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弹指一挥间,一届届硕士研究生走进相思湖畔的校园,与我相识。在学习过程特别是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我与学生们交流探讨,从史料搜集,到旁征博引、推敲立论,获得的成长经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如今将我们的习作结集付梓,也是为了纪念这段学习时光。

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强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维护。北部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海上战略门户,直接与越南陆海相连,历朝历代经略北部湾并留存至今的海防文化理应得到重视。2018年,我完成了桂西南地区伏波信仰的社会史研究工作,原来一直在做的岭南地区伏波信仰研究已经进入瓶颈期,如何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此时的我面临诸多新挑战。边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2016级的涂小棋和2017级的陈逸飞对边海防亦很感兴趣,并以此作为其学位论文的选题。

之前我所做的伏波信仰研究,有一个现象就是伏波信仰在北部湾边海防地区存续至今,涉及神灵崇拜与文化戍边问题,这使我慢慢转向边海防史研究。2018年顺利完成了一项与广西边海防有关的横向课题,这极大地助力了我提交的“北部湾地区海防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资助。

转向北部湾地区的海防研究,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我自己亦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北部湾地区伏波信仰与文化戍边》一文关注以马援为主祀神的北部湾地区的伏波信仰与文化戍边的密切关联。马援平定岭南,巩固边防,为促进岭南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部湾地区至今多有伏波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伏波信仰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伏波信仰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而且出现复兴趋势,这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的。我们在正确引导的同时,也要结合边疆文化建设的需要,关注伏波信仰在文化戍边上的价值。

2016级的中国史硕士生涂小棋自入学以来即对边防史极感兴趣。他的研究表明,北部湾地区的地理形势与历史时期的海防经验对清廷开展北部湾地区海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中法战争是清代海防建设时期前期和后期的分水岭,行政建设与军事建设、陆路管控与海上巡防是清廷在北部湾地区海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行政官员海防职能属性增强、驻防地时空变化是陆上海防建设的主要特征,武官、营汛兵弁驻防地理的历时性变化体现了清前期北部湾地区营制改革过程中各营地的地位变化及地区海防价值的变动,而营制建设背景下的巡洋区域的变动与海防炮台体系的完善则是清廷海防建设中“海、陆一体化”战略部署的重要部分。清代北部湾地区海防建设的基本面貌是文、武相协,水、陆兼防,时空特点鲜明,反映了历史时期人地互动关系的变化。

2017级的中国史硕士生陈逸飞以其家乡海南岛的海防为研究主题,指出清代海南岛之海防,既作为广东沿岸地区的第一道屏障而存在,更是南部海疆联防的重要缀连区。清前期,海南岛上局势混乱,海防对象主要为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明朝残余势力和因灾所迫而为盗的沿海平民,防卫重心仅在于“防盗”,主要为陆地守军兼防。清中期,海南岛的海防对象为越南海上武装以及活跃在两广洋面的旗帮海上武装集团。为此,清政府与越南联合,进行跨区域、跨国的追捕,并且进一步发挥乡勇的效能,继续完善防御体系。清后期,面临着本土海盗的威胁以及列强环伺的内忧外患局面,清政府对原先两大水师辖区进行细分,最终形成了海口、儋州、崖州水师营“三点成面”的全岛分防体系。在张之洞的主导下,民间防卫与官方防卫都进一步加强,海南岛防卫逐步迈向近代化海防的大门。但随着政治局势的改变,清政府不断地裁撤军队,又让海南岛的海防力量重回捉襟见肘的时代。清代海南岛海防对象以外向性来源为主,且与岛上势力内外联合的趋势明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海防建设首先具有海陆防一体性,其次为以点带面的防御部署,其整体建设趋势由北向南转移。

《明清时期北部湾海防地名文化》一文由我与唐艺真同学共同完成,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清时期北部湾地区海防地名的梳理,从地名文化溯源的角度对明清时期此地区海防治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大力支持及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大力资助下,本书得以顺利付梓,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因原作存在的问题尚多,虽做了大量校订工作,但行文当中或仍存在不当之处,希冀读者多多谅解。

作者
2022年12月 8DjYrAuccRxsJBeeCIGNHCmZ1j+JPjS6tB9YcuqPgFBhgdEz0kbnL5BUhqgef0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