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新生儿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指新生儿除母乳外不得接受其他任何食物、饮料甚至是水。母乳喂养应按需进行,不分昼夜,不得使用奶瓶、人造奶头或安抚器。

一、母乳的营养成分

母乳对新生儿来说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又是抵御感染的外源性免疫球蛋白的唯一来源。特别是初乳,脂肪较少,蛋白质较多,含糖量较低,含大量免疫性成分,可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力,并有缓泻作用。母乳的营养成分主要有:

(1)蛋白质。母乳蛋白质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前者提供氨基酸。乳清蛋白占总蛋白的2/3,主要成分有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白蛋白,营养价值高,在胃内形成的凝块小,有利于消化吸收。

(2)碳水化合物。母乳中含有较其他乳制品含量更多的适合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乳糖。

(3)脂肪。母乳中含有促进新生儿大脑生长的脂肪。DHA和AHA都属于OMEGA-3(或称n-3)系列的脂肪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另外,母乳中还含有胆固醇,也能促进新生儿大脑的发育。脂肪以细颗粒的乳剂形态存在,其中较易吸收的油酸酯含量比牛乳多一倍,而挥发性短链脂肪酸比牛乳少70%。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于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脂肪酶,可促进脂肪消化吸收。

(4)维生素。正常营养的母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含量丰富,而维生素B、维生素B 2 、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维生素K、叶酸含量较少,但能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要。

(5)矿物质。母乳所含矿物质中钙、磷比例适宜,钙的吸收良好,故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较少发生低钙血症。母乳含铁量虽不多,却能满足新生儿的需求。母乳中的铁有50%能被新生儿吸收,是各种食物中吸收度最好的。母乳中锌的含量虽然较少,但其生物利用率高,可促进锌的吸收。

二、母乳的免疫成分

母乳中含有多种抗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物质,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有重要意义。母乳中含有IgC、IgA和IgM,以初乳含量为最高。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三、母乳的分期与成分变化

母乳按不同时期划分,可分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

(一)初乳

分娩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是母乳中最宝贵营养价值最高的乳汁,是新生儿的“液体黄金”。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新生儿不可缺少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

(二)过渡乳

从初乳向成熟乳变化,有一个过渡期,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相较于初乳,其外观与成分都有变化。

(三)成熟乳

在新生儿出生2周后,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增加,呈水样液体,这就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以供新生儿成长所需的成熟乳。

另外,乳汁的成分在每一次哺乳时也有变化,分为前乳和后乳。前乳指母乳喂养时,新生儿先吸出的乳汁。前乳较清淡、稀薄,水的含量比较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球蛋白。后乳指前乳之后的乳汁。后乳呈白色,比较浓稠,含有大量的脂肪和乳糖等,提供新生儿发育所必需的能量。

四、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好处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它不仅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其成分及比例还会随新生儿月龄的增加有所变化,即与新生儿的成长同步变化,以适应新生儿不同时期的需要。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好处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营养丰富,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母乳所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合适。母乳蛋白以乳清蛋白为主,酪蛋白少,在胃中形成的凝块小,容易被消化吸收。

(2)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更聪明。由于新生儿大脑发育速度很快,其得到的养分越多,大脑的发育就越好,母乳是促进大脑发育的最佳食品,为新生儿的大脑发育提供了良好基础。

(3)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肥胖概率低。由于母乳喂养的方式是新生儿自己决定吮奶的量,不会把胃撑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新陈代谢。

(4)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身体健康。由于母乳富含抗感染物质,对新生儿起保护作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其成人之后血压和胆固醇都比较低,他们患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也较低。

五、母乳喂养对产妇的好处

母乳喂养也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母乳喂养有助于子宫复原。分娩后30分钟内让新生儿吸吮乳房能减轻产后出血,促进子宫修复;母乳喂养的产妇子宫复原速度比不是母乳喂养的产妇更加快,并且有利于乳腺的疏通。

(2)母乳喂养可帮助产妇体内的蛋白质、铁和其他所需营养物质通过产后闭经得到储存,有利于产后恢复、延长生育间隔时间。

(3)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孕。

(4)母乳喂养令产妇身体放松、心情愉快,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5)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因母乳喂养不仅仅是一种喂养手段,也是一种育儿方式和爱的体现,在哺喂过程中,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共同付出及相互馈赠有助于双方情感的增长。

六、母乳喂养对家庭的好处

母乳喂养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母乳是最新鲜安全的食品,父母可省去准备奶粉及奶具的费用。特别是在夜间,母亲能及时给新生儿哺喂,避免其因没有得到及时哺喂而哭闹,也能保证家庭成员安静入睡,同时减轻因新生儿的哭声而引起产妇的内疚与焦虑感。

母乳喂养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

七、母乳喂养对社会的好处

(1)母乳喂养经济实惠,减少资源浪费,节省了代乳品、儿童保健品等各种消费,也节约了奶瓶、消毒用具等方面的附加费用。

(2)母乳喂养安全、卫生、环保、低碳,对人类回归大自然和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3)母乳喂养能够提高新生儿的身体素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

八、新生儿的开奶时间

正常新生儿的开奶时间,是从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开始。

(1)早接触。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让其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皮肤接触时,新生儿与产妇应有目光交流)。

(2)早吸吮。吸吮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10~30分钟最强,应让新生儿在出生后30分钟内开始吸吮产妇双侧乳头。国外提倡产后马上让新生儿吸吮产妇乳头,以获得每一滴初乳,产后30分钟内的接触和早吸吮可练习、巩固吸吮反射、觅食反射及吞咽反射。让新生儿获得初乳,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感觉冲动从产妇的乳头传到大脑,其分泌的催乳素经血液到达乳房,可使乳房提早充盈,使乳腺细胞分泌乳汁。此外,早吸吮可使产妇脑垂体释放缩宫素,从而加强子宫收缩,协助胎盘排出,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奶胀的发生率。早期频繁吸吮可以建立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有助于乳汁分泌。

九、新生儿的开奶方式
(一)实行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是指分娩后如果产妇与新生儿都正常,可让新生儿一直待在产妇的身边,始终不分离,这样便于母乳喂养的成功。母婴同室能让新生儿时刻得到母亲的照顾,哭闹和惊醒的次数就会减少,使新生儿情绪比较稳定,并且让新生儿从襁褓之中就可以感受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对于产妇来说,时刻能看到新生儿,也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概率。另外,母婴同室可对新生儿的暗示及时作出反应。

(二)按需哺乳

所谓按需哺乳,就是不规定喂奶的时间和次数,按照新生儿的需求进行哺乳,或者当产妇感觉乳房充盈或新生儿睡眠时间超过3小时时,就要把新生儿叫醒予以喂奶。

(三)避免给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喂母乳以外的食物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般情况下不能再喂饮料、水等,也不使用任何代乳品,更不建议让新生儿吸吮橡皮乳头和使用奶瓶,以免新生儿把这些东西错认为是母亲的乳头,从而降低对母亲真正乳房和吸吮母亲乳头的兴趣,导致“乳头错觉”和“错认乳头”,甚至影响产妇的乳汁分泌,使得母乳喂养失败。在一般情况下,母乳完全能够满足6个月以内新生儿的需求,如果有医学上的指征需要喂水时,可用小匙来喂。

十、判断新生儿饥饱的方法

仅仅从新生儿吸吮乳头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新生儿是否饥饱是不正确的,因为有的新生儿在吸空乳汁后还会继续吸吮10分钟或更长时间,还有的新生儿有吸吮乳头睡觉的习惯。另外,仅从新生儿的啼哭也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饥饿,因为新生儿也常会因其他原因而啼哭。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断新生儿的饥饱情况:

一是体重增长情况。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曲线平缓甚至下降,尤其在新生儿期,其体重低于600g则是体重增长不足的表现,这表明新生儿可能存在哺喂不足的情况。

二是大便情况。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正常大便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秘结、稀薄、发绿或大便次数增多且每次排出量少,这是新生儿哺喂不足的表现。

另外,吸吮时新生儿的嘴唇呈粉红色,这表明新生儿的嘴唇是向外翻而不是向里卷的。若新生儿的嘴巴和产妇的乳晕之间有一条紧密的接口,说明新生儿牢牢地含住了乳头。新生儿在吸吮时应看不到乳头的底部,只能看到乳晕的外沿,说明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的嘴里,没有乳汁从新生儿的嘴角流出。

吸吮时能听到新生儿吞咽的声音。在新生儿刚出生的几天里,可能要经过5~10次连续吸吮,才能听到新生儿吞咽的声音,一旦产妇的乳汁流量增多,每1~2次吸吮后,就可以听到新生儿吞咽的声音。

十一、母乳不足的处理方法

母乳不足通常是由于产妇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而导致,同时母乳分泌量与乳母的体质、饮食、情绪,以及新生儿的吸吮程度相关。因此,如果发现母乳不足一定要先寻找其原因。母乳不足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个:

(一)增加吸吮和哺喂次数

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对奶头的吸吮还不太适应,产妇乳汁的分泌不太充足,这是很正常的,不必着急和忧虑,着急和忧虑反而会使乳汁分泌量减少。产妇分泌乳汁的时间各不一样,有的产妇第一天就分泌很多乳汁,有的产妇好几天才分泌乳汁,重要的是要让新生儿不断地吸吮。可以增加哺喂次数,因为新生儿吸吮得愈多,产妇分泌的乳汁也愈多。这是因为新生儿反复吸吮乳头可刺激产妇的泌乳反射,促使母乳分泌。另外,应避免因母乳不足而添加人工配方奶粉或直接改用奶粉喂养。

(二)加强营养方面的调理

产妇应注意调理饮食,加强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以产生乳汁。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以及海鲜类食品、豆制品等,还可喝一些排骨汤、棒骨汤、鸡汤、鱼汤、鸡蛋汤、青菜汤等。配方奶对产妇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配方奶中含有很多钙,可防止产妇缺钙。还要注意补充一些动物类肝脏,防止因缺铁导致的贫血。另外,应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还可添加一些粗粮,以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

(三)生活规律,保持愉快心情

没节制的生活方式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都会引起母乳分泌不足。产妇要安排好作息时间,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精神上的焦虑和紧张会使乳汁分泌减少,应鼓励产妇和亲人、朋友等多进行沟通交流,保持愉快心情。

(四)刺激喷乳反射

母亲尽可能保持和新生儿的皮肤接触和情感连接,如挤奶时将新生儿放在腿上,或挤奶时看着新生儿或新生儿照片;适量饮用温热的白开水、牛奶、汤类,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热敷乳房和淋浴。

1.刺激乳头

用按门铃的方式按压乳头,触碰乳头敏感面,或快速且轻柔地搓揉乳头根部,直到乳头挺立起来,或者出现乳房酥麻感,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半分钟以上(见图1-2)。

2.按摩乳房

从乳房外侧开始,轻轻地往胸壁压,沿着乳腺管的方向用手指打圈按摩,放射状向乳头方向移动,环绕整个乳房,这个过程持续约1分钟(见图1-3);身体往前倾,轻轻地摇晃乳房,借助地心引力帮助乳汁流动(见图1-4)。

图1-2刺激乳头

图1-3按摩乳房

图1-4摇晃乳房

3.按摩产妇后背

产妇取坐位,上半身向前弯曲,双臂交叠趴在床上或桌上,将头枕于手臂上。脱去上衣或露出后背,家属或护理人员在产妇脊柱两侧从上向下按摩,双手握拳,伸出拇指,用双拇指用力点压、移动按摩,同时做小圆周运动,拇指沿脊柱下移的同时可向颈部移动。

4.挤压乳房

为了使新生儿每次都吃到更多的乳汁,可以在哺喂时挤压(并握住)乳房(用吸奶器吸奶时同样处理),如图1-5所示。这样可以在乳房内形成压力,模拟乳汁释放,有助于促进乳汁的排出,刺激新生儿再次吸吮,并帮助新生儿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现有的乳汁,如果产妇乳汁过多,有助于提供给新生儿更多脂肪(记住一次或几次喂奶时只吃一边乳房)。若使用吸奶器吸奶,可以增加乳汁的喷出量,更快速地挤出更多乳汁。

图1-5挤压乳房

十二、母乳喂养姿势
(一)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的意义

早期喂养问题的发生,如乳头损伤、泌乳不足、喂养姿势不正确等,是母乳喂养失败的重要原因。母亲自然舒适的喂养姿势是确保新生儿正确含接乳头和维持有效吸吮的前提,而新生儿正确含接,又是保护母亲乳头和乳房不受伤害以及有效吸尽乳汁的关键,这些对于母乳喂养的开启和维持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母乳喂养姿势要点

母乳喂养姿势有很多种,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之分,最主要的是帮助母亲找到最舒适放松的姿势,并在母亲熟练掌握喂养姿势后,鼓励和支持其尝试各种喂养姿势。同时教会母亲及其家人使用枕头、靠垫等来支撑腰背和手臂,坐位时使用脚凳抬高膝盖来支撑胳膊,以避免因腰背部无依靠、手臂长时间悬空托住新生儿而导致紧张和疲劳,并提供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使母婴更好地磨合和建立亲密关系。

母亲应给予新生儿的肩、颈以及臀部稳定支撑,让新生儿的颈部能自由活动,避免将其头部推向乳房,也不要着急把乳头塞进新生儿的嘴里。同时保证新生儿的耳朵、肩膀及臀部呈一条直线,避免颈部扭曲而造成含接困难。

新生儿的脸面对母亲乳房,身体正面贴住母亲,始终与母亲保持“三贴一露”:胸贴胸,腹贴腹,下巴贴乳房,鼻孔自然露出。

母亲乳头对准新生儿的鼻尖,母亲可轻触新生儿鼻尖或上嘴唇,逗引其张大嘴,并轻推新生儿的背部帮助其含乳,此时新生儿会有自然仰头的动作,避免鼻孔堵塞。

(三)母乳喂养姿势的选择

1.侧卧式

此姿势适合产后初期和喂夜奶的母亲。

姿势要点:母亲侧身躺下,头部、腰背部、两腿间各放一个靠枕或者哺乳枕以支撑身体,姿势以自身舒适为宜。靠近新生儿一侧的手可向侧上方弯曲或枕于头下,不要放在新生儿头下;新生儿侧躺面对母亲,下巴紧贴母亲的乳房;母亲用手托起乳房根部,乳头对准新生儿的鼻子,当新生儿张大嘴时轻推其背部,帮助新生儿含住乳房;新生儿开始吸吮时,母亲用手或抱枕支撑新生儿后背防止其挪动,确保其胸腹部贴紧自己,下巴贴近乳房,头自然上扬,如图1-6所示。

2.半躺式

半躺式喂养法又称“生物养育法”,是基于新生儿有能力自己找到母亲乳房并吸吮的相关研究而提出的,其适用性广泛,在产后早期即可使用,能激发原始反射,重启失败的含乳,是最理想的喂养姿势。

姿势要点:母亲背后放靠垫或者枕头,使身体和床面呈30°~45°,新生儿半趴在母亲的乳房上或者斜趴在母亲胸腹部吸吮;母亲的手臂适当搂住新生儿的臀部,防止其滑落,如图1-7所示。

3.摇篮式

此姿势适合产后可以坐姿喂养的母亲,是最常见的喂养姿势。

姿势要点:母亲身体坐直放松,腰背部放置靠垫,还可准备脚凳;母亲抱起新生儿,手肘支撑新生儿的头颈部,手掌搂住新生儿的臀部,使其头、肩、臀呈一条直线;可将哺乳枕放在手臂和大腿之间以提供支撑;母亲另一只手托起乳房根部,用乳头逗引新生儿的鼻尖或上嘴唇,新生儿张大嘴时,轻推其背部,帮助其含乳。之后可使用靠枕或哺乳枕稳住新生儿的身体,利于其含住更多的乳头和乳晕部分,如图1-8所示。

4.交叉式

此姿势适合早产儿以及吸吮力弱、含乳困难的新生儿,也适合乳房丰满以及手臂较短的母亲。

姿势要点:母亲坐位,以左边乳房喂养为例。用左手从乳房根部托住乳房做好支撑,右手从新生儿身后托住,手掌张开托住新生儿后脑勺(右边乳房喂养则相反),注意不要掐住新生儿的脖子。使用靠垫或者哺乳枕,帮助新生儿含乳;喂养时母亲用右手肘夹住新生儿臀部(右边乳房喂养则相反),避免新生儿吸吮时滑落;新生儿吸吮吞咽顺畅后,母亲可将托乳房的手撤出来,改为双手交叠支撑新生儿的头部,如图1-9所示。

5.平躺式

此姿势适合剖宫产的母亲。

姿势要点:母亲平躺,可将有一定硬度的靠垫放置在喂养一侧的腋下;家人协助将新生儿抱给母亲,母亲一手托住新生儿肩颈,一手托住新生儿臀部,新生儿上半身斜趴在母亲的乳房上,下半身趴在靠垫上。新生儿成功含乳并开始吸吮时,需协助并调整靠枕的高度,给新生儿提供平稳的支撑,避免晃动。建议在分娩前预先模拟该喂养姿势,如图1-10所示。

6.橄榄球式

此姿势适合产后可以坐姿喂养的以及产双胞胎或剖宫产的母亲。

姿势要点:母亲坐在椅子上,身体坐直放松,后背放置靠垫,需要使用哺乳枕。以右边乳房哺乳为例,母亲用右手托住新生儿的头颈,将新生儿的身体放在腋下,使其躺在靠垫或者哺乳枕上,保持新生儿的头、背、臀部呈一条直线。橄榄球式喂养姿势不需要腹贴腹,但需保证新生儿的下巴贴紧母亲的乳房,头自然向上仰,露出鼻孔,如图1-11所示。

图1-6侧卧式

图1-7半躺式

图1-8摇篮式

图1-9交叉式

图1-10平躺式

图1-11橄榄球式

(本节作者:王慧媛、曲轶枫、卢近好) QyQWc1E+1U7dFgZObPRic7NK0e4GIksVdUy7ula8CeJes3mxN1HF+84sIpk89b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