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白与对白的性质存在相似性,都具有人物角色适配性这一特点,但是,独白与对白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没有直接倾诉和沟通的对象,往往意在展示角色暗藏的心理活动或者书写而出、隔空传递的语言。由于独白不需要旁人的直接回应,更像是一种自说自话的言语表达形式,因此,它的语音特点仍与对白存在一些差异,而它最突出的语音特征就是“韵律感”。
声调是指一个音节(字)的音高格式,在整句话中又叫“字调”。
一个个字调组合成句,使整个句子形成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句调。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独白的字调常常由于其使用词句的特殊性更显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中国古代诗词一般都讲究“平仄”相间,因为独白多采用生动形象化的修饰性词语,所以在音节上也呈现出与古代诗词类似的“平仄相对”现象,即上句句末与下句句末一般平仄相间,词句中间也多注意平仄交错。“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原指古代汉语中的“上、去、入”三声,由于古入声已经在语音演变中并入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所以现代汉语中的“仄”声就大多选用三声或四声了。
(1)孙中山:“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母亲大人眼见我常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我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助中国亿万大众。两百六十年亡国之痛,两千余年专制之祸。中国睡梦之深,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民灾和罪恶连绵不绝。今日革命风潮已经兴盛,人民思想逐步开通。我们当鼓起勇气,乘此良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之国。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人民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知。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背井离乡。”(电影《十月围城》)
例(1)的独白实际是孙中山先生著作里的句子。为了保护即将到港商议起义活动的孙中山先生,一群身份各异的革命义士自发地会集在一起。在行动之前,不识字的车夫阿四请求未婚妻阿纯为他朗读一段孙中山先生的著作,于是便出现了这段著名的孙氏独白。“学医”对“从政”,“奔波”对“规劝”,“很少的人”对“亿万大众”,“腐败不堪”对“江河日下”,“已经兴盛”对“逐步开通”,“必死之生命”对“人民之幸福”,“百姓不再水深火热”对“家庭不再背井离乡”。整段独白上下句句末均为平仄相对,语句中间也尽量做到了平仄相间,体现了类似古代诗词的韵律感,令此段独白朗朗上口,如音乐般感人至深。
除此之外,独白也较多采用押韵的表现手法。押韵一般是指诗词歌赋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采用韵腹、韵尾相同的字的一种语音修辞手法。较为广泛使用的韵辙为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中使用的“十三辙”与“十八韵”。
押韵会使语句音调和谐悦耳,顺畅易记,往往会使词句具有更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2)太平公主:“权力,我平生第一次直觉地感受到权力,那君临千万众之上的迷人感觉。我凝视着广场上凯旋的战士们那一张张还隐隐浮动着战争烟云的刚强面孔,我终于开始领悟到我的哥哥、父亲,包括我的母亲那永远晦疑莫测的表情之后深刻的背景,开始理解这让世人前仆后继、宁可舍去生命亲情也要夺取权力的绝对幸福。权力,这是你我生命中的永恒主题,是隐藏在你高贵血统之中挥之不去的印记!”(电视剧《大明宫词》)
例(2)的这段独白出现在女主角的幼年时期,她作为公主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的力量与可怕,也体会到了出生于皇家的身不由己。但是,这段独白却是以年老太平公主的口吻念出,使整段话语平添了无奈的宿命之感。其中,句末反复出现的“力”“题”“记”等字均为齐韵,彰显了“权力诱人”的主题,把太平公主备受束缚的一生、武则天为权力所困的命运凸显于观众眼前,令观众深刻体悟到了身处皇家的无奈与不得已。
节奏,是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在朗读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独白既要明晰地向观众传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又要兼顾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所以,节奏就成了赋予独白最具韵律感和表现力的一项工具。不同的人物情绪自然需要采用不同的节奏来展现,但整体而言,独白的节奏多以抒情为主,只是在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上往往选择铺垫和映衬的方式。
独白既然是一种内心言语,自然属于“意识流”的形态。人的思想变化时高时低,常常会出现峰谷相间的起伏错落,这时,独白的节奏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先扬后抑,使用轻快型的节奏来衬托凝重型的节奏。
(3)薛杉杉:“好歹我也是个财务助理啊,虽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但再怎么说,我也是一个大学生。现在沦为挑菜工。”(电视剧《杉杉来了》)
例(3)的人物独白旨在表现女主角不明就里、不甘心的一种心理活动。女主角薛杉杉因为自身的特殊血型救了老板妹妹一命,由此受到了老板的额外对待,先是每天有猪肝盒饭,后是被请到老板办公室与老板共进午餐。女主角一心想靠自己的实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不愿因此受到困扰,谁知老板却表示她可以通过“挑菜”来抵扣午饭的价值。于是,女主角一边无奈挑菜,一边浮现出了这段内心独白。“财务助理”“大学生”等词句的节奏均较为轻快上扬,最后的“沦为挑菜工”却低落下降变为凝重型。前后节奏的对比,既恰当地表现了女主角不甘而无奈的心境,又让屏幕外的观众忍俊不禁。
轻重变化,主要是指音强的轻重转换以及声音的虚实之分。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独白往往会展示人物经过一番思虑之后树立坚定信念的心路历程。在思考时,独白的节奏会呈现舒缓、轻扬的状态,以表达角色进行反复自我说服的过程;在思索的最后,独白的节奏会转变为低沉、坚定的状态,让观众体会到人物最终的决心与决定。这种独白的节奏形式便是欲重先轻。
(4)老鬼:“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电影《风声》)
例(4)的独白角色是潜伏者老鬼,这段独白是她缝在旗袍上的一段摩斯密码,而念出独白的此刻该角色已经死亡,电影便精心设计了特殊的节奏来彰显这一角色临死前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独白的前半段节奏虽然有所起伏,但整体比较舒缓,意在向剧中其他角色和观众展示该人物从容赴死的内心变化。不过,独白的最后,节奏开始走向坚定和凝重,“不是个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向观众再现了老鬼当时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决心,也通过前后节奏的轻重对比让无数观众在悲怆中记住了这段精彩的人物独白。
影视剧独白的快慢变化最为显著。通过语句中词与词衔接的疏密程度,可以展现节奏的快慢转化。一般来说,独白中的重点词句或重音部分要比次要词句读得稍慢一些,而重点词句往往出现在独白的后半部,所以,欲慢先快的节奏成了独白较多的一种韵律类型。
(5)叶问:“有人说咏春因我而起,因我而收。我一辈子没挂过招牌。对我而言,武术是大同的。到头来,就两个字:一横,一竖。”(电影《一代宗师》)
例(5)的独白出现在电影《一代宗师》的末尾。男主角叶问颠沛流离的一生已经在影片中得以展示,此处的独白意在揭示叶问对武术求同存异的宽厚心境。正是由于他淡泊名利、不争强好胜,才使得咏春一派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延绵长存。因此,独白前半部主要在总结叶问淡然的武术思想,语速正常;而最后一句“一横,一竖”则放慢语速,与影片开篇台词首尾呼应,再次强调武术的核心——横竖,是所有拳法的根本,功夫无高下和派别,万宗归一。欲慢先快的节奏点明了全片的主题,也彰显了一代宗师天下大同的广阔心境。
语势是指有声语言中语句的发展或行进的趋向和态势。它可以暴露语句声音形式的途程和幅度,也可以显现语句词语系列的内在联系及语句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所以,它对于语调的曲折性规律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图示性概念,对于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是一个具有整体结合作用的总括性概念。
作为一种展示个人心理活动的语言,独白不会特别激昂、快速,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询问、疑惑甚至失望情绪的展现。因此,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独白的语势曲折回旋,或娓娓道来,或欲言又止。
起潮类语势是指独白的语调犹如起潮时海水层层没岸的情形,也好像步步登山一般。并非指一个字比一个字的语调高,而是指一个语段比一个语段稍高一点,最终达到突出剧中人物内心疑问的效果。
(6)顾小白:“你说这个世界是大还是小呢?我们往往会觉得,和一个人分手以后他就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再也不会出现了。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你活得好好的,冷不丁,他就冒出来了。这个时候我就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希望他活得好呢?还是活得差呢?说真话!”(电视剧《男人帮》)
例(6)是电视剧《男人帮》其中一集结尾时的人物独白。最开始的选择问句起调上扬;随后的句子语调持平;到“冷不丁,他就冒出来了”时,语调继续上扬;接着的两个问句语调又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说真话”时,男主角直面屏幕,语调到达最高点。这样的起潮类语势将剧中人物的疑惑表达得清楚而强烈,也引发了画外观众的思考。
落潮类语势是指整段独白的语势逐步下行,犹如落潮时水位愈益下降的趋势。落潮类语势的独白,语义重点不一定在首句,语调下降也是在不断曲折回转,好像波浪似的变化丰富,只在结尾时刻语调才降了下来。因此,落潮类语势的独白大多出现在颇具总结意味的场景中。
(7)萧红:“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黄瓜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偏偏,这后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它们摧残了似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了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拖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电影《黄金时代》)
例(7)是电影《黄金时代》结束时的人物独白。此时,女主角萧红已经病逝,而这段独白正好是她生前写作时写下的句子。开始的回忆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语势是上扬而开心的。台词前半段讲到花园里自由盛放的花草蔬果,语势也较为开心与平稳。不过,从“偏偏”开始,语义急转直下,运用落寞低沉的语势来表现大自然对生物带来的伤害。然后,从“春、夏、秋、冬”总结式的台词开始,语势持续走低,表明了优胜劣汰自然规律的无情。最后的结尾实际就是女主角萧红一生的贴切写照。斯人已逝,念到这里,语势便慢慢低沉和颓然下去了。整段独白的语势如同落潮,将一个人从满怀希望到失去希望的心路历程描摹得形象又自然。观众也在这样的语势中,深深地同情起萧红的境遇来。
还有一部分影视剧中的独白在中途语调行进起伏,快到结束时却突然欲行又止,或是空悬不坠、引而不发。整段独白的语势本应是起潮类,但在半腰处却停住了,所以这样的独白属于半起类语势。全段独白的趋势已显,但仍旧隐蔽着,令人遐想而期待。
(8)李然:“这世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这世界有许多美丽的所在。我曾经答应蒙蒙,要带她一一走遍。有许多诺言,许下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我们无法实现。我答应杜晓彬,一定会照顾好我们的小女儿。我要带着我的小女儿走遍这些美丽的地方,拍下那里的春夏秋冬、清晨和黄昏。一路上,我会给她讲,有一个男孩在成为一个男人的途中,走过的路,遇过的人,经历过的故事,和那些消散在风里的笑声和诺言。一路上,我们边走边等待着,等待我会逐渐老去,越来越像爸爸;等待她会慢慢长大,直到听得懂那些故事,明白那些泪水和笑声。然后,一位老爸爸带着自己永远的小女儿……”(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例(8)的独白为剧末男主角的感悟心声。男主角李然生命中重要的两个爱人都不在身边:一个身陷牢狱,一个远在山区。可是,曾经经历过的青春使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开篇时,男主角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仍怀有希望,语势呈上扬趋势。随后,“有许多诺言”却“无法实现”,男主角无奈的心境也使语势开始下沉。接着,他又收拾好情绪决定重新出发,带女儿出去旅行,告诉女儿自己过往的经历,于是,语势又再次转到上升的方向。“一路上”处的一长段台词带领观众快速回顾了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相遇、迷惘和前行,男主角也在此处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女儿长大以后能“听得懂那些故事”,“明白那些泪水和笑声”。这两句独白的语势是跌宕起伏的。最后的结束句先将整段独白的语势拔高,然后用戛然而止的手法把观众的思绪带向远方,给予整部电视剧结尾一个美好而温暖的想象。半起类语势的联想作用在此处被运用得精准而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