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民勤劳,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无论是秦统一后在岭南设郡、汉在粤“开海”辟“海上丝绸之路”,还是改革开放在广东设立特区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无论是作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还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地区,广东都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
韶关,简称“韶”,古称韶州,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的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位于韶关市曲江区狮子岩的马坝人遗址,是中国南方古人类发祥地之一,生活于13万年前左右的马坝人的头骨化石、伴生动物的化石及其当时所处旧石器时代使用的砍砸石器在这里被相继发现,马坝人头骨化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是亚洲地区一种原始类型早期智人的代表与祖先,它为我们了解人类从直立人演变到早期智人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位于狮子岩的狮头山和狮尾山及周边的区域为石峡文化遗址,它包含4个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堆积,从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470年的青铜器时代,其中下层文化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石峡文化是以稻耕为主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是广东百越先秦原始文化的主体。
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北山为狮头山,南山为狮尾山,山中拥有纵横交错的溶洞。1958年,在狮子岩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的一条裂隙中,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同时期生活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经鉴定为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早期人类化石以及同时期的伴生动物,该人种因出土地被命名为马坝人。
已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马坝人头骨化石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质。但该化石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估计马坝人的脑容量超过直立人,且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是介于中国猿人和新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马坝人头骨化石属于中国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这表明,早在13万年前珠江流域就有原始人生活。
马坝人的发现,完善了我国原始人类从猿人到新人发展序列的珍贵史料,在人类学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有助于研究古人类在粤北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既扩大了中国远古人类分布范围,还填补了岭南地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
1960年,马坝人遗址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10月,马坝人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在狮子岩狮头山与狮尾山之间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峡文化遗址。遗址内有4 个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堆积层,分别是距今3100—2800年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的上文化层(青铜文化层);距今4000—3100 年的中文化层(夏商文化层);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下文化层(石峡文化层);距今7000—5000年的底文化层(前石峡文化层)。石峡文化遗址内还发现了柱洞、灰坑、陶窑等遗存,被清理出来的公共墓葬有100 多座,并出土石器、陶器及玉器等遗物3 000 余件。其中,石峡文化层出土的石器工具普遍磨光,有弓背两端刃轴,如段石锛、肩石锛、凿、钺和镞等;其稻作农业发展程度较高,发现较丰富的粳稻、籼稻遗存;陶器中三足器、圈足器发达,有少量曲尺纹、旋涡纹几何印纹陶。在石峡文化遗址发现的墓地中,多数墓坑经过烧烤,均为单人葬,为当时盛行的二次迁葬。迁葬墓有两套随葬品,一套是同人骨一起迁来的残破陶器,另一套是二次埋葬时新放入的。晚期大小墓差别明显,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包括成批石器及琮、瑗、璧等贵重玉器,往往还伴放稻谷米粒作为祭奠食物,小型墓的随葬品没有贵重玉器,反映出贫富分化和社会已出现特殊阶层。石峡文化与岭南地区本土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少数陶器具有良渚文化特征。其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樊城堆文化和石峡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马坝人遗址与石峡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补了岭南地区秦汉以前广东古文化发掘研究的空白,也为进一步研究石峡文化与邻近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同期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我国古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提供了丰富且重要的实物资料。2000年,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被评为“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2001年6月,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合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篇为“马坝人”,主要包括马坝人遗址及其附近发现的同时期文化遗物、马坝人化石和石器的考古发现过程、马坝人化石的特点、马坝人在人类起源与演化中的地位、马坝人生活时期的气候与环境、马坝人时期的伴生动物、马坝人与周边地域古人类的关系、马坝人与珠江流域古人类的关系等。下篇为“石峡文化”,主要包括石峡文化的考古发现过程、石峡文化与周边地域古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峡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前石峡文化与石峡文化等。
编著者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