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喂养是指在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用其他奶粉冲剂代替母乳来喂养新生儿或婴幼儿。母亲不能喂养的原因常有泌乳不足、回归工作等,也有因母亲患有急性传染病、梅毒、艾滋病等疾病或者新生儿自身有疾病需要特殊的奶粉喂养,如苯丙酮尿症、氨基酸代谢性疾病等。
首先,在选购婴幼儿配方奶粉时要注意所标明的营养成分是否齐全,含量是否合理。同时要注意产品的冲调性和口感。质量好的奶粉冲调性好,冲后无结块,液体呈乳白色,品尝起来奶香味浓;而质量差的奶粉冲调性差,存在冲不开的现象,品尝起来奶香味淡,甚至没有奶的味道,或香精味浓。另外,淀粉含量较高的产品冲后呈糊状。
奶粉在存放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及卫生状况等,对于没有密封包装的奶粉,影响就更大。
奶粉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相对湿度不高于75%,温度不高于15℃。如需要长期存放,温度在4℃~5℃为宜,以防脂肪氧化,产生异味或变苦。另外,奶粉应放在清洁无污染的地方。
当奶粉被打开,要密封保管,每次使用后务必盖紧塑料盖,并在一个月内食用完。为便于保存和取用,袋装奶粉开封后,最好存放于洁净的奶粉罐内,奶粉罐使用前应用清洁、干燥的棉巾擦拭,勿用水洗,以免生锈。如果使用玻璃容器盛装,最好选有色玻璃容器,切忌透明玻璃容器。因为奶粉要避光保存,光线会破坏奶粉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另外,冰箱环境密闭、低温、潮湿,奶粉长期保存在冰箱中,极易受潮、结块、变质。只有液体状的奶或预混合的液体奶粉才可以存放于冰箱。
冲泡奶粉的水必须煮沸,放凉至40℃~45℃,可使用水温计或将水滴至手腕内侧以判断温度。如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人体消化吸收。另外,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会被破坏,尤其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
不可用纯净水或矿泉水冲奶粉,因纯净水失去了普通自来水中所有的矿物元素,而矿泉水中本身矿物元素含量较高且复杂。现代家庭的饮用水都经过了科学处理,质量符合标准。
奶粉与水的比例必须按外包装上所写的要求来调配,奶水过浓或过稀,均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浓度不能过高,因为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的水稀释,如果奶粉浓度过高,新生儿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胃肠负担重,不易消化,肾脏也难以承受,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奶粉浓度过稀,则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冲泡的奶粉在未饮用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不可放于温奶器,因为温奶器的温度高于常温,易导致营养物质流失;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可超过24小时;配方奶应现配现用,若有剩余应丢弃。
冲泡好的奶粉不能再煮沸,否则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新生儿再喝这种奶,获得的营养价值也不高,反而可能会引起各种不适。
新生儿奶粉冲调参考:出生1~2天每次喝奶10~30mL,出生1~2周每次喝奶60~90mL,出生3~4周每次喝奶100mL,以后再酌量增加。新生儿存在个体差异,食量各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新生儿服药时,不可将药物加在奶粉中给其服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奶粉调配,避免过浓或过稀,也不可额外加糖。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展健全,没有足够的免疫力对抗外来的细菌和微生物。如奶具(包括奶瓶、奶嘴、奶瓶刷等)清洁不彻底,则容易滋长细菌,让病毒有机会由口传入胃肠道,造成新生儿肠胃不适,导致急性肠胃炎、肠病毒等。因此,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一定要做好奶具的消毒清洁工作。
奶瓶是有使用期限的,塑胶奶瓶品质较不稳定,使用一段时间后,瓶身就会因为刷洗和氧化,出现模糊的雾状及奶垢不易清除等情况,所以建议六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奶瓶,但如果表面有破损及磨损现象,则一定要及时换新;而奶嘴属于消耗品,长期使用后,会发生变硬、变质等情况,且在清洗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使奶嘴变形,导致新生儿喝奶时发生呛奶危险,因此建议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奶嘴,一旦有破损则随时更换。下面介绍几种奶瓶消毒的方法:
(1)奶瓶刷清洗法。先用流动水冲洗奶瓶,再使用奶瓶刷彻底刷净奶瓶内部,注意清洗瓶口螺纹处;清洗奶嘴时,奶嘴和奶嘴座须拆下分开清洗。清洗奶瓶的工作最好在新生儿吮奶完毕后马上进行,若间隔很长一段时间再清洗,瓶内会残留牛奶的油脂,不仅奶瓶难洗,瓶身看起来也会有雾状感。
(2)煮沸消毒法。准备一个不锈钢煮锅,里面装满冷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盖所有已经清洗过的奶具(不锈钢煮锅应是消毒奶具专用,不可与家中其他烹调食物混用)。如果是玻璃奶瓶,则需与冷水一起放入锅中,等水烧开后5分钟再放入奶嘴、瓶盖等塑胶制品,盖上锅盖煮3~5分钟后关火,待水稍凉后,用消过毒的奶瓶夹取出奶嘴、瓶盖,干后再套回奶瓶上备用。如果是塑胶奶瓶,则要等水烧开之后,再将奶瓶、奶嘴、瓶盖一起放入锅中消毒,煮3~5分钟即可,最后用消过毒的奶瓶夹夹起所有奶具,并置于干净通风处,倒扣沥干。
要注意的是,塑胶奶具不宜久煮,所以建议在水开后再放入,煮3~5分钟即可,否则很容易变质,也可以注意奶瓶上的耐温标示,如果不耐高温,最好使用蒸汽锅消毒。
(3)蒸汽锅消毒法。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品牌的电动蒸汽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消毒的方式只需要遵照说明书操作,就可以达到消毒奶具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使用蒸汽锅消毒前,仍应将所有奶具彻底清洗干净,再一起放入蒸汽锅,按上开关,待其消毒完毕,会自动切断电源。
此外,若于消毒24小时后没有使用奶具,使用前需对其重新进行一次消毒,以免滋生细菌。
(4)微波消毒法。将清洗后的奶具盛上清水放入微波炉,打开高火运作10分钟即可,切不可将奶嘴及连接盖放入微波炉,以免其变形、损坏。
注意玻璃奶瓶应该用尼龙奶瓶刷,而塑料奶瓶则使用海绵奶瓶刷,因为尼龙奶瓶刷容易把塑料奶瓶的内壁磨毛,更易积污垢。温度骤然变化易致玻璃奶瓶破裂,在天气冷的情况下,奶瓶需要预热,以防爆裂。
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配方奶温度过高而烫伤新生儿;防止奶嘴滴速过快,以免新生儿来不及咽下而发生呛奶;避免因奶瓶、奶嘴等用具消毒不洁而造成新生儿口腔、肠胃感染;严格按照配方奶包装上建议的比例用量冲调奶粉。
(1)人工喂养应取舒适的姿势,以坐姿为宜(见图1-12)。母亲应坐在有扶手、有靠背的椅子上,扶手可以支撑手臂,如果需要,还可以在椅背处或者其他地方添加一个靠垫,舒适即可,避免造成肌肉紧张;让新生儿的头部靠在母亲的肘弯处,背部靠在母亲的前手臂上,母亲呈半竖起的姿势环抱新生儿,并扶住新生儿的手,切忌采用仰卧位喂养姿势,这样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2)喂养时让配方奶充满奶嘴,奶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先用奶嘴轻触新生儿的嘴唇,刺激其产生吸吮反射,再将奶嘴放入新生儿的口中,注意哺喂时奶瓶与新生儿下颌为45°,以防新生儿吸入空气而引起溢奶、吐奶或腹胀。喂奶时要注意新生儿吮奶的速度,不可过快,停止哺喂时,轻按新生儿的下颌即可拔出奶嘴,中断其吮奶动作。
图1-12人工喂养
(3)喂奶时的互动交流。给新生儿喂配方奶时,母亲应注意与新生儿进行互动交流,平静而柔和,传递给新生儿放松、舒适且愉快的感觉,如和新生儿轻声说话,与其有目光交流。
(4)喂养次数。新生儿胃容量较小,3个月后,新生儿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3~4小时喂1次,1天喂6次。
(5)奶量估计。配方奶成为6月龄新生儿主要的营养来源时,需要经常估计新生儿的摄入量。3个月内的新生儿的配方奶摄入量为500~700毫升/天,4~6月龄新生儿的配方奶摄入量为800~1 000毫升/天,逐渐减少夜间哺乳。每个新生儿所需奶量差别较大,要因人而异,允许每次奶量有波动,避免采取不当方法要求新生儿摄入固定的奶量。
(6)观察大便情况。使用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的大便颜色呈淡黄色或黄棕色,由于配方奶不像母乳那样能完全被新生儿吸收,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大便相比残留物较多,因此大便看起来体积更大。另外,使用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的大便气味也较大,看上去更像成人的大便,有些新生儿会有3~5天排一次大便的现象,所以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更需要时间耐心观察,如果发现其有腹胀、排便困难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本节作者:叶巧章、黄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