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2020年出版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建立语料库、人工分词、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手部动词进行封闭式考察。本文将手部动词分为徒手类、持具类、徒手-持具类、用料类四大类,具体分为43个小类。通过对手部动词释义用词的词数、词性和等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释义用词基本符合目标用户的水平。在释义结构层面,统计了单词式、短语式、句子式三种释义类型的数量,分析其释义结构,分别总结出最优的释义模式。最后,针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手部动词释义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手部动词;释义用词;释义结构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当代》)是一本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
。现有的研究成果分为两类:一是针对词典的整体性论述,如白冰
、苏新春
、李智初
、李仕春
、仇志群
等。二是针对词典的微观研究。例如,王菲
从近义词辨析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当代》等三部词典中“骗”义的近义义场;戴军明
考察了《当代》称呼语语用信息的呈现情况,提出了词典编纂和修订建议;张鑫
以《当代》下肢动词为研究对象,与其他词典进行释义对比研究;齐红飞、王东海
从词典编纂学角度运用传信范畴理论对副词的释义进行探索。总体看来,学界对《当代》的研究还不多。
手部动词即手部动作动词,目前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从词典释义角度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吕艳辉
对两本内向型汉语词典的手部动词进行了释义词语的统计及释义方式的论述,指出词典手部动词释义的问题。梁会芳
、叶梦
分别以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的手部动词为对象,分析两者在释义方法上的异同。郭文婧
选取三本汉英学习词典的手部动词,基于多维释义模式理论,构建了手部动词释义的优化方案。李雪倩
选取内向型汉语词典和对外汉语词典的单音节持具类手部动词,对该类手部动词在两本词典中的义项设置、释义方式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总结手部动词释义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修订意见。前人研究所选的词典多样,集中于对比研究,均涉及手部动词释义方式的探究,对释义用词的统计和释义结构的归纳较少。
上述可知,学界对《当代》手部动词释义的探析还很薄弱,在释义用词和释义结构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因此,本文以该词典手部动词为研究对象,在界定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统计手部动词的释义用词,归纳手部动词的释义结构,进而对《当代》手部动词释义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王婷
认为手部动词是指现代汉语中需要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具体动作动词,这里的手泛指手指、手掌、手腕、手臂等与手有关联的身体部位。梁茜茜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手”的释义,认为“手”为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不包含手腕、手臂以及其他与手有关联的其他身体部位。本文认为仅从意义或语法的角度定义手部动词均有含糊不清的问题,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手”的定义,并结合李金兰
提出的六个语法框架:
框架1:N人+ (的)+N手+V
框架2:V+ (了/着/过)+N手
框架3:用+N手+V
框架4:用+GN+V
框架5:V+一+手部器官量词
框架6:V+C+N手
其中,“N人”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N手”是指手部器官的名词,根据“手”的定义,“N手”不包括手臂、手腕和与手有关的其他身体部位,所以“手臂”“手腕”“胳膊”等词语不进入该语法框架,能进入语法框架的主要有“手”“手指”“拳头”“指头”“手掌”等;框架4的“GN”表示工具的名词,如绳子、刀、笔等;框架5的“手部器官量词”一般有“拳”“掌”“巴掌”,如“打了一拳”“抽了一巴掌”等;框架6的“C”是补语,如“张开(了)手”“扎破(了)手指”等。
只要能进入上述六种语法形式中的一种,就可以界定为手部动词。
表1 手部动词界定表
(续上表)
(续上表)
不同学者对手部动词的分类不尽相同。李葆嘉
将手部动词分为徒手类、持具类、徒手-持具类。马春媛
从意义的角度将手部单音节词分成打击类、扔弃类、牵引类等30个小类。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手部动词分为徒手类、持具类、徒手-持具类、用料类四大类,每一大类下细分各个小类。
表2 手部动词的分类
③文字后的①②表示该词在“当代”中的义项,下文同此。
(续上表)
①根据《当代》,右上方标注阿拉伯数字1、2等是指形、音相同而意义上需分别处理,下文同此。
(续上表)
(续上表)
我们通过人工分词的方法,统计了338个手部动词的母义项和子义项,共有959个释义用词。参考安华林、曲维光
对《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性词语的频度分级法,我们将词语分为高频词、中频词、低频词三个级别。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释义用词数量及占比统计
由表3可得,词频越高,词数越少。低频词(一现词)的比例占一半以上,但一现词数量多还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统计959个释义用词的等级。
通过查找《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我们统计了低、中、高频词的词汇等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释义用词的等级数量统计
横向比较,《当代》手部动词释义使用甲、乙级词达到51.51%,77.37%释义用词控制在《大纲》范围内,还有22.63%是超纲词。纵向比较,低、中、高频词选用甲、乙两级词汇的数量较多,超纲词主要集中于低频词。
抽取一现词,其中初、中级词
占总释义用词的31.91%,高级词和超纲词分别占7.09%和17.62%。一现词不常用,在初、中级词的比例相对不高的情况下,超纲词占有一定比例,会整体影响释义的难度。
抽取高频词,我们发现在65个高频词中,数量位于前三的分别是动词、名词和介词。为避免以偏概全,我们将959个词按照词性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释义用词的词性和词数统计
综合词性的个数和出现次数看,我们可以得出《当代》手部动词释义最主要使用的四类词是动词、名词、介词和助词。
既然是《当代》手部动词释义最常用的四类词,这四类词的难度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理解,因此我们分别整理了四类词的等级,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四种词类所对应的等级数量和比例统计
横向比较,初、中级词共占了63.55%,超纲词占24.85%,各等级的词汇占比数据与总释义用词(见表4)的情况具有一致性。纵向比较,介词、助词的选取都是简单易懂的甲级、乙级词,超纲词集中在动词和名词。
表3至表6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释义用词的等级和词性,我们从宏观角度,即词典编纂者和使用者的视角分析,可总结出三点:第一,手部动词释义用词超过一半是初级词,超纲词约占总词数的1/4,说明词典编纂者有意识地遵循词汇控制理论
,控制释词的数量和范围。释文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基本符合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编纂理念。第二,通过手部动词释义常用词类及一现词分析,初、中级词占一半以上,使用者大致可以读懂释义。部分释词会有难度,但难度不算太大。一现词的数量虽多,但有其特点和规律,如“×儿”“×状”“×形”。这一类词,外国学习者只要明白一个词,就可以举一反三,读懂一类词。还有一部分词超纲,但构成词的语素属于甲、乙级词范围内,如“皮肉”“捆扎”“叶”等。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这一类超纲词可以通过推测得出意思。
剩余一部分超纲词难以通过现有的规则推测词义,但在词典中收录,需要用户进行二次查询,如“附”“表明”等。可以看出,《当代》一现词并不带有随意选取的性质。第三,中、低频词中的超纲词还有进一步限制和优化的空间,具体可从动词、名词等实词上降低释义文本的难度。
《当代》手部动词释义结构包括单词式、短语式和句子式释义。三者的释义数量如表7所示。
表7 释义结构类型统计
据统计,短语式释义有381条,占比64.58%,是《当代》手部动词使用最多的释义类型,远超其他两种类型之和。可知,《当代》手部动词以短语式释义为主,辅之以句子式释义。
根据词的结构划分,86条单词式释义结构类型统计的数据如表8所示。
表8 单词式释义结构类型统计
①括号内的数字指其在《当代》的页码。下文同此。
由表8可得,合成词占单词式总释义数的65.12%,集中于复合式一种构词方式,并以联合型合成词为最主要的释义结构;且仅在母义项位置出现,子义项不涉及单词式释义结构。
(1)单纯词。
单纯词释义格式主要以单音节动词释动词(26条);其余为“V+着”(4条)。
(2)合成词。
因是手部动词释义,联合型和补充型一般是“动+动”的功能类型。偏正型量少且规律不明显。
我们将《当代》手部动词的短语式释义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两类进行统计。简单短语即结构为一层的短语,复杂短语是结构为两层及以上的短语。我们使用“二分法”切分简单短语,对于复杂短语则使用“二次切分”的方法划分结构。
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6种,统计的数据如表9所示。
表9 短语式释义句法类型
(续上表)
短语式释义以多层短语为主,其中状中短语是最常用的结构类型,且一般位于母义项。因为手部动词释义需要具体说明整个动作过程,修饰动作的成分详细。其余的短语类型使用次数较为平均,但都远少于状中短语。在子义项上,则以中补短语最为常用,其他结构均涉及,但规律没有中补结构明显。
状中结构的一层短语只涉及“限定性因素+V”;复杂短语的基本格式为“介+宾+V/VP”,可派生出“介+[宾 1 +宾 2 ……]+VP”“介+宾+[VP 1 +VP 2 ……]”“介+[宾 1 +宾 2 ……]+[VP 1 +VP 2 ……]”三种模式。其中这三种变式是手部动词释义高频出现的模式。
中补结构的使用较有规律。在母义项上,多为一层短语,有“动词+趋向补语”和“动词+结果补语”两种模式,其中“动词+趋向补语”的模式最常用。在子义项上,中补短语为多层结构,固定格式为“用于+×”,进一步说明被释词的适用对象。
述宾结构的简单短语一般是“V+N”的模式,复杂短语可归纳为“V+NP”“VP+NP”,宾语相对单一,都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兼语短语为复杂短语,都为使字式。学界对使字式和一般兼语式存有争议,我们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使”有致使、让、叫的意思,必带兼语,书面上“使”有时直接用在动词前
,将使字结构处理为兼语短语,可总结为“使+N/NP+VP”或“使+VP”的模式。
连谓结构是多项谓词性结构连用,释义时全使用复杂短语,在连谓结构的释语中,全部使用“VP+VP”的格式解释手部动词。
联合结构的一层短语结构模式为“V+Conj+V”,复杂短语为“VP+Conj+VP”。用“或”表示选择关系,用“并”“和”表并列关系,不使用连词表并列,并且“或”的使用次数最多。
据统计,句子式释义共有123条。由于词典体例的特殊性,不以句号区分短语式和句子式,因此,我们将主谓短语和句子处理为句子式释义。句子式释义有单句和复句之分,二者则以逗号的个数区分,需要注意有的复句是紧缩复句,没有逗号标志。
单句:【刺】尖的东西扎进或穿过物体。(98)
复句:【点】②刚接触物体就立刻离开。(134)
【捆】用绳子等使固定住,弄紧并打结。a)用于人,使人的手脚不能自由活动。b)用于物,使东西不散开。(350)
【按摩】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按、推、捏揉等,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5)
根据上述的分类标准,我们句子式释义结构做了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句子式释义句法结构类型
由表10可发现《当代》手部动词的句子式释义以复句为主,共有95条,占77.24%,最常使用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有固定模式的复句占比最多,超过其他类型的总和。
子义项和母义项的句子式释义模式具有承袭关系。两者的释义固定句式为“介+宾+VP,VP(表目的/结果)”“V+NP/C/V,使/让+VP”。在母义项上,前者的使用次数多于后者;在子义项上,两种模式的使用情况相差不大。总体的规律是前一分句分解具体动作的过程,后一分句是描述动作的目的或产生结果。
在释义用词上,《当代》无法完全避免释词难度高于被释词的问题。如被释词属于《大纲》范围内,但释义用词超纲;或被释词和释义用词都在《大纲》范围内,但释词比被释词难度大。
在释义结构上,单词式释义使用单音节动词对释还是“V+着”的格式,需要进一步斟酌。短语式释义的联合结构一般不使用省略连词的方式表并列,联合结构中有1条省略了连词,缺乏一致性。在复句类型中,手部动词释义几乎不使用紧缩复句,只有1条,不具有普遍性。18条无固定句式的释义文本中,部分句子与释义固定格式相混用。
在释义用词方面,尽量用初、中级词解释高级词或超纲词,或使用同等级的词语解释。超纲词的使用要控制数量,能更好地帮助使用者理解词义。单纯词“竹”“棍”“绳”“叶”“果”等可通过添加语素的方式修改;带“儿”的合成词可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改为意义更加明确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词等。
在释义结构方面,单词式释义中使用“V+着”的格式,通过与其他词典释义对比,有些使用单音节同义词释义会更合适。属于短语式释义的联合结构根据意思添加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属于句子式释义的紧缩复句可拆分为有一个逗号的复句,与其他释义格式上会更加统一。在不改变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移位、替换的方式将混用固定句式的复句向固定格式靠拢。
本文通过对《当代》手部动词的定量统计和归纳分析,对手部动词进行界定、筛选、分类,分析其释义用词和释义结构的使用情况。
第一,我们从意义和语法两个角度,统计了338个手部动词,并将这338个手部动词分成徒手类、持具类、徒手-持具类和用料类四大类,在四大类下进一步细分为43小类。
第二,在释义用词方面,338个手部动词共使用959个释义性词语。我们将释词分为低、中、高频词并统计等级,发现77.37%的释词属于《大纲》范围内,说明《当代》词典编纂者有意识地根据词典的定位控制释词的数量和范围。通过释义用词词性和等级统计,得出部分超纲词稍有难度,但总体上符合目标用户的水平。
第三,在释义结构方面,我们统计了单词式、短语式和句子式的释义数量,分析了三者的释义结构,发现了联合型合成词、状中短语和有一个逗号的复句是最优的释义结构模式。单词式释义结构首选“动+动”的联合型合成词。短语式释义,状中短语应根据具体的词,在三种高频的派生格式中选取;中补短语首选“动词+趋向补语”作为母义项的释义格式,子义项则使用“用于+×”的形式;连谓短语的释义最佳模式为“VP+VP”;动宾短语应该首选“VP+NP”的格式;兼语短语的最优模式为“使+N/NP+VP”;联合短语应首选以“或”为连接词的释义句法结构。句子式释义,释义时优先采用“介+宾语+VP,让/使+VP”的格式,其次采用“V+NP/C/V,使/让+VP”。
第四,在释义用词的等级、释义格式的统一性上提出了问题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