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章,我们总结了普通话类影视语言的旁白语音具有诵读腔色彩。那么,与之搭配的旁白词汇特点即是简洁凝练。旁白作为影视剧中承上启下,具有抒情、议论、评价等功能的语言工具,词汇势必更加精练和文雅。为了与生活化的对白和主观化的独白区别开来,普通话类影视语言的旁白词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简练韵味。
副词是现代汉语中限制、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一类词语,常常起着加重语义、强化氛围的作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的独白经常通过选用一些副词,从程度、时间、语气等方面对人物情绪或剧情发展进行必要凸显,以强调影视剧期冀传递的关键信息。能起到凸显性作用的副词类型较多,旁白中最常见的是程度副词、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
程度副词,顾名思义,即是表示动作或事物性状、程度的词语,比如“很、最、极、太、非常”等。为了有力彰显人物的内心情绪,程度副词在旁白语言中比比皆是,辅助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入微地表现剧中角色的心理活动。
(1)旁白:“这么多天,海藻每次哭都是悄悄的,只敢流眼泪,不敢出声音。她生怕自己的声音打破这种安静,让 最 坏的结局提前到来。然后,她听小贝说:海藻,我爱你。以前小贝一直说,海藻从不珍惜。听得 太 多了,以至于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然后就是在昏迷中小贝说:我爱你。海藻怕小贝醒来,然后清醒地丢一句:海藻,我已经不爱你了。海藻拼命点头,拼命点头。她 非 常 想答:亲爱的,我也爱你。可她就是说不出口,她觉得,她说的分量与小贝相比 太 轻、 太 轻。”(电视剧《蜗居》)
例(1)是电视剧《蜗居》后半部分的一段旁白。女主角海藻的外遇被男友小贝发现,小贝在得知这个惊人的消息后病倒了。旁白使用了大量的程度副词来表现海藻此刻的后悔情绪。“最坏的结局”里的“最”表明了海藻对小贝可能离开自己有了心理准备;“太多了”的“太”表明海藻对辜负小贝的后悔;“非常想”的“非常”表明海藻仍然渴望得到小贝的原谅;“太轻”的“太”说明海藻已经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有多大、小贝曾经爱自己有多深。这些程度副词将女主角此刻的悔意明白彰显。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一般用于修饰整个句子,常常能达到语义倍增的效果。在旁白语言中,语气副词是最能凸显人物内心情绪的副词,能有力地彰显句子的焦点与核心,使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调动。旁白语言中常用的语气副词有“难道”“莫非”“也许”“居然”“明明”“只好”“反正”等。
(2)旁白:“小月玲走了,它把一切痛苦都留给了肖玉芳和杨老三。没有人能做出判断说,死对小月玲来说 究竟 是有幸还是不幸。那一次杨老三把小月玲接到家里,女儿说了一句‘我吃饱了’,那句话是在说,小月玲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吃过饱饭。 难怪 当听到‘我吃饱了’这四个字的时候,杨老三的眼泪夺眶而出。”(电视剧《大工匠》)
例(2)是表述丧女之痛的一段旁白。此时,肖玉芳与杨老三的女儿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而夭折,二人在医院里悲伤哭泣。在描述两人的回忆时,旁白使用了“究竟”这个语气副词来展示死亡在此时的反向意义。小月玲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吃饱过,所以现在夭折也算是免去了她长久以来的饥饿痛苦。这种反向逻辑便是由语气副词“难怪”引发得出。因此,两个语气副词的使用让这段描述丧女痛苦的旁白显得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时间副词即是用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性状的时间状态的词语,常用的有“已经”“曾经”“刚”“就要”“永远”等。在旁白中加入时间副词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情绪的前后变化,令观众明白角色心路的演变脉络,也为剧情内容的展开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
(3)旁白:“在南京,崔中石 曾 信誓旦旦,侯俊堂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方步亭 已经 同意。今天,自己为了侯俊堂那百分之二十股份而来,当着方步亭,崔中石却闪烁其词。徐铁英再次确信,怀疑 永远 是正确的,谜底必须当面揭开。”(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例(3)是电影《北平无战事》的一段陈述性旁白。徐铁英来找崔中石讨要侯俊堂的股份,没想到崔中石因为方步亭在场竟闪烁其词。旁白中的“曾”“已经”“永远”三个时间副词在此处形成强烈对比,让观众十分直观地感受到徐铁英受骗的愤怒情绪,也为接下来两人剑拔弩张的对白埋下了伏笔。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的语义场叫作反义义场。反义义场可以强调词句的核心含义,令语言更加深刻有力,同时,也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发现事物各自的特点。因此,独白语言常常通过构建词语的反义义场来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犹豫,将角色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更为精彩。
极性反义义场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反义义场类型,是指处于此种语义场中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常见的词语例子,比如“白—黑”“快乐—忧愁”等。独白语言常常利用这样的极性反义义场来铺陈人物内心丰厚的情绪。通过一组或几组处于极性反义义场的反义词,独白将角色心理活动的反复、递进、回味等情愫表现得更有感染力。
(4)旁白:“这是徐浦桥监狱的十三号死囚的牢房,这曾是一间让人感到 绝望 的牢房。可是今天,这里倒像是一个 温馨 舒适的居室。一个人的心才是他的房子。郑树森终于可以不被打扰地沉浸在自己的想念之中。此时此刻,这个房间是他的天堂。”(电视剧《刀锋 1937》)
例(4)的台词中出现了一组由语境形成的极性反义词“绝望”和“温馨”。男主角郑树森落入他人圈套,被关进了死囚牢房里。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旁白用这样一组极性反义词表现了郑树森不为人知的内心活动。尽管即将面对死亡,但是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这里就成了他思念乔谯的地方。这种如入无人之境的思念令“温馨”变得可能。这组极性反义词也因为其对比性让观众感受到郑树森深厚的感情,对他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
极性反义义场是指两个反义词之间还存有中间地带,互补反义义场则是表示,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必然否定B,肯定B必然否定A,否定A就是肯定B,否定B就是肯定A。两个词语之间没有第三个词语的存在,它们的相反是互补性质的,非A即B。典型的互补反义词有“生—死”“有—无”“反—正”等。独白语言中,互补反义义场也使用频繁,常用来突出人物冲突的焦点,或是用于烘托剧情高潮的出现。
(5)旁白:“一个人的秘密是不能侵略的,秘密永远是秘密。秘密是一个人的立场、姿态和自我保护。成为秘密的东西,有些是 主动 的,有些是 被动 的,要不怎么说每个人都有双重性呢。你有 公众 的生活,也会有 私人 的生活。就像一切事物都有 正反 两面。”(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
例(5)的旁白中出现了三组互补反义词。第一组“主动”与“被动”构成了有关个人秘密的互补反义义场,映衬了剧中人物的生活现状,也暗示画外观众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第二组“公众”与“私人”,这组词形成的互补反义义场较为客观,表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自然地分成两个状态,由此引出第三组互补反义词“正”和“反”。第三个互补反义义场实际是为了强化第二组的含义,希望让观众能够认可剧中人物的双重生活,不会因此而产生排斥和疏离感。
动词是现代汉语里最常见的词类,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现代汉语的动词可分为多种小类,但在普通话类影视剧的旁白语言中,只有几类动词常常出现。这几类动词都十分契合旁白精练简洁的特点,为旁白语言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光彩。
存现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在、存在、有、发生”等动词都属于这个范围。存现动词较能清楚明了地展现剧中人物或事物的变化,所以常被用于旁白语言。
(6)旁白:“中央几位首长都曾经 在 上海商会藏匿过。这座楼的里里外外、地上地下,到处都 有 暗道机关。当时上海唯一残留的侦听电台,就设 在 它的地下室里。”(电视剧《暗算》)
例(6)里出现了两个存现动词:“在”和“有”。两个“在”的使用,表明了过去曾经有中央首长藏匿在上海商会,因此,说明这座楼里藏着许多暗道和机关,而且地下室还有监听设备。这种简洁的平铺直叙立刻让观众明白了住进这座楼的危险性。“有”的使用直接点明了这座楼里的复杂,历史与现实重合,让观众为剧中人物接下来即将面临的关押和审问深深捏了一把汗。存现动词的简要展示力让旁白变得既简洁又意旨清明。
判断动词即“是”,表示判断和肯定,可以表示事物等于或属于什么,表示事物的存在,或者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等。这样简单直接的动词非常符合旁白凝练简洁的风格,因此,也常用于旁白语言。
(7)旁白:“余则成在重庆的女人左蓝去了延安,这对吴敬中来说 是 个危险的信号。军统天津站在延安 是 有线人的,这 是 他这个站长的荣耀,因为戴笠一直有个愿望,就 是 能在延安安插进得力的人,但始终未遂。这件事他吴敬中竟然做到了,为此还受到过戴笠和郑介民的奖掖。他知道那个线人‘佛龛’现在还 是 蛰伏期,上峰有令不得启用。但他还是想先秘密启用“佛龛”,弄清那个左蓝在延安的情况。”(电视剧《潜伏》)
例(7)的旁白是为了表现站长吴敬中对部下余则成曾经的恋人左蓝的怀疑。整段台词一共出现了5个判断动词“是”。第一个“是”起到了表示事物等于什么的作用。左蓝去了延安,在吴敬中眼里,这就等于危险的信号。所以,吴敬中才由此产生了对余则成的怀疑。第二个“是”是表示事物的存在,表明军统在延安有线人,所以,他可以暗中展开调查。第三个和第四个“是”又是表示事物等于什么的意思。因为这个线人实际上是吴敬中自己安排成功的,所以,当然是属于他自己的光荣。同时,能在延安安排眼线又正好是军统长官戴笠的愿望。因此,两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充分表明了吴敬中手段的狡猾与思维的敏锐。第五个“是”则是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和情况,表明这个隶属吴敬中的线人“佛龛”目前还是蛰伏期的性质,本来是不能用于调查的。但是,在这个草木皆兵的年代,吴敬中决定冒险启用线人。这5个判断动词“是”不仅向观众简要明晰地介绍了“佛龛”身份的来龙去脉,也让观众迅速明白:一个新的重要人物“佛龛”即将出场。
动作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的第一大类,顾名思义,即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情状的动词。旁白不能有太多的主观性,仅仅需要尽快清楚地表明剧中人物或情节的发展。因此,动作动词的形象性与简要性十分符合旁白语言的特点。
(8)旁白:“派人陪马汉三 打 牌,原是王蒲忱的安排。没想到看押组的人连这个空子也 钻 ,公然私 离 监狱,拿马汉三的美金 套购 紧俏物资,以致马汉三足不出狱便知道了物价动荡。自己掌管的核心部门都烂成了这样,王蒲忱也不知道该如何 整顿 了。原来还在琢磨如何 睁 眼 闭 眼不再 追究 ,可这三个人公然 闯 了禁区,悄悄地 站 在任何人都不许 挨近 的密室门外, 发现 了他和孙秘书从里面 出来 。这就犯了大忌。”(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例(8)里的动作动词较多,有“打”“钻”“离”“套购”“整顿”“睁”“闭”“追究”“闯”“站”“挨近”“发现”“出来”十余个动词。这些动作动词十分形象而连贯地描述了当时王蒲忱发现有人在门口堵住自己时的内心活动。前几个动作动词是在解释王蒲忱最初担心和思索的问题,后几个动作动词与剧中实际情景结合,暗示了王蒲忱此刻愤怒而没有张扬的情绪,也为随后王蒲忱下发杀令的行为做好了动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