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甲酸类药物是一类具有与维生素A类似结构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临床皮肤科将之用于角化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维甲酸类药物具有调节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免疫、对抗光老化、诱导细胞凋亡以抑制皮脂腺增生和抗肿瘤及调节黑色素形成等多种药理作用,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广泛,如用于治疗角化异常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和癌前皮肤病变、炎症性皮肤病、皮脂腺、汗腺相关疾病等,在多种疾病上取得良好疗效。但维甲酸类药物同样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在理论上的致畸、对骨质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使临床皮肤科医师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科学合理地使用维甲酸类药物,监测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将其安全有效地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一直是广大临床皮肤科医师的迫切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马鹏程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锡宝教授,长期从事维甲酸类药物的结构、作用机理及皮肤病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是具有丰富的维甲酸类药物基础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经验的学者。两位教授积淀深厚,治学严谨,组织国内多位维甲酸类药物基础研究及皮肤临床领域专家编写的《维甲酸类药物皮肤科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书,集成了维甲酸类药物的结构、分类和药理特性等基础研究进展及皮肤科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疗效及效能、不良反应监测和预防等较为全面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国内外维甲酸类药物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在皮肤科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维甲酸类药物皮肤科应用——理论与实践》为广大皮肤科领域工作者提供了一本新颖、实用的临床参考工具书,可以帮助更多的同行拓展和加深对这类药物的认识,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用于多种疑难皮肤病治疗,对规范和提高皮肤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技能起到积极作用。在此,我向马鹏程和张锡宝两位教授及全体编写人员表示感谢和祝贺!希望本书的出版为我国皮肤病治疗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资料,为皮肤病诊疗技术的提高作出积极贡献。
2022年2月16日
[陆前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执行院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主任委员]