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对白词汇的多样性

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词汇的主要来源,其中,对白的词汇类型最丰富多样,影视作品也正是通过词汇种类繁复的对白有效展开剧情。

一、熟语画龙点睛

熟语是指普通话中人们常用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属于一般词汇,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由于熟语大多经过历史传承,人们基本耳熟能详,所以,在对白中加入适当的熟语会使影视剧作品表现力丰富,也更易令人印象深刻,既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也可以实现良好的表达效果。

1.成语增强感染力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由于其风格典雅、意义多层,所以,在对白中使用成语常常会令人物形象更具特色,使人物语言更具文采,使剧情发展更简洁明快,主旨表达更准确生动,语言的信息量和感染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成语的四字格形式严整,可以使对白的句式匀称,语义的信息焦点突出,听起来既气势十足,又紧凑适中。

(1)袁盎:“晁错有罪,天子正刑,并不是完全给七国看的。七国借诛杀晁错为名, 犯上作乱 ,皇上 高瞻远瞩 ,看得很清楚。果断处理晁错,也是 深思熟 的。现在七国已经揭去了伪装,天下看得清清楚楚,正义在朝廷一边。从此,朝廷将 以义击暴 ,岂有不胜之理。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嘛。大王,我还有重要军情要向皇上禀报,能不能立刻送我回朝面见皇上?”(电视剧《汉武大帝》)

例(1)的对白出自半文半白类影视作品《汉武大帝》。彼时,汉景帝即位不久,御史大夫晁错竭力建议景帝削藩,解决诸侯问题。虽然晁错的策略受到多数大臣和窦太后的反对,但是景帝仍然力排众议,支持晁错。谁知,削藩引发了吴、楚、赵、胶西等七国结盟,联兵反叛朝廷。前线军情日益严峻,在各方压力之下,景帝万般无奈,只好处死晁错以平息叛乱。此刻的对白是袁盎在逃亡中面见梁王时所说,意在明示梁王:景帝实为明君,错只在晁错,希望梁王看清人心与局势,停止叛乱,放己归朝。作为游说高手,袁盎密集地使用了“犯上作乱、高瞻远瞩、深思熟虑、以义击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一连串成语,展现了他逻辑严密的思路、四两拨千斤的语言功力,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令梁王对叛乱产生了犹豫之心,也对当前形势产生了新的思索。最终,袁盎靠自己张弛有度的言语力量成功脱离了险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战局。

2.谚语提升说理性

谚语是现代汉语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谚语多源自日常生活,是人们对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体验和总结,极富教育意义。所以,当谚语出现在对白中时,人物对话会变得活泼有趣,生动自然,但又言浅意深。同时,观众也会对这种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对白喜闻乐见,既产生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又乐意在生活中口耳相传。

(2)浣碧:“我是菀贵人的陪嫁侍女。谢郡王刚才美言,只不过,红配绿的梨花俗气得很。”

果郡王:“谁说你俗气了?他不喜欢‘红配绿’,所以觉得不好看。其实这‘ 各花入各眼 ’,本王就觉得挺好看的。你若不信,去看那春日里的花朵,大多数都是红花绿叶的,人人还说美得很。人好看穿什么都好看,若是‘ 中有诗书 ’,这气度就更不平凡。你跟着你们家小主,自然是不会差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

例(2)的对白发生在男主角果郡王与女配角侍女浣碧之间。这场对白看似随意普通,实际却是促使浣碧倾心果郡王、随后暗恨甄嬛的一个重要伏笔。此处,浣碧身着绿裙,头戴红花,脚穿粉鞋,希望博得皇帝青睐。谁知,皇帝早已看穿她的心思,为了打消她的念头,皇帝给出了绿裙搭配红花粉鞋“俗气”的评论。浣碧颜面无存,仓皇退出,在花园遇到了无意中经过的果郡王。果郡王生性洒脱,并不知评论浣碧打扮“俗气”的是皇帝,又看在她是甄嬛侍女的面上,便说出了许多安慰的话语。“各花入各眼”表明果郡王心胸开阔,眼界宽广,意欲安慰浣碧不必为他人言语所累;“腹中有诗书”暗示浣碧跟着才貌双全的甄嬛自然拥有更好的气质。果郡王对白中的两则谚语,不仅表现出豁达高远的心境,也隐约传递出他对甄嬛的欣赏。同时,这则对白也令配角浣碧切身感受到了果郡王潇洒温柔的气度,为她后面钟情于果郡王、誓死追随果郡王做好了情感铺垫。

3.惯用语加重生活气息

惯用语是指现代汉语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短语。惯用语的特征是含义简明,通俗有趣,大多为三字格的动宾短语结构,其间还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 在人物对白中适时加入贴切的惯用语,可以为角色增加一些生活气息,同时也能达到一种轻松诙谐的表达效果。

(3)佟志:“嘿!嘿!嘿!干吗呢?都 老掉牙 了,怎么看到姑娘还这样呢?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行?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大庄:“你至于吗?我这 贼心贼胆都没了 ,就剩 流点哈喇子 了。你把这点权力都给我剥夺了,那我活着有啥劲啊?”(电视剧《金婚》)

例(3)的对白源自电视剧《金婚》。男主角大庄虽然惧内,但在生活中一直拈花惹草,与太太吵闹折腾过多次。如今,大庄年龄已大,行为虽已收敛许多,但看到漂亮女孩仍会目不转睛。于是,另一男主角佟志便用惯用语“老掉牙”来嘲讽他,既提醒他注意自己已进入牙没剩几颗的老年状态,又点明他现在身心都已经老旧过时,应收心正形了。而大庄先用改编惯用语“贼心贼胆都没了”来表明自己如今已没有任何邪念或不轨意图;然后又使用扩展惯用语“流点哈喇子”来表示自己仅是在欣赏美女,只想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一点无伤大雅的色彩而已。这段十分普通的对白因为加入了几个惯用语,使台词变得贴近生活,趣味盎然。同时,不同惯用语的使用也让观众对两个男主角的性格差异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4.歇后语营造幽默氛围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一般前一部分是比喻,即说出一个事物来打比方,后一部分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一般都有间歇,有时,间歇之后的谜底并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在对白中使用歇后语可使语言活泼生动,人物风趣自然,令影视剧剧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4)朱婷婷:“哟,我看你是 懒驴不上——你欠抽 啊; 咸鸭蛋掉个——你 欠抠 啊; 门口的青草——你欠搂 啊; 小孩不睡觉——你欠悠 啊。”

流氓:“我看你是 癞蛤蟆打哈欠——你口气不小 !”

朱婷婷:“我呸!我看你是 癞蛤蟆插鸡毛——你装外国鸟 癞蛤蟆装天 线——硬装掌中宝 ;哎呀妈呀, 癞蛤蟆倒背手——装那个地方小领导 癞蛤蟆 你上马路了——装那个吉普车你嗖嗖跑 !”(电视剧《东北一家人》)

例(4)这一大段的歇后语运用出自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前情背景是小孩军军被流氓欺负,男主角牛小伟为军军出头,结果反被流氓打得鼻青脸肿,本来决定报警,但女主角朱婷婷认为牛小伟窝囊怕事,便亲自出马与流氓一搏。这段歇后语密集的对白就发生在朱婷婷与流氓正面交锋之时。朱婷婷先连用4个含“欠×”谜底的歇后语指责流氓不干正经事,简直就是欠收拾。几个诙谐喜剧的歇后语让这段挑衅旨意清晰,令观众既佩服朱婷婷骂人不带脏字的语言功力,又暗暗期待流氓接下来的回答与举动。果然,流氓被朱婷婷的歇后语连珠炮激将而起,但看她是个女人,所以只是轻蔑地用“癞蛤蟆打哈欠——你口气不小”的歇后语警醒了一下朱婷婷。谁料,这句歇后语再次点燃了朱婷婷压抑的怒火。她再次连用了4个与癞蛤蟆有关的谜面歇后语来炮轰流氓没本事,只会装样子。有关“癞蛤蟆”最有名的歇后语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没想到此处还创造出“插鸡毛”“装天线”“倒背手”“上马路”等形象幽默的歇后语来,编剧的文采可见一斑。这种不惜笔墨、高密度使用歇后语的对白,既凸现了剧中角色咄咄逼人的气势,又令情节发展张弛有度、节奏适中。在欣赏夸张又好笑的台词之余,观众也不得不感叹编剧文思的巧妙、语言的精彩。

二、新词别开生面

影视语言一直对现代汉语里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流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年社会上的流行新词都会在影视语言中频繁使用,这些词语的流行度因此得以增强,部分词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最终稳固下来并成为一般词汇。同时,影视语言还会别出心裁地给一些旧词语赋予新颖别致的含义,令一些原本热度较低的词语重回大众视线,再次流行。另外,影视对白还会自创一些新鲜语汇,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引起大众语言产生变化。因此,新词的运用也是普通话类影视语言对白多样性的一项主要表征。

1.流行新词起热潮

新词是指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词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腾飞与变化,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和反映大众心理的新词。这些新词是现代汉语词汇演变中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新进力量。经过人们的不断使用和广泛传播之后,这些新词慢慢流行起来,于是,影视语言将它们吸收进对白当中,力图拉近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试图增强大众对影视作品的认同感。经过影视对白对流行新词的传播,不少新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捧,最终成为丰富现代汉语的新鲜词汇。

(5)徐朗:“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你是观世音派下来折磨我的吗?”

王宝:“我,我做葱油饼的。你冷静点……”

徐朗:“冷静 你妹 啊,你这个 二到无穷大 。西游记吗?啊?我要个授权书比西天取经还难。你说你从哪儿冒出来的一朵 奇葩 ?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全砸了!我不要了!我全砸了!我砸了你满意了吧?啊?你满意了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例(5)的对白发生在一路碰撞不断的两个男主角之间。一心想拿到合同授权书的工作狂徐朗,一方面要抢在工作劲敌高博之前取得先机,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避免傻乎乎、一根筋的旅行伙伴王宝带给自己磨难。此时,徐朗在高博的追逐下掉入河流、滚入山林之中,他心急如焚,就怕授权书被毁。结果,从山上滚下来的王宝却一把将授权书打入水中,撕坏弄毁。徐朗气得直哆嗦,先用了一个网络流行詈词“你妹”,然后又用融合了“二”和“无穷大”两个流行词语组合的“二到无穷大”来狠狠咒骂了王宝,随后再次怒骂他是一朵“奇葩”。这里,“二”所表示的“傻”的含义和从数理词汇引申而出的一般词汇“无穷大”的意义,都与原词常用的意义产生了差别,并在此处形成了语义叠加倍增的表达效果。“奇葩”原本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却常用来形容稀奇古怪、让人无法理解的人或机构。在《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男主角徐朗一直称王宝是一朵“奇葩”,做事奇怪,不可理喻,此时,他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再次反问“你从哪儿冒出来的一朵奇葩”。这些新词的密集使用既让观众捧腹大笑,又反向促使了这些新词的再次流行。

2.自创新词被模仿

影视对白还擅长自行创造新鲜词汇来引起大众的关注与模仿。对白往往会选择大家较为熟悉的一些词语进行替换、颠倒或改装,创造一些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词语。这种自创新词的特点令观众对影视对白印象深刻,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影视作品的知名度,随之也推动了这些影视剧新鲜词语的流行。一旦这些新词脱离了影视对白的语境,渐渐融进日常生活的不同场景,这些新词就会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流行词,并可能稳固下来后进入一般词汇。

(6)美嘉:“ 24K纯帅 !……没什么啊,我就随便叫一叫,觉得这个名字挺贱的。”

唐悠悠:“一千零一天以前,我就已经 你了……皓辰,你终于跟我说话了!我好激动,我激动地好想哭……”

张伟:“不要哭,哭就不美了……我教你一个方法,每当你想哭的时候,你就倒立,这样,你的眼泪就不会流下来了。 吗?”(电视剧《爱情公寓》)

例(6)的对白是情景喜剧《爱情公寓》第三季中几位主角的台词。第一句中的“24K纯帅”是模仿“24K纯金”这种介绍黄金制品成色标识的术语而成。黄金及其制品的成色与纯度德文为karat,一般被缩写为K。1K的含金量为4.166%,24K等于99.984%,接近100%,因此人们常说24K纯金。在这部电视剧里,男主角曾小贤自认为是一个大帅哥和好男人,所以,他在网上发帖时就为自己起了一个“24K纯帅”的网名,意指自己帅的级别非常高,英俊指数接近完美。这种旧词新改的独创方式让观众心领神会又不觉突兀,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又感受到了男主角自恋自夸的幽默感。随着《爱情公寓》的走红,“24K纯+ adj .”格式的新词就开始在社会上不断涌现,“24K纯孝”“24K纯靓”“24K纯二”等词语纷纷被大众改编使用。

第二、三句对白发生在剧中男女主角拍摄剧中剧的时候。男女主角此时均模仿台湾口音,即具有闽南方言发音的特点——卷舌音均发为平舌音 ,同时,他们还故意将前后词语的韵尾和声母弱化连读,形成类似流行语“酱紫”式的新词语。“宣”和“造”就是将“喜欢”和“知道”运用“弱化+连读”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这两个词汇的运用,让原本有些矫情的台词变得幽默风趣,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两个新词。随后,“你造吗”这个新词组不断被大众在生活和网络中使用,变成了随处可见的流行新词。“宣你”虽然没有“你造吗”这么走红,但也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起来。因此,影视对白中的自创新词也因其特有的传播途径成为现代汉语流行新词中的一股中坚力量。

3.旧词新义惹注意

在普通话类影视剧的对白语言中,过多的新鲜词汇容易造成观众理解上的延迟和剧情时空的跳脱,所以,为了平衡大众的新鲜感与认知度,影视剧编剧常常会利用错解或新解的方式,赋予一些普通词汇崭新的含义或新颖的用法。这种打破常规、另作新用的创新方式,也会引发一批词语的热议与流行,让影视剧对白语言散发出别样而醒目的光彩。

(7)祝无双:“郭姑娘不贤惠吗?”

吕秀才:“ 贤惠 ,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

姬无命:“我们要做到‘偷、拿、搂、抱、扛’五位一体,还要做到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争取三年内达到收支平衡,五年内利润翻番,十年内融资上市!”

白展堂:“ 上市 ?上什么市?”

姬无命:“上闹市呗!你想,如果咱们势力够大的话,就算是招摇过市,也没人敢逮,那是什么境界?”(电视剧《武林外传》)

例(7)的对白里有两个“旧瓶装新酒”的词语。“贤惠”本义是指妇女有德行,态度和气,善良温顺而心灵手巧,常用来夸奖和赞扬女性。此处,吕秀才却将“贤惠”释义为“闲会”,赋予其“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的反义解释。这种褒义贬用的释义方法造成了词语与词义之间的反差对立,喜剧效果立竿见影。另一个词义改变的词语是“上市”。在大众的理解里,“上市”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是个商业词汇。而在剧中,姬无命先用了“收支平衡”“利润翻番”“融资”等一堆商业词汇来衬托“上市”一词,后面却旁逸斜出,将其解释为“上闹市”“招摇过市”的含义。这种替换词义的传神手法准确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不仅会由此记住这些词语的新意义,还会在观剧后口耳相传,使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旧词热度升温,重新获得大众的青睐。

三、词汇种类混杂

为了丰富人物对白语言的层次,增强角色塑造的表现力,影视对白语言还常常掺杂进一些来源各异的其他词汇类型。这些词汇的加入令影视对白语言显现出与众不同、跌宕起伏的表达效果。

1.方言词汇效果独特

我国一共有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一些从各地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汇也会被编剧适当地纳入人物对白之中。方言词汇的嵌入不仅可以强化剧中人物的身世背景,还能产生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

(8)丁香:“这事 整得多磕碜 ,还把我一撸到底。”

丁香:“你跟孩子们 老虎神 啊!”

刘老根:“完了,又上这儿 白造 来了。”

刘老根:“去 老鼻子人 了。”(电视剧《刘老根》)

例(8)的对白是电视剧《刘老根》中男女主角的台词。在整部电视剧里,东北方言词汇比比皆是,冷不丁就能让人捧腹大笑。例(8)里的“整”是普通话“办”的意思;“磕碜”在东北话里原指长得难看、恶心、丑陋,后来延伸到生活中,形容做事不尽如人意;“撸”就是指“撤职”;“跳老虎神”也是一个十分形象生动的东北方言词汇,意指某人暴跳如雷地发脾气。这几个东北方言气息浓厚的词语加在女主角丁香的台词中,不但幽默风趣,也与角色性格十分吻合。男主角刘老根的台词里也使用了不少东北方言词汇。“造”就是“吃”的意思,“白造”即是“白吃”,东北方言还常用“可劲儿造”来表达“使劲吃”的含义;“老鼻子”是“很多、极多”之意,“去老鼻子人”就是指“去了很多人”。这些典型的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着明显差别,但根据上下文语境,观众大致能猜出其具体的含义,并不会影响大众对剧情内涵的理解。因此,对白中偶尔出现的方言词汇可以刺激观众对剧情发展的关注,制造出事半功倍的语义效果。

2.行业词汇跨界拓展

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一些专有的、对业内语言交际起着重要作用的特殊词语,这些词语原本受到专业范围的限制,词义与用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影视对白语言中,这些词语被编剧纳为己用,推陈出新,拓展了它们的使用平台,令人物台词透露出一种看似严肃、实则活泼的反差意味。

(9)秦奋:“那,我应该算一只 业绩 怎么样的 股票 呢?”

炒股女:“从年龄上、长相上看,应该属于 跌破发行价 的那种吧。”

秦奋:“要是没人看得上,就有 摘牌儿 的危险了,是吧?”

炒股女:“那也不见得。没经验的人都喜欢 追高 ,可 追高 的风险大啊,很容易就把自己 套进去 了。有经验的呀,就会 低价抄底 。像你这种 业绩 不好的,一般人不敢碰,无人问津,所以呀, 安全性 比较好。都已经 成这样儿了,还能怎么 啊?”(电影《非诚勿扰 1》)

例(9)的对白是男主角秦奋与相亲对象炒股女之间的一段对话。两人的言语中包含了经济行业证券领域的许多专用术语,比如“业绩”“股票”“跌”“发行价”“摘牌”“追高”“套进去”“抄底”等。这些词语都与股市行情紧密相连,并不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但是,编剧却另辟蹊径,借炒股的全新视角,将男女主角的相亲过程演绎成了一段“选股票”与“分析股票”的过程。男主角将自己喻为“股票”,相亲女用“业绩”“跌破发行价”来暗指他的条件不好,男主角立刻用“摘牌”来询问是否没人看得上自己,相亲女却连用“追高”容易“套进去”、“抄底”反而安全性好的对比反衬来安慰男主角。本来可能会引发尴尬的相亲对白,因为创新巧妙地使用了经济词汇,既让角色对话变得和谐幽默,又令观众耳目一新。

3.外来词汇争相映衬

影视对白语言中除了现代汉语词汇以外,还有其他国家的语言加入。英语是最常见的外来语言,近年来,韩语、日语、法语等外来语言的词汇也频繁在普通话类影视对白语言中出现。各国词汇与汉语词汇混杂在一起,画龙点睛地营造出或幽默或正式的对话氛围。不少外国词汇的使用还使某些对白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

(10)太上皇:“啊, Thank god !大理段家终于有人可以得道成仙。”

段王爷:“太上皇,孩儿不是很懂。”

太上皇:“唉,你不是说昨晚你梦到了罗汉吗?”

段王爷:“是呀。”

太上皇:“ So that’s right.When I was very very young,my grandfather tell me 会有一个罗汉转世的曾孙来教我解梦。我已经189岁了,一直担心等不到这个时刻,幸好今天终于出现l。”

段王爷:太上皇,那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太上皇: It’s very long time,I don’t remember .”

段王爷:“我真的可以得道成仙?咦,我跟金轮国美丽的公主的婚事……”

太上皇:“ Stupid!Foolish!Are you out of your mind ?留恋凡间女子……”(电影《东成西就》)

例(10)的对白是喜剧电影《东成西就》中的经典喜剧片段。男主角段王爷在剧中乃罗汉托世,需要断绝情爱并找得真心人才能得道成仙。太上皇因听说他已经梦到了罗汉而喜出望外,居然就在台词中说出了许多英语来。对白中出现的英语都是十分简单易懂的词汇,加上太上皇汉语口音的演绎,立刻制造出令人捧腹叫绝的喜剧效果。一方面,电影的时间设定是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太可能会说英语的;另一方面,说英语的角色又是189岁的太上皇。时空设置与角色身份的设定,都给加入英语词汇的对白营造出了出人意料的荒诞效果。这种强烈的外来词汇反差也令这部电影成了经久不衰的喜剧经典。 o/DxnMxmgldVbn2zSQCMAleq/x2EixHC8SbLz2dHBYGRdxEgbuCj5JfLQ678x4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