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1965年5 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学家钱方在云南楚雄自治州元谋县东南上那蚌盆地发现了两颗原始人的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个体,接着先后发现了经过人工加工的刮削器和石核等7件石制品,还发现了证明用火痕迹的炭屑和两块黑色骨头。除元谋人外,在我国发现的主要古人类化石还有北京人和蓝田人。1929年,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化石,距今大约70万年。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的蓝田人化石,为30多岁女性的头骨,其眉嵴硕大粗壮,左右几乎连成一条;头骨高度很低,骨壁厚度超过北京人,脑容量只有780 毫升,亦小于北京人。成家窝村附近的蓝田人是目前亚洲北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据测定距今约50万年,晚于公王岭化石。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公王岭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100万年,二是距今约80万—75万年;陈家窝地点的地质时代亦属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65万年,二是距今约50 万年。在公王岭,与人类化石同层还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并发现了用火遗迹。
以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和陕西的蓝田人为代表的我国早期的人类,均生活在处于中更新世早期的我国北方地区,华南地区有没有早期的原始人类存在,曾经困扰着史学、古人类学和古生物学的专家学者,马坝人化石的出土,使华南地区有没有早期原始人类活动的问题从此有了答案。
1958年初,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今曲江区)动员各区、乡组织人力做好磷肥资源的调查工作,马坝区(今马坝镇)领导获知马坝一带的狮子岩洞中有厚积含磷的蝙蝠粪,于是决定开发和利用这个天然肥料。同年5月,马坝区成立了狮子岩磷肥厂,在狮子岩岩洞挖掘磷肥的过程中,发现了人类骨骼和动物化石,当时的马坝区领导经过讨论,决定将已挖出的20筐化石先行存放,等待专家鉴定。1958年7月26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来马坝区视察农村工作,听说狮子岩发现人类和动物化石,当即指示先妥善保存标本,并表示回到广州后马上派专家过来鉴定。8月21日,来自广东省文化局的技术员杨岳章及助手对已挖掘收集的化石标本进行了鉴定。在挖掘收集的化石标本中,有一个挖掘时间在8月14日、第二层溶洞挖掘出土的形似乌龟壳的化石,经杨岳章细心观察和比对,初步确认为古人类头骨化石,在这份化石标本的标签上面标明“二号、8.14”。由此确定了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出土时间和地点。此外,在重点挖掘地段获得的一些化石,经过技术人员几天的辛勤工作和反复对比鉴定,初步确认在马坝狮子岩出土的有牛、羊、兔、鼠、龟、鹿、獾、虎、熊、野猪、豪猪、鬣狗、熊猫、犀牛、大象、剑齿象、纳玛象等近20种动物化石,分别属肉食类、啮齿类、奇蹄类、偶蹄类、长鼻类五大类。在同一地段发掘出如此多的动物化石实属罕见。
1958年9月14—18 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专家裴文中、吴汝康、周明镇等,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商承祚、麦英豪,以及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考古工作者共60多人抵达马坝,在对狮子岩发现的古人类和古动物化石进行认真仔细的复查后,确认形似乌龟壳的人类头骨化石是古人类头骨化石(图1-9)
。它的表面较为粗涩,头骨的容积甚大,属于中年男性个体,生活于距今约13 万—12 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中期。
图1-9 马坝人头骨化石
马坝人属于早期智人,是介于猿人和现代智人之间的古人类,马坝人的发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我们的祖先从猿人进化到现代智人的过程。1959年,梁钊韬、李见贤发表了《马坝人发现地点的调查及人类头骨化石的初步观察》
,吴汝康、彭如策发表了《广东韶关马坝发现的早期古人型人类化石》
,马坝人化石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的极大兴趣。在此之前,我国的人类化石多发现于北方,马坝人化石的发现,对研究直立人演变到早期智人提供了一项珍贵的材料,不仅完善了中国原始人类发展序列,还填补了华南地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从而将东南亚的历史提早到一个远古时代,给华南的原始社会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证据。马坝人化石的发现还拓宽了考察视野,展示了我国早期人类考察研究光明的前景。作为重要的人类进化阶段的证据,马坝人化石此后被列入世界多种人类进化的教科书和刊物,其对世界人类进化研究的推动和影响是巨大的。
曲江地处南岭山地中段,北江上游。境内丘陵起伏,河流纵横。全域大多数乡镇均处于石灰岩地带,石灰岩山中又多有溶洞。出土马坝人化石的狮子岩狮头山的另外几处洞穴以及附近的龙归、樟市、重阳、枫湾、乌石、罗坑、灵溪、大塘等镇也相继发现了马坝人同期或稍早、稍晚的化石地点。与马坝人化石出土的狮头山相距仅20 ~ 30米远的狮尾山(图1-10),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为按其洞口高度判断很适合人类居住,近年来在洞口的试掘中就发现了不少灵长类动物化石。这些逐渐积累的材料可以证明——自马坝人出现之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大约可延续到晚更新世后期约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陆续存在着人类活动的踪迹。
图1-10 狮尾山(北面)
迄今为止,狮尾山尚未开始系统的发掘研究,或许将来对狮尾山的发掘能找到马坝人原先的居址,对马坝人遗址的进一步发掘能更全面地展现我国华南地区的早期人类——马坝人的风采。
除马坝外,珠江流域的古人类洞穴遗存主要分布于粤西北、粤北和粤西地区,其中以粤西北地区最多(表1-1)。
表1-1 狮子岩马坝人遗址及周边地区洞穴石器情况
这些古人类洞穴遗存的发现和发掘有力地说明了早在远古时代珠江流域就有人类生存的痕迹,对东亚—东南亚史前人类与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