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村岁月,我不姓柳,而是跟随母亲姓程。小时候不懂,为什么我们姐弟要跟随母亲姓,而村里的孩子全部跟随父亲姓。就读湖北省麻城师范学校第二年,才知道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曾祖父和祖父都参加过国民革命,父亲用加倍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领导们的谅解和同事们的尊重,所以父亲能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避开被批斗的劫难。那是怎样的一种心酸和委屈,一般人难以想象,我在中师阶段读李密的《陈情表》,读懂了父亲对于祖母的无限追思和无尽思念之后,与父亲笔谈才知道父亲生前所经历的苦难!土地改革以后,姑母们都赶紧嫁人了,祖母陶氏与父亲被驱离原籍,到柳家东湾一间废弃的破屋栖身。祖母为民国才子陶希圣之堂妹,家学渊源,深知读书重要,靠织布、洗衣、纺纱,支持父亲读完初中——尽管父亲因病失去了升高中的机会,还是凭着私塾蒙学根底、徐源泉将军所创正源小学的学习基础、新中国头三年的初中学习,有幸成为民办教师,后又转为公办教师。父亲初中三年,每天早晨是一顿细米碎煮的稀粥,中午在学校用开水泡细米碎算是午饭,放学回来则用青菜煮细米碎便算是晚饭了。不避风雨的破屋、相依为命的母子、经常断顿的生活、诚惶诚恐的日子,父亲和祖母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忍受了怎样的苦痛,后人或许根本无法想象。正是这种深重的苦难,促使父亲下决心让我们远离他的出生地,到贫农阶级的外公家里度过童年。父亲不想曾经的心酸和无可预测的难堪影响子女,所以选择委屈自己。
2017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