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对白语音的适配性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对白除了要起到介绍背景、推动剧情发展等作用外,更主要的功用是要能够通过语言来凸显角色的性格特点。

一、音节与角色情感相匹配

对白是最能彰显人物情感的台词,因此,对白所选取的音节务必要与角色本身的情感达到相得益彰的匹配度。

1.贴合人物角色的塑造

通过对182部普通话类影视作品中的语料进行语音分析,我们在主要角色的对白语音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对白音节数量的多寡有助于判断剧中人物的知识背景。一般来说,文化水平高的角色对白多呈现出三音节或四音节的韵律节奏,而普通人物则一般以双音节组合居多。比如:

(1)胡湘湘:“顾长官,我知错了,我认罚。”

顾清明:“我今天把大家召集在这里,开这个会,唱这出戏,无非是希望大家知道,长沙就是一个缸,我们都是缸里的鱼。缸子破了,哪条鱼都活不了。之前拿走洋灰的人,军部既往不咎,不过从今而后,如果有人再犯的话,绝不姑息!”

薛君山:“顾长官,这个妹子怎么处置啊?”

顾清明:“念及胡湘湘年幼,又是无心之过,也无前科,从轻处分。补交四袋洋灰、大洋十个,三天之内交付军部,现在予以释放。”(电视剧《战长沙》)

例(1)的剧中人物胡湘湘是一个被全家宠爱、尚在读书的大小姐,有文化但年纪较轻,加之刚刚犯了无心之错,所以对白简洁明了,基本为双音节叠加。薛君山这个角色接地气,文化水平不太高,所以对白也是常见的双音节组合。而顾清明的人物设置是一名留洋归来、世家子弟出身的军官,心高气傲又聪明能干,所以他的对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三音节或四音节的韵律感,如:“1+3”(开这个会、唱这出戏),“2+4”(军部既往不咎、不过从今而后、又是无心之过、现在予以释放)等。这种与他人不同的音节组合方式,会让观众对人物角色有较为清晰的知识背景判断,也使剧中人物塑造更加立体、丰满。

2.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

影视剧中的人物常常会随着剧情发展而发生性格变化,也许角色在影视剧开端是个性格外向的人,但到了影视剧中后段却会由于剧情走向而变成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能够让观众直接感悟到剧中角色变化的有效方式就是语言风格的改变。角色对白前后期音节数量的变化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意识到人物内心的走向与情节的转换。

比如,电影《大话西游》分为上下两部,在上部《月光宝盒》中,唐僧这个角色被塑造为一个啰唆、喜欢碎碎念的和尚形象。最经典的台词为:

(2)唐僧:“ 你想要啊? 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简单的一句“你想要啊?”被唐僧用82个音节组成的各种问句扩充成了一段十分经典的话痨式对白。观众由此对唐僧念经般的语言特色印象深刻,人物形象塑造成功。

而到了下部《大圣娶亲》的后半段,此时的唐僧已转变成一个与前段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对白音节数量骤减。

(3)悟空:“上哪儿去啊,师傅?”

唐僧:“天竺!”

悟空:“师傅怎么这么说话?”

八戒:“师傅说话一向简单明了!走啦!”(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此处的唐僧仅用了简洁的2个音节就回答了孙悟空的问题,辅以八戒的回答,观众可以发现此时的唐僧已转变为少言寡语、行事果断的人物形象,与电影上部的人物性格完全不同。因此,对白音节数量的变化可以快速有效地展现情节的反转,将剧情有力地推向下一个阶段。同时,对白音节数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观众的观剧兴趣,使之对后续剧情的发展产生新的期待。

二、字音响度凸显人物性格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角色常常运用不同的元音或辅音来调节说话音量,以此展现人物性格。“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1.彰显角色性格特质

根据角色性格的对比,我们在182部普通话类影视作品的语料中发现:不同性格的角色在对白的音素选择上存在较为细微的差别,如表 1所示。

表 1 普通话类影视剧不同性格角色的“四呼”使用情况调查

从表 1可以看出:在普通话类影视剧中,不管性格开朗还是内敛,角色对白使用最多的是开口呼,使用最少的是撮口呼。这一点可能与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有关,开口呼音节本就较多,而以ü[y]为韵腹的音节相对较少。不过,比较特殊的一点是:除了开口呼以外,性格开朗的角色对白更爱使用合口呼,性格内敛的角色对白则多采用齐齿呼。由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头或韵腹都是开口度较大的元音[ɑ]、[u]等,所以,这些字音在对白中的响亮度自然会比齐齿呼[i]和撮口呼[y]大一些。这样的响亮度正好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比如:

(4)郭芙蓉(性格外向):“排山倒海。”(电视剧《武林外传》)

(5)安嘉和(性格阴郁):“已经无法挽回了。只是你刚才说要报答我,确实让我心头一热。我告诉你,这辈子我只犯过两个错误。第一就是不该由着你的性子让你去当警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你这一个警察,可是对于我,恰恰就是多了你这一个,否则不会有今天这个结局。第二就是我不该这么爱梅湘南,如果我不这么爱她,就不会对她这么苛刻,更不会去伤害她。……好了,现在我想该到了咱们分手的时候了,我可以坦然地告诉你们,这个时候对我个人而言,生死已经无所谓了,死算得了什么,就当是去另一个世界孝敬咱爸咱妈了。只是想想在以后几十年的日子里,本应该是你我兄弟促膝谈心的时候,却都变成了你独自又伤心又内疚的回忆,想想你不觉得心酸吗?”(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例(4)角色的对白字音全是开口呼,例(5)角色的对白字音则以开口呼和齐齿呼居多。类似的例子在普通话类影视语言中比比皆是,许多历史剧中的正面人物都会在对白中利用开口呼和合口呼来增大字音的响度。这种处理方式与中国古代戏曲台词的创作原则一脉相承。

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中押韵时广泛使用的是“十三辙”。五四运动以后,人们作现代诗或民歌也多依据韵书《中华新韵》十八韵。 十三辙和十八韵又可分为宽韵和窄韵。整体来看,韵辙里可供选择的汉字多,韵辙就宽;韵辙里可供选择的汉字少,韵辙就窄。比如:“发花辙/麻韵”(ɑ)、“言前辙/寒韵”(ɑn)所涵盖的汉字特别多,而且发音也洪亮,就属于宽韵;“姑苏辙/模韵”(u)所涵盖的汉字适中,但发音清晰,则介于宽韵和窄韵之间;“一七辙/支韵”(i/ü/er)涵盖的汉字较少,而且发音不够洪亮,通常被称为窄韵。基于上述规律,后人又依据韵辙发音的响亮程度和共鸣度的强弱,把宽韵和窄韵称为洪亮韵和微弱韵。 古代戏曲中,一般多用宽韵、洪亮韵来创作正面人物的唱词,以利于演员的台词发挥;而编写反面人物刁险心境的唱段时,则多用窄韵、微弱韵来呼应人物性格特征。因此,现代普通话类影视语言选取不同的语音“四呼”来设计角色对白,极有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戏曲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样的语音特点也的确更能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加分。

2.强化角色情绪的爆发

尽管人物对白会根据角色性格或知识背景来选择不同的音素,但是剧中的主要角色通常都会有一场或多场展现情绪变化的情境。此时,人物对白就会通过不同响度字音的组合来强化语音对比度,以此彰显人物情绪的突变。

(6)闻一多:“这是反动派的 无耻 ,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 血不会白 ,李先生赔上了一个生命,我们要讨回 一个代价 正义 是杀不完的, 因为真 永远存在!”(电影《建国大业》)

例(6)的角色台词选取自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原文内容较长,因此,导演和编剧只精选了其中的几个句子,而这些句子里的字音响度恰好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比如:“无耻”(合口呼+开口呼)、“血不会白流”(四呼合用)、“一个代价”(齐齿呼+开口呼)、“正义”(开口呼+齐齿呼)、“因为真理”(齐齿呼+合口呼+开口呼)等。这些响度交替的字音穿插在人物对白中,使观众更易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当时情绪的起伏,也由此对该角色后期遭遇暗杀而产生悲愤之情。

三、语速的艺术处理

语速和语调是塑造人物角色不可缺少的环节。语速,是指人们在说话、朗读时吐字快慢的程度。它在表达情感变化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性格开朗的人语速较快,性格内向的人语速较慢。另外,当人们情绪激动时,语速也会相对快一些;而情绪低沉时,语速往往会慢一点。语速的快慢主要依靠停顿来体现:说话快时,停顿会适当减少;说话慢时,停顿会适当增加。

1.关键剧情的特殊语速

在普通话类影视作品中,大部分角色都要保持相对一致的语速,差异较小。同时,为了让观众能够听清所有对白,剧中角色的语速通常还要保持在一个较为适中的速度。除此以外,对白语速还有一个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速较大的差异:当角色状态较为激动时,对白语速常常不是相对快一些,而是相对慢一些,甚至当角色处于生命危急关头,语速也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7)皇上:“你这个毒/妇!朕要杀了你!”

甄嬛:“比起皇上残杀/手足/之毒,臣妾/甘拜下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臣妾觉得还不及皇上十中之//一呢。”

皇上:“ 放/肆 !放//肆!你 果然 //对允礼/有私情!你 竟敢 //,你竟敢/ 谋逆 //背叛朕!”

甄嬛:“不妨告诉皇上,回宫后在你身边每/一刻,每/一次与你接触,都让我觉得无/比/恶心!宁嫔也是/如此。”(电视剧《后宫·甄嬛传》)

(8)紫霞仙子:“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 娶/我 ,我 猜/中 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 这//结//局 ……”(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例(7)的两个角色关系已然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两人情绪都比较激动,尤其是生命垂危的皇上。但在人物对白中,两人的语速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水平,即使是处于歇斯底里边缘的皇上也在“放肆”“果然”“竟敢”“谋逆”等词语之后出现了较大的停顿,运用不同程度的停顿与词语的重复来展现角色此时愤怒而绝望的心情。这种表达方式与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状态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生活中,人们在情绪即将爆发时,一般会出现语速过快、语无伦次的情况,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语速快到令对方及旁观者听不清楚的情况。但是,影视作品需要在展现角色情绪的同时又兼顾观众的观看效果,所以在人物对白的语速处理上,影视语言采取了较为艺术的表现手法,在尽量展示角色情绪的同时反向调整了对白的语速。

例(8)的对白出现在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情节高潮部分。临死之际的紫霞仙子说出了这段感人至深的台词。生活中,将死之人的气息并不会十分平稳有力,但是影视作品需在此处将剧中角色的真情实感传递出来,于是,紫霞仙子的临终遗言便在语速上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娶/我”之间的强调性停顿,“猜/中”之间的凸显式停顿,以及最后三个字“这//结//局”的一字一顿,都在尽量保持将死之人语气的基础上强化了台词的语义信息。观众也在这样特殊语速的影响下对此段台词印象深刻,并为孙悟空和紫霞仙子的爱情悲剧深深哀叹。

2.契合角色的绝对音高

音高是语音四要素之一,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一般由声带的松紧来调节。音高有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之分。每个人的声带有大小、粗细、厚薄、长短之分,所以,每个人的绝对音高大不相同,而相对音高基本一致。一般来说,小孩的绝对音高较高,老人的绝对音高较低;女性的绝对音高又比男性的绝对音高高一些。但是,在影视作品中,为了凸显角色的性格特征,往往会让演员或者配音演员选择一个较为契合人物特点的绝对音高。比如,青春偶像剧中的主要角色绝对音高多偏高亢,战争历史剧中的主要角色绝对音高多偏低沉;反派角色的绝对音高大多较低,正面角色的绝对音高大多高亮;性格成熟、内敛的角色绝对音高要适度降低,性格冲动的角色或者喜剧角色的绝对音高则要相对提高。

(9)法海:“金山法寺,妖孽禁地。蛇精,你胆敢闯进,你不怕我收了你?”

白素贞:“大法师,你超凡出世,无凡俗之情,但求你可怜我,成全我和许仙,你放了他吧。”

法海:“明知道这儿无凡俗之情,妖和人亦不应该有凡俗之念,你已经犯了天条。”

小青:“姐姐,你不要相信他呀,这个和尚说的话不算数的。他在昆仑山跟我斗法,说输给我就让我走,不是我走得快,他可反悔哩!现在居然借许仙报复,说什么天理地理歪理,简直是废话!”(电影《青蛇》)

例(9)中的法海在影片中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加上得道高僧的身份,该人物的绝对音高居中偏低。白素贞身为蛇精,但在民间传说中一直是个较为正面且性格成熟的角色,所以电影中的配音演员也选择了居中偏高一些的绝对音高来说出对白。小青这个角色实际是电影的第一主角,性格活泼、冲动,在懵懂中经历了情爱与生死,所以,该角色的绝对音高比其他二者都略高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绝对音高不太会影响我们的交际沟通,但是在影视作品中,不符合角色身份的语速却会给整部影视作品的成败带来致命的影响。

(10)周瑜:“它出生在荆楚,就该有个荆楚的名字,叫萌萌好吗?”

小乔:“萌萌,萌萌,站/起来。”

侍女:“哎呀,它站不起来呀。”

小乔:“站/起来。加把劲,站//起来。”(电影《赤壁·上部》)

例(10)这段台词曾在2008年风靡全国,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该电影在上映时采用了饰演小乔的演员林志玲的原声。林志玲的绝对音高偏高、语速偏慢,素有“娃娃音”之称,而剧中小乔的角色特征是柔中带刚、有智有谋。这样的人物特点与较快一些的语速更为契合。所以,将林志玲的娃娃音赋予小乔这个角色,比较容易让观众出戏,并不利于该人物的塑造。因此,电影《赤壁·上部》上映后受到许多观众的诟病,口碑堪忧。导演吴宇森于是在电影《赤壁·下部》为小乔角色另换了一个配音演员,将角色的语速调整到了一个中等偏高的水平,这才完成了小乔这一人物的整体塑造。 o/DxnMxmgldVbn2zSQCMAleq/x2EixHC8SbLz2dHBYGRdxEgbuCj5JfLQ678x4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