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是全球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022)》提出了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将心力衰竭定义为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充盈障碍引起症状和体征的复杂临床综合症,与既往提出的“舒张功能障碍”不同,更强调了“充盈障碍”。一般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等一组综合症。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力衰竭的本质是临床综合症,强调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
心力衰竭根据发生的阶段可分为前心衰阶段、前临床心衰阶段、临床心衰阶段和难治性终末期四个阶段。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新指南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心衰分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LVEF ≤40%;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LVEF≥50%;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l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mrEF),LVEF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Improved Ejection Fraction,HFimpEF),即既往LVEF≤40%,随访期间LVEF升高至>40%。
表2-1 心力衰竭的阶段和分类
心力衰竭根据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因为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或突然加重的心脏负荷,使功能正常或者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相比之下,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一般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的参与。本章我们将通过两个病例,一起来分析、学习心力衰竭的疾病特点及诊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