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材的研究综述

目前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论文写作教材建设才刚刚起步,市场上有三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的《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9年出版的《高级汉语写作:论文写作》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出版的《留学生论文阅读与写作》(上、中、下)。在论文写作教材方面,汲传波(2016)提到了留学生学术汉语写作教材的尴尬境地:“目前学界对学术汉语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不足以支撑学术汉语的教学及教材编写。”通过对现有对外汉语教材的梳理,吴佳、吴中伟(2016)认为此类教材“尽管已经受到相当关注,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学术汉语教材“针对的专业基本集中在科技、医学、法律、商务经贸这四类上,其他专业适用的学术汉语教材几乎还是空白,而且这些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特定专业相关语言知识教学,对于学术领域语言技能培养缺乏针对性训练,对通用性学术汉语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对真实学术场景下的任务活动重视不够”(吴佳、吴中伟,2016)。

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虽未直接做出留学生论文写作教材编写的设计,但对学术汉语写作教材的开发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单韵鸣(2008)对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特点及编写规范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是学生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通向专业学习旅途中的必要工具,虽为学术汉语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但对汉语言专业论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有限。李泉、吕纬青(2012)探讨了诸多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需要研究的问题及教材编写原则。他认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有别于通用汉语教材,应采取汉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并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主,适当适量地选择与呈现专业知识,而且通用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专门用途教材特有的编写原则均不可忽视,可实行专业汉语与通用汉语在结构、功能、文化方面相结合的“双轨制”。高增霞、栗硕(2018)在考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基础上,对学术汉语论文写作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设计,提出要进行立体化、系列化的教材开发建设。高增霞、栗硕(2018)强调,留学生论文写作教材必须定位为写作技能训练教材,而不能以学术论文的规则知识介绍为主;论文写作教材必须在书面语、篇章衔接连贯、学术论文规范、学术研究过程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并合理平衡。

以上学术汉语论文写作方面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如何编写学术汉语论文写作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2 关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分析及教学研究综述

留学生毕业论文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早在 1993年,武柏索(1993)就筛选收集了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的46篇毕业论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留学生毕业论文的两大突出特点:选题宽泛和对比意识强。同时,他还指出语言障碍仍然是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王晓澎、方玲(1994)对留学生选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将选题分为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等几个类别,统计结果表明,语言学类的论文最少,文学类的论文最多,且呈现上升趋势。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留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比较少,2009年以后又陆续出现了相关研究。在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仇鑫奕(2009)公布了自己对汉语言专业学士论文的分析结果,并指出问题出现的根源及解决方案。但是这份分析报告只是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真伪做了调查,对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结构、内容、格式等方面缺乏分析研究。谷祖莎(2014)指出了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是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仅做了笼统的定性分析,没有做调查统计。

一些学者对留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论文指导层面,教师起到了主要作用。金宁(1998)是较早提出针对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意见的学者,指出要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步骤并做好准备工作,并对教师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做出了大致说明。岑玉珍(2003)则区分出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从毕业论文写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特点,对毕业论文的三个重要环节——选题、写作过程、答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亓华(2006)基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毕业论文规范指导找到了合理的依据,列举了北京师范大学对留学生论文写作和指导所采取的措施。

在论文写作教学层面,幺书君(2005)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韩国来华本科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对留学生汉语学历教育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应该开设专门课程,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李杨(1993)将毕业论文的相关教学活动定性为“高层次的个别教学”,将其分为撰写阶段和答辩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教师指导步骤和学生工作做了说明和规定。罗青松(2004)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并提出可以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项目,以及与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付丽(2011)细致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留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教学,提出“一个定位、两个统一、三个层级”的教学策略。陈淑梅(2012)吸收了陈贤纯关于写作课训练目的的看法以及过程写作理论,对论文写作的结构、衔接与连贯、引言与结尾、摘要、调研报告等方面的具体训练方式做出了详细阐述,这篇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从论文结构的角度对留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了探讨,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孔凡娣(2015)以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为对象,调查了留学生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刘福英(2015)调查了留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需求,石琳(2015)则以中国人民大学“文献阅读与写作Ⅲ”课堂为对象,对留学生学术汉语写作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为留学生论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

1.2.3 关于对外汉语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综述

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及其研究状况,是衡量一种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李泉,2011)。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领域。目前,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集中在定性定位研究、课程与教材编写研究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上。

1.2.3.1 定性定位研究

20 世纪 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引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也译作“特殊目的英语教学”)的理念来概括科技汉语、医学汉语、商务汉语等针对特定工作和专业学习的汉语教学类型,如今“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但在名称上,除了“专门用途汉语”外,还有“专业汉语”“科技汉语”等名称,这些概念有时候被混用,有时候又被区别对待。1977年,杜厚文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一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专业汉语教学中试行突出听说、读写跟上的教法》的论文,这是第一次出现“专业汉语”这一名词(张黎,2013)。在20世纪 80年代的研究中“科技汉语”这一名词更为常见,学界更是于 1986年召开了第一次对外科技汉语教学研讨会(杜厚文,1986),这里的科技汉语是为理工农医专业留学生学好专业打基础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0 世纪 90年代之后,出现了各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如商务汉语、法律汉语、体育汉语、文秘汉语等。大致说来,“科技汉语”大多数是针对理工农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预备教学而言的,“专业汉语”多指各专门领域的汉语教学,如商务汉语。

对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张黎(2013)认为,在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1993)中就已经提及。吕必松指出:按照教育性质,可把对外汉语教学分为普通教育、预备教育、专业教育和特殊目的教育四类,其中特殊目的教育“针对各种学术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和临时目的”(吕必松,2005)。尽管没有对特殊目的教育进一步阐释,但是在解释上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张黎,2013)

李泉(2011)首次明确了专门用途汉语的性质和地位:它是相对于通用汉语而言的,通用汉语是普通的汉语进修课程,而专门用途汉语是用于某种专业领域、特定范围和固定场合的汉语,它不限于跟学科相关的专业汉语如商务汉语、法律汉语、体育汉语等,还包括特定业务、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中使用的汉语,即“业务汉语”,如旅游汉语、公司汉语、酒店汉语、外贸汉语等。

1.2.3.2 课程与教材编写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和学习层次的增加,留学生开始进入我国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从那时起国内有关院校就先后开设了科技汉语、医用汉语、理工汉语等课程,并编写了相关的教材(李泉,2011)。

单韵鸣(2008),单韵鸣、安然(2009)分别讨论了科技汉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问题,指出科技汉语对于理工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定位模糊、缺乏教材阻碍了课程的开设,影响了实际效果。科技汉语课需要从进入专业前一学期开设直到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该课程的目标是学生能快速正确地理解视觉和听觉上的语言输入,还能用适当的汉语与中国人进行一些专业性问题的交流,写出一些较为通顺规范的学术报告。在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编写出版了《科技汉语:中级阅读教程》《新编科技汉语:高级阅读教程》。

相比较而言,商务汉语是专门用途汉语中研究最多的领域,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都有很多文献,也出版了很多教材。据李泉(2011)统计,2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各类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不少于150种,其中商贸类汉语教材占绝大多数。文献方面如李忆民(1999)等探讨商务汉语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编写问题,教材方面如《国际商务汉语》系列教材等。

至于法律汉语、医学汉语等其他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及教材研究也有一些文献,在此不一一列举。

1.2.3.3 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其他方面,张黎(2013)研究了专门用途汉语的发展历程,对专门用途汉语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和整理,为研究专门用途汉语提供了宏观材料。李泉(2011)对专门用途汉语的性质地位、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师构成、教学理论基础及学科内涵、现存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将专门用途汉语作为一个学科建立起来,为专门用途汉语在学科系统中确立了清晰的地位,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1.2.4 关于学术英语写作的研究综述

1.2.4.1 国外关于学术英语写作的研究综述

在国外,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研究中,学术写作受到很高的关注,关于学术写作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这一研究领域。学术用途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是目前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门类。随着EAP的发展,英国学术用途英语教师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Lecturer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BALEP)于2002年开办了《学术用途英语杂志》(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在发刊词上,Ken Hyland,Liz Hamp-Lyons(2002)对EAP的概念、发展过程、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了基本介绍。EAP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语域分析、修辞分析和体裁分析(鞠玉梅,2006)。语域分析对某一领域的学术英语论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常用词。如Martínez等(2009)对农业研究论文的学术词汇进行了总结; Valipouri和Nassaji(2013)对化学研究论文的学术词汇进行了归纳整理; Ackermann和Chen(2013)基于语料库对学术固定搭配进行了新的总结。体裁分析用以研究论文的各个部分,比如摘要、引文、结语等。如Bunton(2005)对总结部分的分析,Hu和Wang(2014)从学科和民族语言学的角度对引文的分析。除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外,在教学方面,也出版了一些教师和学生指导用书。如Monipally和Pawar(2010)针对管理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的指导用书,Redman和Maples(2011)针对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指导用书。EAP的研究方法对留学生学术论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1.2.4.2 国内学术英语写作教材研究现状

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重点培养的技能之一。在教材编写实践上,目前专门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教材有55部,在教材内容取舍、教材体例、练习题的设计等方面为汉语同类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根据辛积庆(2019)的研究,国内外在教学改革、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发展、评估测试、教师发展、文本分析 8个领域分别发表了763篇和810篇论文,不过目前国内外语界对教学模式、教师及学习者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教材的关注(蔡基刚,2006)。为进一步开发我国大学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一些学者对海外学术英语教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束定芳、安琳(2014)对English for Academic Study等五套国际现行的学术英语教材的目标定位、整体和模块设计、主题选择、联系编排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特点,如:教材结构为多模态、立体互动;吸收应用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主题内容、言语技能和学习技能之间互动;注重学习者互动;任务设计循序渐进;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术英语向其他学科的拓展和渗透;提出课外学习要求;大量的词汇、语法单项和综合训练等。

除了对海外学术英语教材的研究之外,更多学者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国内学术英语教材的进一步突破上。一个研究方向为学术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如蔡基刚(2011a)先后指出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以内容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并面向第五代教材,提出了实用性、主题化、内容型、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立体化等理念;笪立(2015)提出了ESP教材编写的“四观”即整体观、时代观、实用观、精品观。另一个研究方向为对目前国内高校学术英语教材的研究,如李玉、杨晓梅(2011)对徐宏亮、康敬群编写的《学术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当前英语学术写作教材编写的成就,如:视角专业规范、编排系统科学、讲解深入浅出、练习形式多样、补充材料丰富实用等,也指出了不足,如选取的材料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丁研、蒋学清(2015)对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36本EGAP教材,从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性质、训练技能、作者机构、配套电子资源等方面对高校通用英语教材的出版与开发进行了研究,指出这类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有:通用型教材多,而专门性教材少;内容重复;缺乏实用性等。于强福、尚华(2016)对 2005—2014年国内出版的91部学术英语写作教材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学术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出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重复,选材单调;专业不分,无的放矢;忽视读者,易读性差;脱离教学,实效性低”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四项教材编写出版策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教材;面向不同专业,编写特色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推出实用教材;基于网络媒体,发展立体教材”。其研究对学术英语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及学术汉语教材的开发有借鉴意义,但未提及应该怎样设计教材内容、体例、结构等具体内容。

从以上可知,针对留学生汉语论文写作教学及教材编写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罗青松,2001)。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经验,以期对汉语学术写作教学及教材建设进行初步研究。 SWi1seyGwrpL2dKakWSciRhZK4V9Zs7azd/R1UWhslxTOyU54NQLkw6gaS6lQS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