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制便览》
图中四人,按雷公法,右上一人捣杵令细,左上一人将细末入罐,右下一人烧火煮药,左下一人端坐拨弄盘中之药。
蜜陀僧、黄丹滓、铅花。
氧化铅(PbO)。
1.凡使,捣令细,于瓷埚中安置了,用重绢袋盛柳蚛末,焙蜜陀僧埚中,次下东流水,浸令满,着火煮一伏时足,去柳末、绢袋,取用。(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
2.蜜陀僧,《本经》不载所出州土。注云:出波斯国。今岭南、闽中银铜冶处亦有之,是银铅脚。其初采矿时,银铜相杂,先以铅同煎炼,银随铅出。又采山木叶烧灰,开地作炉,填灰其中,谓之灰池。置银铅于灰上,更加大火煅,铅渗灰下,银住灰上,罢火,候冷,出银。其灰池感铅银气,置之积久,成此物。今之用者,往往是此。(宋·苏颂《本草图经》)
3.嵩阳产铅,……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丹滓为蜜陀僧。(明·何孟春《余东录》)
4.煎销银铺有分金炉烧炉底,即蜜陀僧。市匠将银油及倾银坏罐共捶成末。搅铅子拌匀,置分金炉上,火煅出铅,后用大锅一口,入灰满锅。将所烧出铅置锅内灰上,用炭火煅化,其中银在灰上,铅坠灰底,即陀僧。与银冶之灰池煅法,得银上而铅下者,无异也。故曰分金炉,固可以代银冶之陀僧也。(清·刘若金《本草述》)
先将铅制成黄丹,放入铁锅内,用烈火熔炼,热度升到400℃以上时,黄丹中部分氧游离,冷却,即成。(《中华本草》1999年版)
《唐本草》说密陀僧“出波斯国”(今伊朗),劳费尔(B. Laufer)考证认为是波斯语mirdasang的译音,是炼制铅丹过程中得到的质量不高的铅丹副产物氧化铅。
公元前 12 年,欧洲的维特鲁维乌斯(Vitruvius)以天然的碳酸铅矿物加热制备氧化铅:
2PbCO
3
2PbO + 2CO
2
↑
12 世纪以后才发明铅熬成氧化铅。即铅在 300℃时,在不通风条件下拌炒形成黄褐色氧化铅,即密陀僧:
2Pb + O
2
2PbO
镇心祛痰,解毒止痢,用于惊痫、久痢、痔疮、肠癖下血不止、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