成为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语言服务理念也成为中国语言生活派学术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书同步的是我所在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中心已经连续举办了 8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这构成了本书最重要的学术背景,2024年还将继续举办第 9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伴随着论坛的举办,我们先后发布了《广州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2)》《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2024年还将继续研制推出《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4)》。中心研制的系列报告,每次发布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种反响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进行语言服务研究的最大动力。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在我进行专业学习和学术探究的历程中,我的太太刘惠琼给了我最多的支援和帮助。因为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我更多的时间是在从事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先是在学院,后来到学校,接着又到政府,再回到学校,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写字的时间并不多,书里的很多篇目文字都是在假期或者周末完成的,没有刘惠琼的理解与支持,我是写不出这些东西的。她是催生这些研究成果一等一的功臣,我要衷心地感谢她。
是为自序。
屈哨兵
2024年 5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