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饮食记忆

我儿时体弱多病,很需要补充高蛋白质,尤其需要吃肉类食品。但是,当时猪肉都是奢侈品,除非春节,几乎不可能吃到肉,有钱也买不到。我家隔壁的王屠夫,经常在下午三四点钟挑着似乎完全空了的箩筐回村子,其实我知道,箩筐底下是藏着猪骨头的。虽然傍晚时分他们家的大门紧闭,但是全村都飘着诱人的猪肉香味。那种味道,对于体弱多病的我来说,是多么强烈的诱惑啊!

鸡鸭如何呢?儿时很高兴看到鸡或者鸭扭着头走路,那是鸡瘟或者鸭瘟之状。外婆发现了,知道不妙,决不能等鸡鸭死了,必须马上杀掉,把血放干净,然后用小麦酱加上辣椒,干烧许久,又香又辣,十分好吃。我至今忘不了瘟鸡、瘟鸭用小麦酱和辣椒干烧的味道,此后数十年再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鸡或者鸭了。说起来好笑,儿时外婆干烧的那可是禽流感的鸡鸭,现在的人,谁敢吃?儿时,居然是我的口福,是最令人回味的美食,是终生难忘的绝世佳肴。

吃鱼头的嗜好居然也源于童年的饮食习惯。小村鱼塘很多,每逢重大节假日,村里习惯网鱼上来分享。可是,很多时候,鱼是按劳动力数量来分配的——有时候一部分按劳动力数量分配,另一部分按人口分配,我们家虽然人口很多,但是能够算得上劳动力数量的只有外公一个标准10分劳动力,母亲是7分劳动力;非劳动力的人口计算标准较低。春节分配池鱼,我们家平均数量恐怕是最少的,加上外婆还要安排差不多一半的分量支援住在江南岸的小姨家,我们自己能吃到的鱼,自然很少很少!

那个年代,湖北人吃鱼不吃鱼头,劳动力多的人家,多把鱼头、剔肉后的鱼骨架都扔在水塘边上。外婆就将这些人家不要的鱼头、鱼骨架捡回家,用白萝卜煮着给我们吃,加上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一年四季,只要有池鱼分享,我们家就能吃到美味的鱼头或鱼骨架煮萝卜;家家户户都不要鱼头、鱼骨架,我们家全要;姐姐、弟弟们并不喜欢吃鱼头、鱼骨架,但这是外公和我的至爱食品,通常是饭吃完了很久,祖孙俩还在埋头慢慢享受鱼头或鱼骨架的美味。随着医学的发达,后来人们才注意到,鱼头有益于大脑,鱼骨架有利于补钙,我儿时体弱多病,后来身体逐步强壮,应该跟我长期大量吃鱼骨架煮萝卜有关。我后来读书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也应该与小村生活中常年能吃到美味的鱼头有关系。对此,我深信不疑。想不到,小村乡亲们不吃鱼头、鱼骨架的习惯,有意无意成全了我身体的发育和大脑的相对发达。与其说是天意,不如说是亲情和乡情。对小村,我充满眷恋!对小村人,我充满感激!

我数十年不吃甲鱼,也源于童年的记忆。外婆做饭手艺尚可,瘟鸡、瘟鸭做得味道最好,其次就是鱼头、鱼骨架煮萝卜,其余的菜很难说有什么味觉上的记忆。在那个连食用油都以两为单位精打细算的岁月,节日里才可以吃到鱼头、鱼骨架,春节才可以吃到一点猪肉,平时改善生活,就靠我钓鱼了。一根竹竿、一条丝线、一个鱼钩、几条蚯蚓,不用浮子,直接将鱼钩甩入水中,刁子鱼就来抢钩,往往不到两小时,可以钓到一串刁子鱼,所以每周都能吃到这种小鱼。每逢周日,我会拿带浮子的鱼钩,钓鲫鱼和青鱼,很多次却能钓到甲鱼,很肥很大。说也奇怪,我原本没有打算钓甲鱼,可是有两三年的时间,几乎每次去钓鱼,都能钓到甲鱼。令我一直心存惊骇的是:甲鱼每次似乎都是主动来上钩的。当我聚精会神看着水中浮子的时候,远处的水面往往会浮出甲鱼的脑袋,三次浮现,然后就上了我的鱼钩。因此,两三年的日子里,我常常能吃到家乡人认为温补效果最佳的野生甲鱼。也就是这两三年,我的身体明显强壮了。更令我不安的是,自从医院复检我已病愈,我再也钓不到甲鱼了,再也不会有甲鱼在我钓鱼的时光主动来咬钩了。同时,同村的朋友,除了我,谁也没有钓到甲鱼。我虽驽钝,但是初中时突然意识到身体已好转,冥冥之中,有上苍的眷顾和怜爱!当意识到这一点,我暗暗发誓:此生再也不吃甲鱼了。数十年从未破例,保持了对甲鱼的敬惜和感激!当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珍惜每一天,时常吟诵元代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自励。我之所以很怕来访者没事却闲聊不走,我之所以从来不主动谋求请谁吃饭,我之所以不轻易答应与别人一起吃饭喝茶,不是瞧不起朋友,更不是孤傲,而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时光的珍惜!我深深地知道,生命每一分钟都不可逆,只争朝夕!

2017年3月19日 ytXJUEmGimhWNFD2D9fhdj0XoHEzRwGnHVykyUVkKlXTEH48VbnhP0UGGP3lVR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