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运用特点管窥
——以马来西亚第 15届大选华文报刊报道为例

郭伏良 梁 健
(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保定 071002)

摘 要 :马来西亚华语是全球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我国汉语同根同源。研究其运用特色有助于探寻全球华语发展脉络,有助于对比分析马来西亚华语与我国汉语普通话的差异。报刊词汇来源于日常生活,关系国计民生。马来西亚华文报刊是观察分析马来西亚华语的重要语料来源,故将其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马来西亚第 15届全国大选引发全民热议,相关报道甚多。本文将以此为例,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运用的四个特点。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运用特点

马来西亚是除我国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学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在华人交际中,其日常语言大都是华语或闽粤方言、客家话等。华语传承与中华文化氛围浓厚,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显著特色,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的运用上。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主要有《星洲日报》《光华日报》《中国报》和《南洋商报》等,本文例句皆取自上述报刊。

通过浏览马来西亚华文报刊,我们发现当地华语虽然与我国汉语同根同源,但是在词汇运用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2022年 11月 19日,马来西亚举行了第 15届国会大选,马来西亚全体民众密切关注,相关报道甚多。下面我们以国会大选前后华文报刊的相关报道为例,试分析在此期间华语词汇运用的四个主要特点。

一、君主类词语现实沿用

根据 1957年制定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马来西亚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沿袭英国政治体制。世界上现今“幸存的王国”大约有 27个,马来西亚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有关君主类的词语仍在社会生活中沿用,并未消亡隐退,如“王宫”“国王”“陛下”“殿下”“摄政王”“王子”“御令”“谕令”“觐见”“御准”“入宫”等。而在我国普通话中,这些词语都已属于“历史词语”,只在叙述历史事件或相关小说、影视作品时才出现,但在马来西亚华语中使用至今。例如:

(1)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今日傍晚 5时到国家 王宫 觐见 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 陛下 。(《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9日)

(2)我们相信,凭借苏丹殿下和 摄政王 的智慧,这个问题可通过我们之间的穆斯林兄弟情谊精神获得解决。(《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23日)

(3)由于没有一位国会议员掌握下议院简单多数议席以受委为新任首相,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 谕令 希盟及国盟的党魁 入宫觐见 。(《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2日)

(4)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已 御准 14项法令,包括禁止国会议员跳槽的 2022年联邦宪法(修正)(第 3号)法令。(《光华日报》,2022年11月 3日)

例(1)中的“国家元首”(亦称“最高元首”)即马来西亚“国王”,尊称为“陛下”,任期 5年。马来西亚现任最高元首是彭亨州苏丹阿都拉陛下,于 2019年 1月 31日就任。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世袭君主制,马来西亚是以选举方式从九个州的苏丹中选出最高元首。在我国汉语中,“陛下”是古时对君主的尊称,现在使用较少。

例(2)中的“摄政王”在我国古汉语中一般是指代替年幼、生病或神志不清等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领导权的人。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成为最高元首的苏丹,在其就任最高元首期间,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但他可以任命“摄政王”(一般是王子)代其行使州统治者的职务。

例(3)中的“谕令”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指君主制度中上级对下级发出命令、指示,也指发布的命令、指示。“谕”在古汉语中的本义为“知晓、明白”,或“使知晓、使明白”,一般用于某个具体的人或某件具体的事。“令”的古字形上部模拟发出号令的木铎,下部模拟受命的人,意思是发号令使有所为。因为命令是由上级发布的,所以“令”引申为必须执行的法令、指令、军令。“觐见”的意思是“谒见;朝见(君主或官职较高的人)”。“觐”,见也。

例(4)中的“御准”,“御”指与君主有关的,如“御赐”“御用”;“准”指准许、恩准。因为我国现在已经没有君主,所以“御准”在现实生活中已不使用。

马来西亚第 15届国会大选是在 2022年 11月 19日举行,所以我们选择检索了 2022年 11月期间与 2021年 11月期间君主类词语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光华日报》的运用情况,对比分析君主类词语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中的使用频率是否与时间相关。因为在《光华日报》线上媒体“光华网”检索某个特定君主类词语时,系统每次只能显示 100篇文章,所以我们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检索到的 100篇文章中发表于 2021年11月与 2022年 11月的篇章数量。具体数据如表 1和表 2所示:

表 1 2021年 11月《光华日报》中君主类词语运用情况

表 2 2022年 11月《光华日报》中君主类词语运用情况

由表 1可知,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中,君主类词语在 2021年 11月使用频率较低,平均占比为2.3%。由表2可知,君主类词语在2022年11月使用频率较高,平均占比为 15.9%。对比表 1和表 2的数据可知,君主类词语在 2022年 11月的使用频率为 2021年 11月的 6.9倍。据此可知,君主类词语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中的使用频率与时间段有关,大选期间君主类词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日常时期。

二、选举制词语高频出现

2022年第 15届国会大选被认为是马来西亚“史上最激烈”的大选。这届选举创下很多纪录,例如最多参选政党(39个)、最多候选人(945位)、最多无党籍候选人(108位),选举宛若“拥挤的战场”。大选前后近一个月时间,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中出现了大量与选举制度相关的词语,如“简单多数”“悬峙国会”“首投族”“反跳槽法”“西敏寺制”“烈火莫熄”“法定声明(SD)”“代议士”“拜票”“谢票”等。例如:

(5)一如所料,大选落幕后由于没有任何政党联盟赢得国会下议院 单多数 席位,造成我国首次出现“ 悬峙国会 ”的局面。(《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9日)

(6)虽然第 15届全国大选总投票率高达 73%,希盟也获得近 90%非土著选民支持,但因无法获得 首投族 和游离马来选民青睐,导致他们在一些混合区上败选,错失获得过半议席单独执政良机。(《中国报》,2022年11月 20日)

(7)吉兰丹州议会今日通过 反跳槽法 ,这项由吉兰丹州大臣拿督阿末耶谷提出的议案获得所有出席的议员一致通过。(《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7日)

(8)大马是个实行 西敏寺制 的国家,不是谁最多议席,就谁有话事权。(《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29日)

(9)24年前,时任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入狱,公正党即开启“ 烈火莫 ”(Reformasi)改革马来西亚的口号。(《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25日)

例(5)中的“简单多数”即“简单多数席制度”,其词义是指在全国所有国会议席中,只要赢得过半议席,就可以简单多数执政。马来西亚国会选举采用的就是“简单多数席制度”。“悬峙国会”是指在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取得简单多数选票支持的情况。2022年 11月 20日凌晨,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的初步选举结果显示,没有单一政党和政党联盟取得国会下议院过半数议席,这也是马来西亚历史上首次出现无一方过半的“悬峙国会”情形。

例(6)中的“首投族”是指首次拥有投票选举权的选民。2022年马来西亚第 15届大选将投票年龄降为 18岁,首投族增加了约 600万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次大选结果。

例(7)中的“反跳槽法”是指禁止国会议员跳槽的法律。马来西亚政府禁止国会议员跳槽的 2022年联邦宪法(修正)(第 3号)法令(俗称“反跳槽法令”)于 2022年 10月 5日正式生效。反跳槽法生效后,如果议员在一个所属政党中选后,选择放弃该议席不再成为该党党员,或选择加入另一个政党,就将被视为“跳槽”,其所属议席将被终止,以无效处理。

例(8)中的“西敏寺制”是以英国西敏寺宫的名字命名的,即内阁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国家首脑为首相,而国王只是国家的虚位元首,礼仪上代表国家。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例(9)中的“烈火莫熄”是马来语“改革”(reformasi)的音译,源自英语“reformation”或荷兰语“reformasie”,这是 1998年时任马来西亚副首相安华·依布拉欣被革职后,其支持者发动的一次社会运动,被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称为“烈火莫熄”,从此也成为安华参加竞选的标志性口号。

同样以 2021年 11月与 2022年 11月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选举制词语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光华日报》的运用情况。具体数据如表 3和表 4所示:

表 3 2021年 11月《光华日报》中选举制词语运用情况

表 4 2022年 11月《光华日报》中选举制词语运用情况

由表 3可知,在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中,选举制词语在 2021年 11月使用频率较低,平均占比为 1.3%。由表 4可知,选举制词语在 2022年11月使用频率较高,平均占比为 36.1%。对比表 3和表 4的数据可知,选举制词语在 2022年 11月的使用频率为 2021年 11月的 28倍。由此可知,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中的选举制词语在大选期间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时期。

三、褒贬性词语对比明显

此次马来西亚大选各党派竞争激烈,但关照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民众的共识。马来西亚国王亦呼吁各派政治人物须“冷静”“团结”,以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为重,因而整体氛围较好,民众参与度高。在此期间,华文报刊词汇体现了褒义词运用占优势的特点,政治人物相互指责抨击的贬义词运用较少。

据测查,华文报刊运用的褒义词主要有“稳定”“和谐”“发展”“繁荣”“团结”“融合”“公平”“平等”等。例如:

(10)他希望新政府能保持政治 稳定 ,共同解决国家在目前的经济、民生挑战,并创造一个 和谐 的社会。(《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8日)

(11)他周五在脸书说,安华出任首相将助我国解决政治纠纷,以便恢复国家政治 稳定 ,以及促进国家 发展 繁荣 。(《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26日)

(12)他说,目前全国政治局面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现象,即融合各种力量成立的 团结 政府,大家各自将政党利益放一旁,以便为人民打造更好的未来。(《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27日)

此次大选过程中,华文报刊出现的贬义词有“抨击”“煽动”“仇恨”“批评”“分裂”“猖獗”“威胁”“勾结”等。例如:

(13)行动党政策局主任陈泓绨今日 抨击 国盟主席丹斯里慕尤丁罔顾国民团结,发表 煽动 及散播 仇恨 言论。(《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18日)

(14)最近,有些内阁成员公开 批评 政府的决定及政策。加上国盟主席丹斯里慕尤丁宣布国阵是国盟主要敌人,种下 分裂 种子,然而该党也是政府成员。(《光华日报》,2022年 10月 11日)

(15)安华出任首相,固然为政治不稳定画上句号,然而国内政治呈两极化、种族政治和仇恨政治的 猖獗 ,依然是多元种族社会的 威胁 。(《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5日)

检索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光华日报》,褒贬性词语在 2022年 11月的具体运用情况如图 1所示:

图 1 2022年 11月《光华日报》中褒贬性词语运用情况

以褒义词“和谐”为例,在《光华日报》线上媒体“光华网”检索包含词语“和谐”的文章,系统限定每次显示 100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检索到的这 100篇包含词语“和谐”的文章中发表于 2022年 11月期间的篇章数量为 13篇。运用相同方法,分别检索到包含褒义词“繁荣”“团结”“融合”“稳定”的篇章数量分别为 14篇、17篇、16篇和 14篇,包含贬义词“煽动”“猖獗”“分裂”“仇恨”“威胁”的篇章数量分别为 4篇、5篇、3篇、6篇和 5篇。如图 1所示,在 2022年 11月期间,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体现出褒义词运用占优势、政治人物相互指责抨击的贬义词运用较少的特点。

由褒贬性词语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此次大选总体上呈现出团结和谐的氛围,特别是与 2021年 7—8月马来西亚政治风波相比更见此特点。“2021年 7月 26日至 8月 16日,随着第 14届国会特别会议召开到慕尤丁请辞相位,大马政局处于一次激烈动荡中。在此期间,针对政治领袖特别是国盟政府的批评性话语成为语言方面的显著特色”,“反对态度和贬义色彩两类批评性词语的使用,可以说是此次大马政治危机在语言方面的生动体现,充分表达了各党派特别是反对党的意见和主张,也有利于对联邦宪法的遵循和维护”。

四、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

成语也是马来西亚华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此次马来西亚大选报刊词汇中四字格成语的运用情况,我们发现在此期间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体现出言简意赅的特点,议论性和说理性成语使用较多,历史故事和神话寓言类成语使用较少。

议论性和说理性成语主要有“众说纷纭”“众所周知”“迫不及待”“无的放矢”“三番四次”“井井有条”“昭然若揭”“脱颖而出”“势均力敌”“岌岌可危”“一拍即合”等。例如:

(16)大家普遍认同国内政治需要改革,然而该如何改革,那就 众说 纷纭 。(《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3日)

(17) 众所周知 ,国阵主席觊觎首相职,因此他可能委任凯里当部长吗?(《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15日)

(18)根据《马新社》观察,许多投票中心今早还未正式开放前,一些投票站早已有选民在外排队, 迫不及待 履行选民义务。(《光华日报》,2022年 11月 19日)

(19)在第 15届全国大选完成投票,大选成绩出炉后,连续 5天的僵局的确让人煎熬,也有焦虑者将不安情绪在网上 无的放矢 ,字字惊心。(《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26日)

历史故事和神话寓言类成语主要有“守株待兔”“天花乱坠”“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发号施令”等。例如:

(20)有选民感叹,看着火箭强将在雪州 3个安全区,即白沙罗、蒲种和巴生玩“大风吹”兜来转去,显见行动党在本届大选采取的策略是“转攻为守”,只要寻求立于不败之地, 守株待兔 国阵和国盟的分散选票,便可取得渔翁之利?(《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5日)

(21)选民是不是也有责任主动多去了解一些?这包括所在选区各个候选人的资质、他们的政纲是许个 天花乱坠 还是中肯务实,选候选人除了政党背景,候选人的自身条件和人品是不是也应该在选民的慎重考量之中?(《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 11日)

(22)民调成为心理战工具,世界各国都有。主要意图,不外是巩固自身基本盘,强化支持者信心、震慑和动摇对方支持者、影响中间选民靠拢等等。这种心理战就像“ 望梅止渴 ”,曹操“善意欺骗”饥渴的士兵,说前方很快就到达梅林,大家必须坚持到底。(《星洲日报》,2022年 11月15日)

检索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光华日报》,四字格成语在 2022年 11月的具体运用情况如图 2所示:

图 2 2022年 11月《光华日报》中四字格成语运用情况

由图 2可知,议论性和说理性四字成语“众所周知”“迫不及待”“无的放矢”“井井有条”“势均力敌”在 2022年 11月马来西亚华文报刊《光华日报》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历史故事和神话寓言类四字成语“守株待兔”“天花乱坠”“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发号施令”的使用频率。由此可以认为,在 2022年 11月期间,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体现出议论性和说理性成语使用较多、历史故事和神话寓言类成语使用较少的特点。

议论性和说理性成语使用较多,主要是因为第 15届大选关乎马来西亚全国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故能引起全民热议。历史故事和神话寓言类成语使用较少,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历史故事和神话寓言类成语起源于我国古代汉语,马来西亚华人由于迁移时间较长,其后辈对这类成语的来源了解较少,所以使用频率较低。尽管相比于一般词汇,学习成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成语也是马来西亚华文词汇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书面语中经常会用到,所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应当重视成语教学,使马来西亚华人学子能够了解、掌握更多成语的起源及其深层意义。

五、结语

通过检索分析马来西亚第 15届全国大选期间主要华文报刊,我们发现在此期间马来西亚华语报刊词汇运用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君主类词语现实沿用;二是选举制词语高频出现;三是褒贬性词语对比明显,其中褒义性词语运用占优势;四是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议论性和说理性成语使用较多。之所以会呈现这些特点,主要是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选举制度、人民期许及历史文化等国情特点使然。

马来西亚华语虽然与我国汉语同根同源,但在词汇运用上却有其明显的区域特色。探究马来西亚华文报刊词汇运用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语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加强中马两国的人文交流与互鉴,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参考文献

1.刁晏斌.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隐性”差异与相关词典的释义问题[J].辞书研究,2021(6).

2.刁晏斌.华语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思考[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3).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重排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郭伏良.大马政局动荡中批评性话语的运用[N].光华日报,2021-08-20.

6.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郭熙.马来西亚: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8.郭熙.海外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与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9.李宇明.大华语:全球华人的共同语[J].语言文字应用,2017(1).

10.李宇明.全球华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1.李宇明.全球华语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2.王晓梅,庄晓龄,汤志祥.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Z].吉隆坡:联营出版(马)有限公司,2022.

13.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4.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Usage in Malaysian Chin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aking the Report of the 15 th Malaysian General Election in Mandarin Newspapers as an Example

Guo Fuliang Liang Jian
College of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Abstract :Malaysian Mandari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global Chinese,and it has the same origin as Chinese in China.The study of its application features will help to explore the global context of Chinese development,and help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aysian Mandarin and Chinese Putonghua in China.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vocabulary comes from daily life and concerns people’s livelihood.Malaysian Mandar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re an important language source for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Malaysian Man darin,and will b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The 15 th national election in Malaysia has sparked a heated debate among the people,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related reports.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i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usage in Malaysian Mandar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Key words :Malaysia,Mandar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vocabulary,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97mHXR3B0xXh+bfKtdmvrJgFszdNrB8BMft8fmIY0195NtGCbG+fy3LiHD1gsI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