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白是指影视剧中说话者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中,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介绍故事背景、交代剧情发展或发表议论等时出现的语言文字。旁白多承上启下,对剧情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提示性作用。因此,旁白的语言特点与对白、独白有所不同,更多地体现出朗诵语体的特点。通过语料数据研究发现: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的旁白最值得关注的语音特征是诵读腔。
旁白内容一般不多,但多会较为精练地向观众提示剧情发展的重点,而凸显剧情内容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精准标注语言重音。重音一旦清晰突出,剧情重点立即明了显露。根据张颂老师(2010)的分类,一般情况下重音位置有十种。在旁白中,十种重音位置均有出现,不过较为常见的是强调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和转折性重音。
强调性重音是指为了区别程度、廓清范围,突出那些具有极力强调色彩的词或词组。通过强调性重音,旁白中的关键词句可以给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让观众及时了解剧情的发展动向。
(1)旁白:“直到掀开白布前,余则成 一直 怀疑这是一个圈套,因为翠平坚信左蓝没事。那是他 唯一愿意相信 的消息。现在他相信,左蓝 真的 不在了。只有背后一处中枪,那说明翠平看到她最后一眼的时候,她 已经 不行了,可是 还在 微笑,微笑着让翠平走开。这个女人身上的 任何一点都 值得去爱。悲伤尽情地来吧,但要 很快 过去……”(电视剧《潜伏》)
例(1)的旁白是一个与剧中所有角色均无关的旁观者,他通过“一直、唯一、已经、还在、任何、很快”等强调性重音,向观众展示了男主角余则成此刻悲痛绝望的心情。作为一个潜伏者,看到自己心爱的人横尸眼前,余则成不能哀号、不能崩溃,只能沉默地颤抖。人物内心压抑的痛苦只能通过旁白来抒发,所以此刻的旁白语调低沉,并无过多的渲染,但是这几个强调性重音仍然向观众传递出了男主角伤心欲绝而又无奈抑制的内心情绪。
对比性重音是指运用不同的语音强度来凸显语言目的,或塑造形象,或明确观点,或渲染气氛,或显露曲折,或直陈态度,或深化感情。因此,对比性重音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屡见不鲜。旁白由于对比性重音的辅助,烘托了人物感情,增强了观众的观剧感受,给人较为强烈的心灵震撼。
(2)旁白:“仪式就在火化场的一个小房间里举行, 没有 遗像, 没有 横幅, 只有 肖童的父母在儿子的胸前放着一束鲜花。欧庆春也想放一束鲜花在他的胸口上,但,那 是 亲人才可以放花的地方,她 不是 。欧庆春预先想好了,她要 最后 一个上去和肖童告别。她想好了,她绝不 在这里 ,当着这些人流泪。她的悲痛 只属于 她和肖童两个人,是他们两人共享的泪。”(电视剧《永不瞑目》)
例(2)的旁白也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此刻男主角肖童已经在追捕大毒枭欧阳天的途中被其女欧阳兰兰击毙。女主角欧庆春刑警非常后悔将男主角推向了如此危险的境地,她不仅没能保护好爱人,反而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在自己面前,而且死得这样悄无声息、不明不白。因此,旁白将“没有”和“只有”对比起来,通过对比性重音凸显了男主角牺牲的可惜与不值;随后,“是”与“不是”对比性重音的凸显,令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女主角刑警身份的尴尬与内心的悔恨;而最后的“在这里”和“只属于”又透露出了此时女主角愤怒与不甘的心情。
旁白除了表达抒情和议论以外,还常会为剧情的发展制造悬念。运用转折性重音即是旁白制造悬念的一个常用方法。转折性重音是指有些句、段通过曲折行进的语音强度来突出语言链条发展的多向性,塑造出千回百转、回肠荡气的语言效果,也由此酝酿出引人遐想的悬念来。
(3)旁白:“方鸿渐想, 本来 ,他们还是平等的, 现在 呢?苏文纨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 云泥之别 。另外,自己跟赵辛楣之间, 也不比 从前那样,可以分庭抗礼了。想到这里,真使他伤心。”(电视剧《围城》)
例(3)的旁白由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毕克先生演绎。此时,已婚的男主角方鸿渐在香港遇到了曾经有过感情纠葛的苏文纨。苏文纨虽已嫁给公务员曹元朗,但当看到方鸿渐与孙柔嘉在一起时,她仍心有不甘,便撑起一个强势的气场,摆出是自己甩了方鸿渐的样子,同时还在言语和行动上显示出与赵辛楣的亲近与暧昧,刻意展现自己对方鸿渐和孙柔嘉的不屑。苏文纨的这番举动成功影响了方鸿渐的心情。于是,旁白首先在“本来”与“现在”之间形成转折性重音,清晰地展现了方鸿渐内心的纠结与波澜;随后的“云泥之别”和“也不比”的转折性重音,又表明了方鸿渐对自己此刻人生状态的失落与惆怅。转折性重音将人物内心的伤怀和叹息表现得入木三分,对剧情推动和人物塑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视剧旁白也会用于展示角色的内心活动,人的思想常会出现停顿、滞留、重复等情况,所以,旁白在屏幕上呈现时往往会通过停连的方式来凸显人物内心的犹豫、变化或思索等。什么是停连呢?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
旁白作为展示人物内心无法言表变化的工具,旨在让观众领会到人物情绪波动的过程,因此,为了给观众营造想象和提供回味,旁白会在某些可以给予提示的词句后面留下必要的、适当延长的停顿,然后再继续往下念台词。这样的回味性停连给观众提供了思考和体会的时间,有利于角色情感的精准传达,往往在剧情推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旁白:“那天抬轿子的、吹喇叭的,都是李大头的伙计。只雇了一个轿把式,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轿夫。后来,∧就成了我爷爷。”(电影《红高粱》)
例(4)的旁白出现在电影《红高粱》的开头。在看似平铺直叙的陈述下,观众起初其实并未意识到旁白者与剧中人物的关联,直到“后来”之后出现了回味性停连,观众才由此发现旁白者与剧中人物是亲人关系,从而对后续“我奶奶”和“我爷爷”之间的故事发展产生兴趣。
强调性停连是指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在其前面或后面或者前后同时进行停顿,并将其他无须强调词句中的停顿相对缩短,以此使所强调的词句凸现出来。强调性停连能较为直接地令观众明白台词的核心,对凸显重要语义可产生显著的辅助效果。
(5)旁白:“这个叫陈一平,又不再是陈一平的人,终于可以▲完美地演下去了。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这个人,这个喜好围棋的人。他一定也懂得▲‘棋里有江山、棋中有乾坤’的道理,也一定明白▲‘事有定理,人无常心、一盘棋后知分晓’的生活原则。也许对于他来讲,那便叫顺其自然。那么,事情▲注定将要继续发生了。”(电视剧《冬至》)
例(5)的旁白出现在男主角陈一平盗用巨额公款之时。原本默默无闻的陈一平在阴差阳错中走上了犯罪道路,并由此愈陷愈深。此刻,他在盗取了单位的五百万巨款后,竟然平静地展露了微笑。因此,旁白用了大段心理描述来展现此刻男主角的心中所想。第一个强调性停连出现在“完美”之前,表明男主角走到这一步已经毫不在乎周遭的一切了;第二个强调性停连出现在“棋里有江山”之前,表明男主角早已深谙此间的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第三个强调性停连出现在“事有定理”之前,说明男主角此时仍然对未来心存侥幸;最后一个强调性停连出现在“注定”之前,表明接下来的悲剧结果已经无可避免。
转换性停连是指在语句之内或语句之间,往往会浮现出逆流而上、明亮转暗浊、惊涛变平静、大悲成大喜等语意,这时就需要运用转换性停连将停顿的时间相对延长,随势而变。
(6)旁白:“话说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电视剧《新红楼梦》)
例(6)的旁白出现在电视剧《新红楼梦》的开始。起初正在描述空空道人行走的途径,“忽见”之前突然出现了转换性停连,这是在明示观众山上大石的奇异。由此,剧情转入倒叙,将事件转回至过去的时空。观众在转换性停连的引导下不仅能更清晰地了解到山上异石的来历,也能更顺畅地接受正叙与倒叙的时空转换。
语气是由“语”和“气”合成。“语”指有声语言,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指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的气息状态。因此,“语气”即是指具有声音和气息合成形式的语句所流露出来的气韵。在普通话类影视剧的旁白语言中,语气的变化能够使观众清楚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绪起伏,同时令观众领悟到剧情意欲凸显的核心。
在大多数普通话类影视作品中,旁白常常会在剧情产生重要发展或者剧情即将结束、落幕的时刻出现。这一阶段的旁白多有总结、定论的含义。为了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行为转变与内心深藏的想法,旁白中结论式词句的语气常常会渐渐弱化,再缓慢收入,以明示剧情突变或走向结束的根本原因。
(7)旁白:“秦善宝最初来到霞光里走进郑树森家门的时候对郑树森说,是你爹托媒婆下单子把我聘来给你家做媳妇的,不是我自甘轻贱、不顾廉耻赖着你。你要嫌我们母子俩碍眼,让我儿子吃顿热饭、睡个饱觉我们就走。这次,秦善宝真的走了。这是一顿丰盛的晚宴,深夜十二点,菜已经凉透了。每个人都仔细地咀嚼着,用力地咀嚼着,他们用舌头、用食道、用肠胃纪念着秦善宝,那些菜里有他们熟悉的味道,有他们忘却不了的味道……
”(电视剧《刀锋 1937》)
例(7)的旁白发生在剧中人物秦善宝离去之后。台词先回顾了秦善宝刚来此地时的言辞,带领观众回忆了曾经的秦善宝形象;随后,画面展示了人去楼空的现在,众人在秦善宝死后无法宣泄,只能拼命用吃来纪念她;最后,在“忘却不了的味道”处,语气走向弱化。前段铺陈的排比表示了剧中角色的竭力忍耐,而再怎么隐忍也换不回逝去的人了,人物内心的悲怆便通过变弱而缓慢的语气传达了出来。
除了尾音渐弱缓收的处理,旁白偶尔也会采用渐强突收的语气来强化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这些变强的语气会突然停止,留下思索的回音。
(8)旁白:“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于北平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悍然发动进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奋起反击。由此中国抗日军民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1940年2月,八路军129师于晋中某地区遭日军合围,为掩护师机关及野战医院转移,八路军386旅决死1纵队各一部,在苍云岭主阵地的三个山头上,与日军三千余人展开激战。八路军连续发起13次攻击,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八路军新1团在团长李云龙的指挥下,数次率全团向日军实施反突击,战斗极为惨烈,主峰阵地反复易手,攻守双方均伤亡惨重。
”(电视剧《亮剑》)
例(8)这段旁白旨在于电视剧的开篇全面介绍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战事状况。为了让观众迅速理解剧情将要展开的内容,整段旁白对抗日战争的起因和1940年间战争的激烈程度作了简练而清晰的概述。观众就在这段详尽旁白的引导下,随着画面进入艰苦惨烈的战争现场。为了做好旁白与人物对白的跨时空衔接,此段旁白对最后的“伤亡惨重”四个字进行了音强突止的处理。观众在突然中断的语音影响下,对接下来要出场的人物产生了期待,很快就关注到了在我军战场上观察敌情的男主角——李云龙。
这一章主要分析了普通话类影视语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征。其实,对白、独白和旁白在语音上存在很多共同点,尤其是三者在语音上都具备了推动剧情和塑造人物的适配性,只是数量相对较少的独白和旁白还保有一些特殊的语音特点,以达到与对白语音相对照的作用。另外,半文半白类影视语言和译制类影视语言自然也存在一些与当代口语类影视语言略显不同的语音特点,基于研究主旨和篇幅,本章就不再深入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