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降丹

《品汇精要》

图中右边一人用铁锅炒砂,得到“粗面”;左边一人将“粗面”放入石臼中用铁杵将其研细,得到“细面”。

《品汇精要》

图中一人在按配方称量炼丹用原料。

《品汇精要》

图中两人正在炼丹,一人在控制火候,另外一人正在向盏中缓慢添加热水。

【名称】

水银霜、白灵砂、粉霜。

【来源】

氯化汞(HgCl 2 )。

【制作技艺】

古代技艺

1.升粉霜之法:用焰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斤,入铁锅内炒,熔成汁,急以铁铲频搅,结成黄色砂子,谓之粗面。内石臼中,以铁杵研,令极细,谓之细面。入水银一斤,研令不见微星为度,是谓汞面。分作四分,先以阳城罐长五六寸者,用细炭灰一斤,入盐六两,水和得所,留罐口二分许,周匝固济,晒干。内汞曲一分于内,上用铁灯盏深一二寸者盖之,下用铁鉡,上用铁线,将灯盏与鉡缠束极紧。外用盐十两,白炭灰十六两,水和为泥,捏作饼子,烧通红,待冷,研为细末。水调得所,用小竹签细细将罐口封固,约一指厚,盏罐相平,晒极干。用大铁钉三个钉在地下,高三四寸,周围离罐二寸,用砖数个围成炉。煤用四斤,炭用二斤。火候之法:先文后武。煤炭陆续旋添上,勿近盏。待盏热时,徐徐添极热水,止可九分满,水少即添,常令水足。仍以沿盏边滚为度,若满盏通滚为火大,火大则罐必裂;慢慢滚起为火小,火小则粉不升。水上火下,欲其相济,别点长线香,以三炷为则。至二炷香尽时,火方渐渐近盏,与盏相平;至三炷香完,即便去火。莫动其罐,待罐极冷时,方可开罐。罐底曲渣不用,盏下之霜用刀刮下,其色尚未白,至汞曲四分俱升毕时,共研为细末,通入一罐。如前法再升一遍,其色渐白,再研为细末。如前法再升一遍,其霜坚白,状如寒水石一般,方入药用也。(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

2.升炼法:用真汞粉一两,入瓦罐内令匀。以灯盏仰盖罐口,盐泥涂缝,先以小炭火铺罐底四围,以水湿纸不住手在灯盏内擦,勿令间断,逐渐加火,至罐颈住火,冷定取出,即成霜如白蜡。按《外台秘要》载古方崔氏造水银霜法云:用水银十两,石硫黄十两,各以一铛熬之,良久银热黄消,急倾入一铛,少缓即不相入,仍急搅之,良久硫成灰,银不见,乃下伏龙肝末十两,盐末一两,搅之,别以盐末铺铛底一分,入药在上,又以盐末盖面一分,以瓦盆覆之,盐土和泥涂缝,炭火煅一伏时,先文后武,开盆刷下,凡一转后,分旧土为四分,以一分和霜,入盐末二两,如前法飞之讫,又以土一分,盐末二两,和飞如前,凡四转,土尽更用新土,如此七转,乃成霜用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现代工艺

本品为水银、火硝、白矾等升华而成的水银粉精制品。用时将原药研粉,过 100 目筛。(《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辑要》2016 年版)

【科学·解说】

隋·《太清石壁记》“良雪丹方”升华制品水银霜制剂为氯化汞(HgCl 2 )。

水银粉和粉霜的外观形态、制备处方与工艺方法较为接近,古人常将二者混淆,粉霜为氯化汞(HgCl 2 ),毒性要远大于水银粉(Hg 2 Cl 2 )。当配方(水银、硫黄、食盐及伏龙肝)加入焰硝(火硝,即硝酸钾KNO 3 )、矾类(胆矾CuSO 4 、皂矾FeSO 4 )及矾与汞的分子之比大于1时,则产物为氯化汞,如轻粉法、造水银霜法、升粉霜法,虽名轻粉,实质产物却是氯化汞。焰硝有强氧化性,皂矾和胆矾在高温加热的状态下分解而成的氧化铁和氧化铜具有催化作用。明《本草品汇精要》中的粉霜制法就记录得极为详细,对反应过程的观察也细致入微。

清《医宗金鉴》在唐代轻粉工艺基础上,增加砒石(As 2 O 3 ),沿用升华法后制得比较纯的粉霜制剂(白降丹)。分析明清时期多家白降丹方,发现基本上以粉霜为基础方,或朱砂(硫化汞)代水银(汞),或胆矾(硫酸铜)、青矾(硫酸亚铁)、明矾(硫酸钾铝)代皂矾(硫酸铁),硇砂(氯化铵)代食盐(氯化钠),雄黄(硫化砷)代砒石(氧化砷),结果均得到白降丹或粉霜(氯化汞)制剂。

西药采用强酸法或升华法制成氯化汞(HgCl 2 )制剂名升汞,8 世纪阿拉伯人贾比尔在甘汞基础上以硫酸与硝石蒸馏的硝酸,再与水银、食盐及硫酸亚铁汞,用升华法而得氯化汞。18 世纪欧洲人希尔德布兰特(G. F. Hildebrandt)发明“荷兰法”配方与工艺(水银 3 份、食盐 2 份、煅制青矾4 份、硝石 2 份),与中国传统白降丹工艺、处方非常相似,较阿拉伯强酸法效果好、成本低。

【功能主治】

消痈,溃脓,蚀腐,杀虫。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脓成不溃、腐肉难消、风癣、疥癞、疮疡及瘰疬形成瘘管久不收口。配方时,按毒性中药管理规定执行。 YArpiR01+qkABuwodrtfAcIgQO4wNu7x3Oxn//oq7PCOaEa8k10Qdrc/mD8MBe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